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经营探究

2015-05-30 19:47李刚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工程市场经营

李刚

【摘要】随着海外的经济份额以及市场份额在不断的提高,加强属地化经营已经成为了我国建筑行业应对国外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法。本文首先对属地化经营的内涵以及优势做出了阐释;而后对驱动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经营的内外因素及对实现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的经营方式做出了相应的分析;最后,对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的经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经营

对于现阶段的企业来讲,企业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已经成为在海外市场当中占有一定份额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国际工程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的做大做强。属地化经营对工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有本地需求;并且随着我国近年来派出去的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因此,结合当地的有利资源,可以更好的拉近企业和市场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1.属地化经营的内涵以及优势

1.1属地化经营内涵

国际工程属地化的内涵主要在于了解和掌握国际工程在国际社会上政治、经济、文化等,在结合国际企业的自身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人力资源、企业资源、材料资源、社会关系等一系列资源,再加之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法,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降低工程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其中包括人力资源属地化、材料设备供应属地化、协作单位属地化、市场开拓属地化以及社会关系属地化等。

1.2属地化经营优势

(1)属地化经营可以有效的保护本国产业的良好发展,不受到外来政策的影响,对外来的工程都有相对应的政策限制,可以更好的保护本国就业。

(2)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节约企业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比如人力成本当中所产生的薪酬费用、往返费用、由本地政策产生的施工成本等。

(3)可以更好的与当地的分包商、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劳务人员的沟通,有利于融入当地社会当中,更好的提高技术上的成本,进行对资源的优化配置。

(4)为当地的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很好的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也就能与当地政府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为企业以后在当地的发展提供更加便捷的途经。

(5)能够更加方便的掌握当地的实时信息,更好的把握当地的市场方向;而且还能够规避工程当中所产生的的各项风险。

2.驱动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的内外因素

2.1内在因素

(1)人力资源瓶颈

在国际市场工程当中,人才资源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因素,专业的人才需要对海外项目的承揽和项目的实施有非常充分的了解。如果一个企业在剛刚涉及海外市场的时候,在对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就会成为一项难题,严重阻碍企业在海外的发展。

(2)控制企业成本

企业在海外实施工程项目的时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也就是说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企业在海外发展当中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企业的资源就会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3)降低管理风险

在海外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当中,所需要承担的风险是相当大的。采取属地化的经营,可以有效的规避企业在管理当中所遇到的风险,比如财税风险、法律风险、安全风险等等,也可以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占有比重和竞争力。

2.2外在因素

(1)国家政策支持

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对海外市场企业实行政策上的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海外竞争,提高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地位,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国家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在国际上的经济竞争,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符合发展规律

属地化经营是一项符合国际市场的发展规律的策略,顺应了国际市场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竞争能力和知名度。

(3)遵循市场特性

在国际工程市场当中,每个国家的政策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本国的就业水平、鼓励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等,每个国家的市场都是具有各自的市场特性。因此,企业想要在海外发展,就必须遵循每个国家的市场特性,根据每个国家的市场特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方式,对当地的市场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并且进行合理性的规划。

3.实现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的经营方式

3.1人才属地化

21世纪的时代是属于人才的时代,人才属地化已经逐步成为实现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的核心经营方式,我国应该推动人才属地化经营,切实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并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发掘出优秀人才,进行专业培养,大力培养专业人才的语言、文化、社会关系以及技术优势等等,为企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建立人才属地化制度,并且要根据当地的特点,及时做出调整,培养责任心强、有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还要对人才进行制度上的鼓励和管理,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建立针对专业人才的奖罚制度;并且在执行过程当中,要一视同仁,保证公平性和原则性。在人才运用过程当中,也要加强对人才的监督和管控,根据每个地区不同的特点,对人才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以激励员工积极性,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3.2协作单位属地化

协作单位属地化的主要宗旨在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使企业加快融入到当地社会当中的速度,从而达到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效果。在当地建立协作单位,并且对协作单位进行相当严格的筛查和审核,比如对协作单位的资质情况、资金来源、抗风险能力、合作业绩以及分包工程的质量问题等,都要进行严谨的筛选和审核。而后,建立健全对协作单位的考核评价制度与机制,对协作单位实行动态考核。其中,对协作单位的资金实力和现场管理实力进行相当严谨的考核并且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等级,也可以指定相对应的优惠条件。与此同时,也要将当地的协作单位纳入到企业管理体系当中,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牢固树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观点。对合同进行分包管理,并且要逐步加强,明确施工的各种细节以及措施,协作单位应该切实履行合同当中的规章制度。

3.3文化建设属地化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企业进行属地化经营的同时,文化建设属地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做到文化上的相互包容,不断的提高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提高企业的文化内涵,实现企業的健康良好发展。实现跨文化管理,了解企业所在国的习俗、信仰、相关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文化性的东西,必要的时候,可以制定出相关的制度,(下转) (上接)以此来适应各个国家的不同文化特点,减少因为文化所带来的冲突。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本国的文化引入到海外市场当中,对本国的文化有着一定的宣传作用,并且有利于提高当地特色与本国文化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提升企业的凝聚力,牢固树立诚信负责的企业形象,给海外企业、政府、人民留下负责任的诚信形象。

3.4分包属地化管理

分包施工的主要宗旨是降低因为中方管理人员过多而导致的费用过高,以至于人工成本过高,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便于与当地政府更好的沟通,以此来弥补自身工程技术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可以大大的减少其中的纠纷,控制成本,更好的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5材料设备属地化管理

国际工程工期的时间长,运输路途远,途中难免有一些损耗,再加上海关的过关时间长、海运时间长等特点,对工程的工期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材料设备的属地化管理。对于钢筋、水泥、油料等大型材料都应该签订采购合同,并且保证有2家以上的供应商来供应,保证材料的供给充足。还要与当地的钢筋供应商签订分包合同,分包到位,责任到人,按照合同约定的指数来调整价格,这样可以将钢筋施工的风险转移到钢筋供应商。此外,租赁方式也是具有多样性的,比如小时、包月、方量以及整体分包都是其中的形式,并且在施工现场,需要根据施工的效率和管理的难易程度来对租赁方式进行选择。

4.国际市场属地化经营管理建议

4.1加强与当地的交流

在拓展海外国际市场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需要和当地人做好良好的沟通,做到“入乡随俗”,克服“水土不服”的缺点。重视与当地政府的交流,增强当地政府的互信度,减少对国际工程上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要对当地的人文地理、文化习俗等进行很好的了解,掌握当地的文化习俗,减少企业人员与当地人员之间的隔阂,企业之间的经营方向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4.2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的国际化发展,经营管理者也应该重视对人力资源的高度培养,可以派遣国内的人员进行跟踪监督,本地人来进行技术革新,使得企业更加方便的融入到当地的企业当中去,满足企业在当地的长期发展。

4.3加强与国际建筑或者当地企业的合作

全球各个种族的宗教信仰、历史渊源都是不一样的,企业应该加强与国际化建筑企业的合作,同时也要加强与当地企业的良好合作,最大限度的扬长避短,降低市场的竞争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降低管理风险。

5.结语

属地化经营管理是国际工程上的重要举措,在进行过程当中,要时刻分析国际工程在当地所处的地位,以及自身所拥有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扬长避短。在属地化经营策略和措施适应当地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大力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斌.实施属地化经营扎根海外市场[J].建筑,2012,(15):28-30.

[2]赵君.国际工程市场属地化经营研究[J].科技资讯,2015,(13):135-137.

[3]冯忠良.国际工程属地化经营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11):96-98.

猜你喜欢
国际工程市场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国际EPC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国际工程项目人事调配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际工程与法律风险关系研究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做好国际工程总承包工作的关键点分析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