浅论《山海经》的思维特征

2015-05-30 08:50:52贾子璇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山海经

贾子璇

摘 要:《山海经》是保存中国神话资料最多的一部古书,其中记载了大量奇异的事物,有对地理、山川的描绘,以及鸟兽等殊方异物的记载。《山海经》的写就代表着先民对世界的朦胧认知,因而具有奇异的想象和浪漫主义色彩。观其整体创作思维,体现了显著的“以已度物”的思维特征,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和认知水平对当时的世界加以描述。这样的创作也体现了在当时的认知和生产力水平条件下,出于解释现实的需要,而立足于“自我中心意识”下来观照万物。

关键词:奇异想象;以己度物;自我中心;现实需要

一、《山海经》中的奇异想象

历代以为《山海经》为怪书。《史记·大宛列传》中说:“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1]唐代杜佑《通典》中说:“《禹本纪》、《山海经》不知何代之书,恢怪不经。”[1]古人都以其记述怪诞,神灵鬼怪,在接受上也有一定的过程。从其名目来看,分为《山经》和《海经》,但在图书“经史子集”的分类中,《山海经》并未因“顾名思义”被古人分在经部的地理志中,而被分在杂学的子部中。

它所描述的那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奇迹,有珍贵的矿物、神奇的植物、怪异的动物等。其中,对动物的描写有神物和怪兽的区分,奇异的想象体现在这些动物是多种动物的特征组合,如在《南次二经》中,“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等,这样的例子在整部《山海经》中都存在。这样奇异的动物形态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见不到的,除去对动物的怪异想象,在《山经》中有矿物的描写,数量之多超出现实,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感。这种奇异的想象从实质来看是人为创造,而且是先民创造出的与现实完全相反的一个世界。对其中大多鸟兽虫鱼的想象,它们的出现会带来征兆,通过征兆的好坏来区分吉凶。如在《南次二经》中有,“见则其县多放士”“见则郡县大水”“见则县有大繇”等。

这种奇异的想象既是背离现实的另一个世界,也是先民在认知水平低下的条件下试图对现实做出的解释。对于生活中的自然灾害等,社会程度不发达的先民无力做出任何的抵抗,而寄情与思维上的想象,希望存在一个社会,有神奇药效的植物,有不死国,通过一些征兆就可以判断现象,来克服徭役的繁重,克服洪水、大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克服对死亡和未知世界的恐惧。

二、前综合思维方式

神话中对世界起源的探索源于一种浑沌的状态,唐的《艺文类聚》中引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这种对于世界起源的浑沌想象就是先民创作神话,写就《山海经》的一种思维方式。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中认为,原始思维大多数场合中不同于先进民族的思维。[2]列维·斯特劳斯却将之相近的思维称为“野性的思维”,并在以此书命名的书中研究了未开化人类的“具体性”与“整体性”的思维特点。[2]神话思维与原始思维是有区别的,与原始思维相对应的是文明思维,神话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高级形态。[3]

邓启耀先生谈到:“由于神话是一种尚处于‘浑沌中的前综合思维,后世各种思维方式的相对专一的功能在神话中依然混为一体,……成为萌芽状态的各种功能合一的原生体、浑沌体。”[4]这种初始阶段的思维方式就如同人类的儿童时期,自我也不知道自己和外界世界的界限,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未分化的心理阶段。[2]邓启耀先生认为:“在神话思维的心理结构中,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的关系,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有不分化的一面,也有分化的一面。”[4]

(一)未分化下的整体性

神话思维下的神话创作出于思维状态上的未分化时期,思维主体与思维对象似乎在一种虚幻的关系中合为一体。[4]而这种未分化性表现为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交感。人与万物“心物合一”,自然中的现象必定会为自己带来一定的结果。《山海经》中多状物,如某种植物具有的特性,吃了这种植物,这种特性就可传递到自己身上。他们认为万物与自己一样,有灵性,有性格,动物的出现必定会带来预兆。这种整体性首先由于先民的认识水平与思维发展程度的局限,将自己与外部世界看为一体而少于改造,同时,这样的整体性也代表着一种对自然的崇拜与畏惧,如原始人通过模仿蛙叫来祈雨[3],对于当时还处于原始社会状态下的先民来讲,这种整体性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他们必须依赖自然而生存。

(二)虚中有实的浑沌感

多半人认为《山海经》中大量虚构,而在这样的一些描绘中,也有真实的事物参杂其中。混沌思维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自然万物在人类感知中的混沌无序[5]。就“整体”与“浑沌”这两种感觉来讲,本身就有联系,整体性是混沌思维的一个突出特点[5]。因为视人与自然为一个整体,对于当时认知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讲,很难分清自然中什么是真实与虚幻,是对自然一个模糊的认知。

要在生存条件极为艰苦的远古时代活下去,依靠丰富的感情经验以获得对事物形态、性质、规律的某种领悟或洞察,比依靠想象和“幻想魔力”要大量和经常得多。[2]这种虚大部分体现在对未知恐惧的幻想,对于他们未到过的地方,未能解决的某个地区的死亡传说,他们会用奇异的想象来相信那里有怪兽,但大部分的虚构却来自于实际的经验。如虚构的动物组合,超不出他们的认知范围,多是鸡、牛、虎等常见的动物,而这些动物是要吃东西,要繁衍的,这种虚的想象基于对实的认识,来解释自己对未知的恐惧与在农业生产活动中遇到的自然灾害。

三、思维的类比性

类比的思维方式也是先民创造神话时体现出来的一个思维特征。原始先民还未形成抽象性思维,他们只能将类比推理或类比逻辑作为自己思维的重要方式[5]。这种类比基于自己直观的认识与感知,带有明显的整体性和模糊性,而这种类比是有中心的,那就是先民自己。通过与自己的对比然后得出不同的结论和认知。这种思维的形成,是人类突破浑沌思维的一个阶段,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我不同于他物的认知。比较基本的就是通过事物的外形和属性来类比,如在《绎史》中引盘古的神话:“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这是一种直观类比的形象思维,通过物体的形状相似,加以一定的想象和神圣叙事来进行创作。由物物类比下,发展到由人及物的类比,开始注重自己的感知与外界的关系。

(一)以己度物

原始先民以对自身的体验为参照系数,将人类的自身体验,移情幻化到客观事物身上。[2]基于前综合思维方式,未成熟的思维阶段,“以己度物”的思维特征属于原始思维中的高级形态,虽说依旧是一种无意识的类比逻辑,但这个时候先民开始对自己的感知有了认识,对自我有了认识,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感受认识这个世界,把这个世界统一于自己的认知范围中,用自己有限的认识来解释他们所见到的现象,他们认为这些现象也如自己的感知一样,有预兆并且可以控制。大卫·休谟曾说:“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意向,即认为一切生物都跟他们自身相类似,并把这些他们非常熟悉和他们完全理解的……品格转移到每一种物象上面。”[2]在《山海经》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在《南次三经》中:“有木焉,其状如穀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还有很多“食之不肿”“佩之不迷”等此类属性转移的例子。

(二)以已知推测未知

先民对于世界的这种想象,大多数是基于自己已有的认知,而向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进行推测和预演。这样越是相反越是不可能的想象,立足的是他们已知的世界。只是由于他们本身的思维处于不成熟的阶段,相比于现在用已知推测未知的科学推演,他们得出的未知结论大多有了夸张臆断的奇异色彩,因而创造了一个奇特充满想象的世界,造成了虚实互渗。

对于当时所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统治者带来的战争、徭役等痛苦,先民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也无法摆脱,他们希望在自己已有的认识范围内,可以预测自己的生命,用一些征兆来避免灾难。于是他们在想象的世界中,在稀有金属易物很贵的条件下,会有全是矿藏的山,会有不死国,可以逃避死亡,会有凤凰这样的鸟兽为自己带来祥瑞,也有明显可以辨识的怪物让自己远离危险。他们既表现出了对未知充满想象的浪漫色彩,也表现出了在已知世界中的弱小。

四、自我中心意识下的现实需要

关于先民为什么会创造神话,《山海经》的成书年代以及作者都众说纷纭。总的来说,神话是先民对未知世界的初步探索而在意识形态领域产生的一种文学形式,神话具有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它的创作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基于一种“自我中心意识”,从自身出发去观照万物。这样的自我中心意识体现在绝对化的二元对立中,通过二元比较突出自我中心。在《山海经》中,有四对形成对比的国家:小人国和大人国,长臂国和长股国,女子国和丈夫国,三首国和三身国。这四对极端的比较为我们勾勒了先民所处的正常社会,突出了在《山海经》创作过程中典型的“自我中心意识”,这种自我意识并非自我膨胀或唯我主义的霸权论,而是先民对未知世界探索的一种方式。当时由于交通条件不便,自然环境恶劣,他们很少能去很远的地方,但是出于一种需要,人想要认识世界的欲望又无法隔断,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立足于自我的生活环境来想象未知的环境与世界。

同时这也解释了先民创造神话的现实需要,思维与存在本身就是一对矛盾运动体,作为诞生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神话是当时先民对世界的认识方式。在当时认知水平和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条件下,面对自然恶劣的环境,与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他们试图通过一种方式来预测,通过一些征兆来防御,加之现实生活的困苦与生命的短暂脆弱,都让他们对他们面前的自然与未知世界产生了恐惧和敬畏感,在当时不成熟的思维认知阶段,用奇异想象来创造一个神话世界,解释自己生存的环境,也是出于当时他们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陈.《山海经》 神话叙事探研[D].西南师范大学,2004,5.

[2]潜明兹著.中国神话学[M].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5,1.

[3]鲍颖.从神话思维到发散式思维的方法论革命[D].南京师范大学,2008,5.

[4]邓启耀著.中国神话的思维结构[M].重庆出版社,1992,1,1.

[5]王增永著.神话学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2,1.

猜你喜欢
山海经
《山海经》
青年文学家(2023年9期)2023-05-30 16:17:46
山海经里说了什么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4
山海经夫诸
青年生活(2020年6期)2020-03-28 01:25:37
《山海经—双蛇》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12-16 17:45:53
玉石与《山海经》祭山礼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4:32
怪力乱神才是《山海经》的正确打开方式
学生天地(2016年22期)2016-03-25 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