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山水间

2015-05-30 21:06李英姿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真实感景物山水画

李英姿

如今通常意义上人们所说的"山水画"这一概念源自于魏晋时期。考古学家在南京西善桥发现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组砖画,模印砖画里面图像所表现的景象预示了那个时期众多高人隐士题材的图像表现与大自然的山水树木有相关的联系。从现存古迹看来,早期的山水林泉景物错落有致与高人逸士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互为背景的图像制作特征,从本质上较为简洁的表达了艺术家欲将山水景象与自身因素互为寄托的精神诉求。古人是因为什么"发现了"山水画?经历了从看山到写山以至把山比作自己,把自己比喻为山,从而游山玩水,互相偎依,其过程曲折浪漫而且乐趣无穷。山水被"发现"意味着人是可以主动惬意的游居在山水之间。

山水是源自于自然中的物象,在古代很多山水艺术家,大多因为社会政治的丑陋与黑暗芜杂,从而使追求美的艺术家们感到痛心疾首。从而寄托于山水之间,追求着大自然的"真","山水"被作为寄情寓意的媒介,他们从自然中获取了创作的动力,借用或假托山林之境,找回生存的价值,表现了极大的情趣追求。陈传习席云:"山水画成为战乱年代中一些对政治失望的隐逸山林之士的精神寄托家园",此外他还认为:"山水画和具有山林性格的画家最为相投,每当国家在政治上失控,国运不祚,文人学子心情烦闷时,山水画就会呈现一个新局面。"这当然可以在史学实上得到一些相关链接和印证。唐以后的五代时期,局势更加混乱动荡,许多艺术家们更专注于山水画的创作之中。宋代的李成、范宽、郭熙,三位艺术家更是把山水画的进程推向中国画史的高峰时期。山水画家转而以一种程式化的笔墨渲染出颇具诗意和文学特色的自然山水,李唐作品中有规则的笔意得到了马远更为娴熟和夸张的继承,他们对山石结构的独家见解依然传达出雄壮豪迈之气,这也是后来明代院体画受其影响的原因。唐朝王维的《终南别也》诗中描写了他眼中的山水景象,让我们与自然零接触,诗与画的完美结合,表达"自然的真实感"。大自然中存在着实实在在的物象,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山川树木各种资源聚集千万种,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时期里,画家们所处地域不同所见景物不尽相同,因此会有一定的地域性,他们生长和游历的差别由此产生了。因此美术作品有南北宗的分论,久而久之也就逐渐形成了分门、分派的局态。在当今社会也不免于此,即使现在交通发达,也避免不了这个地域问题,画家们所处环境不同作品也不同,有画太行山的,画黄山的,山水画家仍以自己所熟悉了解的自然景物作为基础进行创作。

在中国的大自然环境中漫步,我们会发现由于地域的不同作品也会展现出不同的面貌,当然也给画家们赋予不同的心灵感受,从而绘制出各种不同的自然物象。从大自然中来然后再回到自然中去,任何一位山水画家都有着表现自然的心灵冲动,这也许不是画家的真正表现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自然是创作取材的基础源泉,其中包括人物、山水、花鸟等物象大都取材于大自然环境,可以说是与大自然为伴,到自然中去对景写生,亲临自然,也可以凭着所见景物的感受去完成作品的创作。写生具有真实现场感,感受或许是模糊不确定的,或许是忽隐忽现的,把抽象的感受转化为纸上的具体图画时,有可能与自然不像,不像可能就形成没有真实感,但我们不能说不真。如果在写生的作品,非要把"眼见的真"当作是"写实",而创作的感受性作品,是要表现出"自发的真"是"写意"。那二者都是在传达画家的"真实感"。因为真实感只是人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而与自然是否达到像不像倒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北宋画家范宽曾提出过前辈们绘画的方法基本上也是从亲眼观察大自然万物中中得来的,我们以老前辈为师,所以不如以万物为师,而我们以万物为师,则不如自己的心心为师。因为心是万物的真切感悟,也就是"真",以心为师,也就是求其感动。艺术家要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应该从自然中求实,要经过思想的提炼与感受,配之使用自己的方法使其跃然纸上。思想和技法都归属于"人文"的范畴。我们观察发现地理因素影响自然环境,这是和"空间"有联系的,学习技法的纯熟与形成的思想有关,是和"时间"相关联的。画家以自己特有的的绘画风格创作出一幅满意的山水作品,也就是用人文思想来阐述山水意境,把自然山水原始的景物,经过绘画大脑的艺术化思考,使用绘画技巧表现在平面的纸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创造一种人文的真实感。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倾向,王维《山水诀》中认为,画山水,不仅是描摹自然,而是要创造一种意境,他的破墨技法是要让画面营造出来某种"意境",想象就是作者的"意",所谓"意在笔先"就是艺术家在作画之前先要考虑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现,要让画面能够完美的出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所言之物,而不是单纯的描绘景物而已。也许是源于中国礼教的束缚太久,在唐代这个时代的产物出现,那就是“写意山水",在以后的一段时间,也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米氏父子开创了"文人画"的新面貌,他们大胆用墨,几乎丢弃实在的线条,改用墨点来积累。他们作画目的,从不为卖钱,仅仅为自己和朋友作画,生活闲适,单纯的为画画而进行绘画,没有职业和生活的压迫,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龚贤追求的是一个主观化人为地山水境界,他忽略自然界里的景物存在的差异性,山水树石的具体位置以及形态变化,作品所呈现出一种"虚拟实境",他的作品也是他自己理想中的极樂山水世界,在以后追随他的艺术家,似乎忽略了龚贤原始情感,而是一味的追求他层层积点的画面效果,这实在是辜负了龚贤的毕生心血努力。

从根源上说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欲望,是源自于人类的天然表现欲望,各个领域艺术家皆是如此,这种主观抒发抒情表现欲的释放,绝不仅限于儒家所谓的寄情和寓兴里面。当"写实表现自然"无法满足画家的创作欲望时,画家会随之改变创作方向与寄托,转向"抽象表现自我",山水画的写实创作通常是观察自然,写生自然,模拟自然开始,也就是从表现自然的"写实风格"展开的。人在大自然的怀抱里里出生,学习从婴儿的模仿开始,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形成自己的艺术感觉,许多经验的积累,带动欲望的牵引,主观改变大自然,满足自我需求,创造因此而产生了。人在自然界里是微不足道的,当我们漫步于山水间,感受着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的美好纯然环境,寻求心灵的慰借,享受自然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不管是自然中的真实景象,还是艺术家通过主观处理所表现的画作,都让我们心旷神怡,回归到心灵本源,探寻山林之美。

【参考文献】

[1]中国绘画史,陈师曾著,中固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现代中国画集,朗绍君著,广西美术出版社

猜你喜欢
真实感景物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四时景物皆成趣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写写冬天的景物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回归真实感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景物描写要准确
浅议假定情境与表演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