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梅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分享阅读的快乐,分享他人的快乐,分享教师的阅读经历,在润物细无声中让学生受到感染和启迪,并体会分享学习的乐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分享阅读周记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13
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学科,是一门情感学科。换句话说,语文课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字音、字形、病句、阅读技巧,更多的是思考的方式、表达的途径、心灵的感悟、精神的陶冶和一辈子享受读书的习惯。而实际教学几乎与考试的需求相一致,可以说,考试考什么我们教什么,考试怎么考我们怎么教。这种功利性的语文教学直接将我们逼入了死胡同: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语文课。我们处于一种主要科目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怎样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作为一名乡镇中学的语文教师,笔者尝试在课堂上用“分享”这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分享读书笔记
在这个电脑、电视、手机充斥生活的时代,阅读也变成了一种奢侈,更何况笔者所面对的是一群农村的孩子。学生普遍不爱看书,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看待问题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行千里路,那就先从读万卷书开始成长吧。2014级学生进来后,笔者把原先每人每周都要写读书笔记的方式改为全班轮流制,全班用一个统一的大笔记本,每天由一个学生把自己看过的好文章抄下来,第二天在班上和全班分享。这样一来,读书笔记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因为要和同学分享,学生不好意思再乱抄,基本上都会认真选择一篇。另外,在分享的过程中就相当于每个学生都阅读了一篇好文章,这一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每天上课前的分享成了惯例,每天分享后的掌声越来越热烈,学生越来越期待分享。每天欣赏一篇好文章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视野、思想及情感的表达。去年,2017级学生入校了,笔者又做了一次尝试,在分享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点评。一开始,学生不敢站起来说,生怕自己说得不好,笔者就规定每次由下一个要分享的小组来点评。一段时间后,不需规定,学生就争着要发言了,并且说得越来越好。语文课堂每天都以这样快乐的分享开始,课堂笼罩着轻松愉快的气氛,学生也渐渐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二、分享周记
过去每次布置写作文学生都要唉声叹气,他们觉得最困难的就是没有材料,无事可写。怎样才能让作文有事可写呢?笔者一直采用的都是通过写周记的形式来积累材料,可是收效甚微。2014级学生到了初二时,笔者在记周记上稍微做了一点改变,那就是分享周记。首先,笔者提议给周记得了“优+”的学生所在的小组加分,鼓励学生都能为小组争荣誉。其次,每周从得了“优+”的学生中选择两三篇具有代表性的在班上分享,让其他学生听听这一周里别人是怎样选择事情来写的,有时几个学生写的是同一件事,但观察事物的角度却不一样。最后,笔者还把每周分享的优秀周记打好发到自己的QQ空间里,落上作者的班级、小组及姓名,当然这些都是在征得学生的同意下才做的。周记应该成为学生尝试各种叙述的平台,内容上可无所不写,形式上可多种多样。这种没有精神压力和文法顾忌的写作一旦养成习惯,在量的不断积累下,一定会有质的飞跃。果然,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周记水平大大提高了,自己的周记能被选中和同学分享,以及被教师保留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很光荣的事。而对其他学生来说,能和作者一起分享周记也成了一件快乐的事。
此后,班上又推出了“每日一记”,即用一个笔记本,轮流着每天由一个学生记录当天班上所发生的事,第二天和全班一起分享。这个本子上记录着学生初中生活中每一天的喜怒哀乐、点点滴滴。开始时,因为是个新事物,学生写得很生涩,大都是记流水账,随着一天天的分享,从写得好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启发,“每日一记”也越写越好了。每天分享“每日一记”成了一件学生期待的快乐的事,语文课上充满了欢笑。三年下来,学生周记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语言越来越精彩,作文素材也就越来越多,再到写作文时,周记本一翻开,写什么心里早已有了底。
三、教师的分享
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单靠学生的分享是不行的,教师分享自己的课外阅读经验与思考,分享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很有必要。因此,笔者常常和学生分享自己所读的书籍、杂志、新闻热点等,向他们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渐渐习惯了对各种问题进行多方面思考,渐渐习惯了用教师示范过的方法去尝试,渐渐习惯了主动探求解答问题的方式方法,也渐渐感受到了语文的无穷乐趣,在语文这片广阔的天地中茁壮成长。
魏书生曾经说过:“快乐要懂得分享,才会加倍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学方式也应当如语文学科本身的特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教师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学生体会与分享读书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学到真知。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