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敏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国进行了新课程改革,希望通过对教学模式及方法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人才的全面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积极总结其弊端,并以新课程为基础,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角度出发,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与创新。本文对传统的“填鸭式”和 “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缺陷展开了探讨,并提出创新型的互动式教学及情景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历史 教学模式 转变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7-01
我国传统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同时能够对相关历史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处理即可。因此导致传统高中历史教师多数采用“填鸭式”等教学模式,不仅剥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还严重限制了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一、高中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
(一)“填鸭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这一教学模式是在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下产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作为客体,只负责认真听讲并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只注重重点和难点的梳理,并没有考虑到课程内容同整个高中历史教学的具体联系,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建立起一个完整历史知识系统,更无法对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自由发挥程度降低,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只是从教学目的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手段为基础。这样一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将大大降低,只有部分善于记忆并对历史知识本身有很大兴趣的学生才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较好的成绩[1]。
(二)“论证式”教学模式的缺陷
该教学模式指的是高中历史教师应用教材中现有的内容及理论作为授课重点,课堂教学中进行总结并加以分析的一种授课模式。因此能够体现出极高的操作性,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对教师总结的内容强化记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晚清两大不同派系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依据一定的历史事实来评价慈禧太后的保守和残忍,以及改革派受到了怎样不公平的待遇,并由此引出封建王朝灭亡的必然性等。由此可以看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为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促使其主动对历史进行思考;同时教师也没有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例如当局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的等,给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带来一定难度。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历史无法独立进行思考和总结,答题思路如出一辙,个人能力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及时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在课堂上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课堂互动,从而促使学生主动融入到学习生活中来,重获课堂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详细备课,课堂中掌握进程以及互动程度,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和认知现状,才能够充分发挥该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课前,应通过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我预习,通过预习查找资料了解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
这一教学模式是现阶段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的手段,通过还原教材知识的场景,促使学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大量的引用史料尽量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结合史实让学生得出结论,而不是死记硬背;通过观看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运用生动的语言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解等等。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能够对历史事件發生的情境进行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对知识的记忆也将更加深刻,经过长期的积累,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考及知识系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2]。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下,我国高中历史教师应以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为基础,积极改革和更新教学模式,有效应用互动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自主的融入到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娇. 2001-2011年各师范院校学科教学(历史)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分析[D].河南大学,2013.
[2]缪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