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慧云
我时常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给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理由:为了活着而活着。小说以平淡朴素的文字,用第一人称叙述了福贵的一生,看似平静无奇,实则跌宕起伏。一颗心仿佛被揪着,时而平静如水,时而撕心裂肺,更多的是沉重。活着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与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文中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亲情和友情的难能可贵常常戳中我们的泪点。美国短篇小说作家艾米丽·卡特这样评价《活着》: 如果现在应该读一些东西,显然你应该读一些永恒的东西。《活着》就是这样一流的作品。深夜,我再一次翻阅起《活着》。
福贵,一个家财万贯的封建少爷因赌博变成了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气死了父亲,为母亲请医生被抓去当了壮丁,命大躲过战火饥饿回到家,才发现母亲已死,女儿也哑了。懂事的儿女,体贴的妻子一家人虽穷但也快乐地一起熬着那段苦日子,好景不长,儿子有庆却因献血救人而死;曾经的战友春生因受不了批斗游街自杀;女儿凤霞虽嫁了个好人,却因难产去世;妻子家珍不久病死;女婿二喜被夹板夹死;最后一个亲人外孙苦根也因吃了太多的豆子撑死。
福贵眼睁睁看着这些亲人朋友相继离去,他有太多的理由离开这个世界,但他竟然在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的打击下,一次又一次地在死亡的边缘止步,于苦难悲伤的极限处善待生命,默默地承受生命之重而无怨无悔地活着承受着。与一头老牛为伴,自言自语,自娱自乐,常把家人的名字念叨给老牛,一面抒怀对亲人的想念,一面鼓励老牛的战斗力。他认为,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这是福贵的人生哲学。福贵一直是这样,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家珍对他交待后事时,他这样安慰道:“按理说我是早就该死了,打仗时,死了那么多人,偏偏我没死,就是天天在心里念叨着要活着回来见你们,你就舍得我扔下我们?”
因贫穷,福贵将女儿凤霞送人。凤霞被人领走时,“眼泪在脸上哗哗地流,她哭得身体一抖一抖,她时不时抬起胳膊擦眼睛”,只是为了看清楚她爹。几个月后凤霞自己半夜跑回了家,在家仅呆了一天,又一次被福贵亲自送回,但在最后关头,懂事的凤霞没有哭,“只是睁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脸,她也伸过手来摸我的脸。她的手在我脸上一摸她,我再也不愿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有很多人家因贫穷,把儿女送人,可是福贵最终选择了把女儿留下:“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看到这里,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为福贵点赞,为凤霞感到欣慰。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天下父母心都一样,为人母后更加理解这种感受,唯恐孩子受一点委屈,更何况是将自己的孩子送给人家。
命运总是爱捉弄人。当福贵得知儿子有庆献血救的产妇丈夫竟然是曾经一起战斗过的亲密战友春生时,这个庄稼汉放弃了杀人的举动,只回头对春生说:“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再还给我吧。”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作为读者的我都有一种杀人的冲动,福贵却做到了释怀。当看到他抱着有庆往家走,思前想后,最终决定瞒着家珍将儿子埋了:“把儿子抱着不肯松手,我让他的脸贴在我的脖子上,有庆的脸像是冻坏了,冷冰冰的压在我的脖子上。”“想到有庆再不会说话,再也不会拿着鞋子跑去,我心里是一阵阵酸疼,疼得我哭不出来。”“我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捡出来,我怕石子硌得他身体疼。”寥寥数语,将一个父亲的伤心无助,心疼表现得淋漓尽致,像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我的心,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掩卷失声痛哭起来,心沉得像压了千斤石块,透不过气来。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生离死别,可是这种事一次又一次被福贵经历着,父母给他取名福贵,就是希望他一生福贵相伴,可生活并没有带给他大福大贵,而是带给他多灾多难。尽管如此,福贵并没有向生活低头,向困难屈服,他坦然接受着生活带来的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失去所有亲人之后仍乐观坚强地活着,而且越活越豁达。
我常在想,我们该有怎样的人生?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有人失恋了就选择卧轨;有人失业了,就选择自暴自弃;有人高考落榜了,就选择跳楼等等。然而这些所谓的不幸跟福贵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呢?当然,也有些人虽身患癌症,却选择乐观面对,不抱怨。上帝在关上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任何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
父母赋予我们的生命,我们就应该好好珍惜。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活着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活着的力量和支撑。落榜了,失业了,失恋了,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们还活着,一切都是还有机会的。我们也会经历死亡,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像行尸走肉的活着。生命本身无意义,人活着要赋予它意义。生活是平淡的,也是多彩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并不是每个人的人生都轰轰烈烈无比辉煌,我们只求做一个尊重生命的人。世界五彩缤纷,尊重生命,活出我们每个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