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
【摘 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则日常录音报道《呼格吉勒图案再审被判无罪》获得2015年亚广联奖新闻节目类特别推荐奖。本文从现场音响、细节描述两方面点评这部作品的成功之道。
【关键词】广播 热点事件 现场音响 细节描述 独家报道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呼格吉勒图案再审是2014年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新闻事件,各种媒体长期关注,严防死守,就等再审宣判结束的那一刻发布。如何从各种媒体的海量报道中脱颖而出做出独家报道,录音报道《呼格吉勒图案再审宣判无罪》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获得2015年亚广联奖新闻节目类特别推荐奖的 《呼格吉勒图案再审被判无罪》,成功的原因首先在于现场音响报道的出色使用。报道使用的现场音响包括: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合议庭的法官在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家宣读再审判决书的音响、呼格吉勒图母亲尚爱云平静的回答、呼格吉勒图家门口的鞭炮声、呼格吉勒图母亲尚爱云在儿子坟头撕心裂肺又竭力隐忍的哭诉。当然,上述音响所包含的内容别的媒体也可以描述、传达,但呼格吉勒图母亲尚爱云的哭诉是任何一种媒体都无法替代的,文字、电视镜头、照片,都无法像广播这样充分地传达出新闻当事人内心的伤痛。而这种伤痛深化了报道的内容,彰显了报道的意义。
此报道的主体内容应当说是抽象的、坚硬的,但这些现场音响让报道与人的情感联系起来,与人的命运联系起来。
此外,现场细节的生动描述是这个报道成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广播没有图像,记者要善于把音响无法传递的画面、听众从音响中听不到的细节说给听众,这样才能使报道生动可听,入耳、入心。记者白杰戈敏锐地抓住细节,用白描一样的手法平和、客观地说给听众:
“他们没有马上签字,在律师的陪同下,仔细看了一遍判决书,才在最后一页写上名字、按下手印。”
“内蒙古高院副院长赵建平送上三万元慰问金,向呼格吉勒图的父母鞠躬道歉。”
“呼格吉勒图的哥哥昭力格图说,头一天夜里,一家人都没有睡着。”
“尚爱云哭着趴在坟上。”
“家人把写着‘无罪的再审判决书复印件,烧给了呼格吉勒图。”
这些细节包含丰富的内在信息,让听众听了产生画面感,产生联想。也正是这些白描的细节,让这个报道打动人心。新闻报道只有进入听众的心灵,才算成功,新闻报道的深刻性才能最终得到实现。
(作者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学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