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秋实
【摘 要】 美术课对于开阔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艺术教育本身所特有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人类的文化史缺少美术,就缺少了魅力。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视野迅速扩展,多学习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了解历史发展各阶段的文化、社会状况,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文化观,发展形象思维,丰富他们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念和价值观念。
【关键词】 新理念;高中美术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下面谈一谈在新的理念下对高中美术课教学的认知:
一、高中美术要体现教育目标体系的新统一
传统的美术教学过分强调认知性目标,知识与技能成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课堂教学因此丧失了素质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目标体系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师生间互动关系的质量,为此,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过程的统一。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撑斥了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记得原来讲课的时候,都是教师在前面一个劲的讲,学生听不听都可以,只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卷答得好就行了。但是进行课改以后,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提问、探究,更重要的是教师言语的鼓励,大大促进了学生潜能的开发。而且我还发现许多课堂上爱睡觉、淘气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非常广泛,问题也多了。看到全班同学都加入分析、欣赏的活动中,我感到十分欣慰。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
2、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美术课教学中的情意因素和过程被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来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一个好导演,而决不是个好演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启发、引导,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组织学生“学”要形成一个以发展学生能力为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民主、开放互动有序、宽松和谐的教学局面。让学生故意炫耀自己的情感和长处,把所知所会用于课堂实践,自主的用美术的语言和艺术形式一评价艺术作品,把自己的理想、设想、梦想展现出来,尽情尽兴的去显露自己的所感所悟和所想,学以至用,抒发情怀,创造生活,陶冶情操,提高学习生活的质量,充分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作为素质教育一部分的美术文化教育的美术教学多元化的教育目的。使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运用所悟所知积极主动的表达个人情感和才能的充分进行艺术实践的活动,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形成师生平等交往的新氛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实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它不仅在理论上超越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现实中的“学生特殊客体论”和“主导主体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所谓交往,就是共在的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交往存在着师生间的交往和生生间的交往。然而高中生在入学初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习,尤其对于我们重点校来说,学生对于文化课的需求更是高于其它学科,对于美术教师的态度非常冷漠,有的甚至课都不想上,在这种情形下,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先接受师生间的交往,如我在穿着方面比较注意个性,而现在大多数的学生也很注意修饰自己,所以在学期初我就把“现代服饰”一课放在前面讲,授课中拿自己举例,吸引学生注意力,然后转入正题,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服饰的看法,正确引导学生的衣着打扮;再如在欣赏作品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如在欣赏蒙克的《呐喊》时,通过蒙克是由于自己的生活遭遇以及他在创作此作品时的社会背景下,才使他的内心世界非常恐慌,因此才创作了这幅作品。
2、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强调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
三、要达到自主提升审美素养的新境界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科学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融合。从欣赏课的课程角度讲,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从欣赏课的教学角度讲,因为学生课后预习的材料大多局限于教科书,所以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教学《清明上河图》时,学生的观察力非常强,连桥上抬轿子的和骑马的之间的冲突都看的非常仔细,很好的分析了画面的变化;在欣赏现代工业设计一课中的书写台灯时,学生的第一感觉不是曲线的流畅,而是把它的形状看成是像蛇一样的向前伸展;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所表现出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寒江一蓑翁”的境界,学生更是感受颇深。
四、高中美术教学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新转变
学习方式较之于学习方法是更上位的东西,两者类似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
总之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关键是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掌握和使用方法与规律,达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单一反三、学会学习、生发情感、产生设想、形成赏析评价与表达欲望的新境界。这是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
以上是我在高中美术课教学中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不成熟的探索与感悟,愿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指正。
参考文献
[1]汤睿;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杨明全;关于新课程实施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7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