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材编写的文化生态失衡研究

2015-05-30 05:58何静胡晓琼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何静 胡晓琼

【摘要】本文通过纵观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发现跨文化观念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被确立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文化教学在语言教学中的意义,引导保护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材  英语全球化  文化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92-02

大学英语课程是指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是我国大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大学英语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等能力,使学生在其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综合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大学英语这门课除了单纯的语言教学外,应承担起语言与专业相结合的语言应用教学,以及语言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然而,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多数都关注的是目的语以及目的语文化的教学。这一现象导致了本民族文化在“双向”跨文化交际中的缺失,形成了文化生态失衡的现状。

1.英语全球化语境下语言教学的文化生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通用交际语言也逐步的开始全球化。文化生态学是指对于研究某一特定环境背景中人类的行为和文化的关系,考察人类如何与周围环境适应以及环境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文化的这一过程的理论研究。近年来,语言学家将其引入研究范畴,主要关注文化与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联。正如生态系统中的优胜劣汰法则一样,语言文化的生态系统同样具有这一现象。强势语言承载的强势文化不断向外辐射扩张,弱势语言与其相对弱势文化艰难生存。在我国的语言大环境中,英语正在以所谓的非“官方第二语言”姿态,迅速的扩张发展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或多或少会说英语的人数已达到两亿人,并且还在不断增长中,在一些地区甚至从小进行英语培养。而在大学教育中,几乎所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都要研修大学英语这一门必修课。因此,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重视这一文化生态失衡的现象,防止英语所承载的外来文化传播的过于强势,注重弘扬我国的本民族文化,努力消除语言文化帝国主义,保持多语言文化的和谐共处,防止由英语全球化的发展为本土语言与文化带来的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

2.大学英语教材的文化内容分析

教材是教学课堂的核心,是教师组织和编排课堂教学的基础。英语教材的选择与教学在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的选取,为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提高交际能力提供有效的辅助与指导。以《环球英语教程》为例,该书用于三峡大学美术及体育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教材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解释,其中包括英语姓名的排列顺序,英语的手势和打招呼用语以及英语国家流行的运动项目等等。另外一些阅读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如美国旧金山,新加坡等等。文章的听力部分则几乎全是由英语国家的人员进行录音,回话内容也多以日常交际为主。由此看来,环球英语教程是一套内容简单易懂,适合作为基础较弱的大学英语学生学习的教材。

語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决定了在外语教学中必须植入文化教学,英语教材应加入文化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不仅要包含目的语的文化,更要包含本族语的文化。在英语全球化趋势的语境下,外来语言文化的冲击为保存和发扬本土文化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如何保护语言文化生态平衡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大学英语教材限定了英语课堂的教学内容,为老师教学提供依据,学生学习提供辅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我国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中,应该有效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更加关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教授与传播,以维持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Susan Stempleski.环球英语教程(第二版)[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守仁. 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3]杨玉. 文化生态学视角下边疆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研究[J]. 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4):97-99.

[4]张为民,朱红梅.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增1).

作者简介:

何静(1990-),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在读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胡晓琼(1965-),湖北宜昌人,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