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更新下的城市老街区景观特色挖掘与保护

2015-05-30 18:59李祥菲王方
艺术科技 2015年12期

李祥菲 王方

摘 要:旧城更新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过程,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老城区的景观特色遭到破坏。该文选取合肥市巢湖河南网场街进行实践应用研究,对河南网场街的现有景观状况进行整理,总结了其自然景观特征和人文景观特征,并针对河南网场街的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文化景观提出保护策略。

关键词:旧城更新;街区景观;自然景观特征;人文景观特征

1 城市老街区景观特色挖掘保护的意义

城市老街区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印记,城市老街区景观的特色、生气,使城市景观变得更加独特和丰富,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整体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过程,对城市内的历史建筑、传统街巷、人文精神等重要历史信息载体进行保护、开发、再利用,从而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当今许多大城市正在积极推行旧城区的更新改建,但我们应当看到旧城更新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有效保护城市老街区的景观特色,延续历史文脉,是城市发展必须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合肥市巢湖新城河南网街区景观特征分析

2.1 基本概况

河南网场街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县,沿裕溪河而建,南临城市主干道官圩路,东临城市次干道牡丹路,西北方向环裕溪河,总用地7.9公顷,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

区位条件:在巢湖市地图上,巢湖市南面被天河、裕溪河、巢湖东坝口分割出来一块,形成了一块孤岛,而三面环水的河南网场街是孤岛的核心。四周都为新建的居民区,沿湖或道路呈垂直状分布,整齐而又规律,路边商住建筑沿线状分布,界面完整,主要以酒店、诊所、银行等公共服务型为主。格局条件:河南网场街呈倒锥趋于卵形的形态,两面环水,基地内部还有一个水塘,典型的具有内湖外湖相连通的街区,基地条件优越。

2.2 人文景观特征分析

(1)人文特征分析。街区内主要以老旧居民区为主,居民年龄构成以老年、中年人居多,性别构成适中;此外汉族人口居多,风俗习惯与中国大部分其他汉族地区相似,喜闹,因此在景观资源的挖掘过程中注重景观环境的本土化。

(2)审美特征分析。街区居民更倾向于传统聚居的生活方式,成群聚居、嬉戏玩耍,对于街区中公共、私密、软硬质结合、动静结合的空间环境需要保护与利用。

2.3 自然景观特征分析

(1)气候分析。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植物为南北方植物,且植物搭配比较自由,既可满足人们夏日庇荫的需求,也可以满足人们冬日晒太阳的需求。

(2)地貌分析。内部以平地为主,外环裕溪河,内部有一面积较大的池塘,具有陆地、水域景观两者的特点,结合水陆两种景观的特色,丰富街区的景观活力。

(3)水文分析。街区内湖外湖相通,基地处于三面环水的状态。道路边缘有露天排水沟,屋顶排水一般也是就地渗入地下或者通过露天排水沟排入河内,在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用地规划亦考虑了雨水渗透,且使用了原始的可渗透方式。

(4)已有景观分析。街区有特殊地理环境、民俗风情,整体的环境氛围古朴,生活气息很浓。内部道路呈鱼骨状分布,为主路、支路、入户小路,主路约4.5米,支路约2.5米,入户小路宽窄不一,1米到2.5米不等,巷道空间开合变化,具有丰富的街道空间形象。道路为青石板路,与建筑的风格相得益彰,适应古朴的民风。植物分布较少,以建筑旁的盆栽和零散的行道树为主。街区内处处可以看到居民自主开发的“街头小绿地”——菜园。在这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体现得淋漓尽致,利用沿湖的一块空地栽花种树,利用门口的盆栽种植蔬菜水果,抑或利用屋顶进行花园设计,这种植物景观源于居民,用于居民,真正满足居民的心理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景观效应与美感。虽然零散,但不矫揉造作,充分尊重居民自己的意见,真正是居民自己的生活家园。街区内“空间异用”现象随处可见。民居建筑较多,密度高,很多居民日常晒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多衣物都被挂在了电线杆、树木等上面。街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也许是居民的生活习惯,也许是场地限制,但这也成了街区景观的一大“特色”。

(5)已有建筑分析。街区临天河河堤那一幢幢错落的临水民居,是其一大特色,站在天河古城墙一侧望去,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街区内建筑主要以1~2层的民居建筑为主,沿牡丹街的建筑为多层建筑。1~2层的建筑为红墙黑瓦(也有部分红墙外刷的白色墙灰),坡屋顶,建筑形态杂乱不一,但整体风味古朴。建筑门口形式较为统一、规整,木质门、特殊的门扇、门口两侧的盆景,形成了较为统一和谐的沿街建筑空间形式,真实反映历史文脉。街区内建筑主要以院落形式分布,或几户组合在一个院落中,或一家一户。院落空间内部多小而精致,盆生活气息很浓,又不失艺术气息。除此之外,长而狭窄的入户巷道空间连接各个小的院落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院落空间”,空间随着入户巷道宽窄的变化而变化,光影变化明显,视线通而不透,神秘感氛围浓重。

3 保护策略

3.1 人文景观特色保护

景观的营造过程重在体现当地特色,唤起人们对于基地的历史认同感,帮助他们找到归属感,同时建立管理制度,为人文景观的保护提供基本保障;建立人文景观资料库,并进行整理分类;加强民众人文景观保护方面的知识教育工作,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3.2 自然景观特色保护

(1)建筑特色保护方法。对与传统风貌不符的加建部分适当改造或者拆除,必须与建筑整体保持和谐,保证居民生活的连续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允许在不破坏历史风貌整体性的前提下,保持建筑外貌、改善内部生活环境。

(2)街道景观特色保护方法。保证街道比例关系和景观节奏的原始性;在保证街区原始风貌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开放空间,为人提供便利,街道铺地是街道围合空间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立面”,运用当地的传统做法和材料。裕溪河构成了巢湖城市空间增长边界的一部分,裕溪河河畔的河南网场街的景观保护分考虑城市空间边界线的规划设计,使其成为城市设计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在物质层面上,使其成为城市中各种“线”的一部分,形成其中的一个“关联域”,在内在方面,成为各种“流”的一部分,如人流、交通流、物质流、信息流,使各种空间要素成为一个整体。

4 结语

旧城更新在任何国家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为了使这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景观特色更好地传承下去,应该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保护,尊重当地特有的生态、历史、文化特征,在风貌上呈现历史文化特色,在环境设施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最终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 夏国华.旧城保护与改造的策略与思考[J].江苏城市规划,2008(10):4-5.

[2] 赵宇.城市广场与街道景观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9-75.

[3] 康志忠,张祖勋,张剑清.城市街道景观三维可视化的快速实现[J].武汉大学学报,2010(2):205-208.

作者简介:李祥菲(1992—),女,河南信阳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读研究生。

王方(1965—),女,安徽合肥人,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