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袁波
【摘要】本文以本科室78例风温肺热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分别阐述了风温肺热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以及症候诊断,然后分别从中药、中成药、中药注射液等方面风温肺热病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温肺热病 中医临床 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50-01
风温肺热病是由于受到风热病邪引起的,冬春两季较为多发的急性外感热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咯痰等,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从风温肺热病的临床表现看,主要包括了现代医学之中的急性肺炎、支气管周围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其中以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CAP)。然而目前我国关于风温肺热病的辩证缺乏规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应用模式,因此开展关于风温肺热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制定与完善该病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中医药在风温肺热病治疗方面发挥特色与优势。
1.临床诊断
1.1诊断标准
1.1.1证候诊断
本病所表现出的证候特征主要是由于肺卫受邪、宣降失常所引起的,其主要的症状包括热、咳、痰、喘四个方面。
(1)邪犯肺卫:发热较重,恶寒则较轻;咳嗽;痰白、微口渴;经常性头痛和鼻塞;舌边颜色尖红,苔薄白色或略黄;脉浮数。
(2)痰热壅肺:高热烦渴,咳嗽胸痛,呼吸气促,咳痰黄色或铁锈色、粘稠,小便颜色黄赤,便秘或大便干燥,苔黄舌红,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胸闷,咳声重浊,痰白粘稠,疲倦呆滞,神昏谵语,腹胀,舌淡红而苔白腻,脉滑数。
(4)正虚邪恋:干咳少痰,口干舌燥,腹胀,疲倦呆滞;舌淡红而苔白腻,脉细滑。
1.1.2排除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中的1项或1项以上者可排除风温肺热病: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2<60mmHg、PaO2/FiO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检查结果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者是入院治疗48小时之内病变扩大范围大于50%;⑥尿少,尿量每小时低于20ml,或急性肾功能衰竭。
2.治疗方案
2.1.中药及中成药
(1)邪犯肺卫证
治法:宣肺透表,清热解毒
推荐方药:银翘散桑菊饮石甘汤酌情增减,银花、桑叶、连翘、菊花、桔梗、杏仁、荆芥、薄荷、麻黄、牛蒡子、石膏(先煎)、芦根、淡竹叶、甘草。
中成药:银翘解毒丸、银黄颗粒(片)、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柴胡冲剂、板蓝根颗粒等。
中药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与清温针,肌内注射,4ml,每日两次;或是0.9%氯化钠250ml+痰热清注射液3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2)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酌情增减。炙麻黄、北杏仁、甘草、石膏(先煎)、冬瓜仁、瓜萎皮、黄芩、苇茎、浙贝母、薏仁、大青叶、桃仁、桔梗、败酱草。
中成药:清开灵、鲜竹沥口服液等。
中药注射液:肺宁注射液60-1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或是0.9%氯化钠250ml+痰热清注射液3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3)痰浊阻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推荐方药:三子养亲汤酌情增减,陈皮、厚朴、法半夏、茯苓、苍术、苏子、白芥子、莱菔子、白芥子、桔梗、甘草、北杏仁。
中成药:清开灵、祛痰止咳冲剂、橘红痰咳膏等。
中药注射液:清开灵40-60ml,每日一次,肺宁注射液60-12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或是0.9%氯化鈉250ml+痰热清注射液30ml,静脉注射,每日一次。
3.治疗评价
3.1.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10天内上述中医临床症状以及肺部体征均消失,同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大部分被吸收。
(2)显效:l0天内上述临床症状以及肺部体征大部分已经消失,同时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基本吸收。
(3)好转:有部分临床症状在10天内消失,同时肺部体征或X线检查肺部阴影有所减轻。
(4)无效:通过10天以上治疗,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没有得到减轻甚至有加重迹象。
3.2评价方法
3.2.1疾病疗效评估方法
主要以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部体征作为观察指标,具体如下:“痰”的观察指标包括痰色、痰量、痰质的改变;发热指标包括了发热持续时间、热型热势、退热时间等的改变;咳嗽的观察指标包括咳嗽的持续时间以及剧烈程度。
3.2.2中医证候疗效评估方法
中医证候积分分级量化指标
(1)发热:一分
0分=0级;2分=1级;4分=11级;6分=IIl级;8分=IV级。
(2)咳嗽:一分
表1风温肺热病患者咳嗽症状积分表
(3)咯痰:一分
0分=0级;l分=1级;2分=11级;
(4)胸闷痛:一分
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
参考文献:
[1]张晓羽.老年风温肺热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评价[J].陕西中医,2015,02: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