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 田永波 葛一飞 余益萍 陈富菊 邓薇
【摘要】目的:观察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Ⅰ组33例,采用苗医陶氏推拿手法治疗;治疗Ⅱ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Ⅲ组35例,采用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三组患儿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及每周遗尿次数,评价近期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统计有效病例的复发率、渐愈率及巩固率,评价远期疗效。结果:治疗Ⅰ组有效率72.73%,治疗Ⅱ组有效率73.33%,治疗Ⅲ组有效率97.14%,治疗Ⅲ组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Ⅰ组和Ⅱ组(P<0.01)。治疗Ⅲ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积分和遗尿次数明显减少(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亦明显低于治疗Ⅰ组和Ⅱ组(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Ⅰ组和Ⅱ组,巩固率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和Ⅱ组(P<0.01)。结论: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肯定,并优于苗医陶氏推拿手法及单纯针刺治疗。
【关键词】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针刺;小儿遗尿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3-0001-02
夜间遗尿症在中医称“遗溺”。据文献报道,小儿遗尿症的发生率约为3.5%~9.4%[1]。长期遗尿会导致儿童孤僻、自卑、表达能力差,对儿童的生长及心理发育会有一定的影响[2]。长期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症因疗效稳定、副作用少,已成为目前治疗小儿遗尿症的重要手段。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运用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诊断符合《儿科学》[3]和《中医儿科学》[4]中“小儿遗尿”的标准。年龄≥5岁小儿,每周2次尿床,并持续3个月以上。排除由糖尿病、尿路感染、癫痫或先天畸形等所致的遗尿者,共收集98例,随机分成三组。治疗Ⅰ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14岁,平均年龄(7.83±2.12)岁;病程4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4.43±1.24)年。治疗Ⅱ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13岁,平均年龄(7.89±2.53)岁;病程6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4.49±1.69)年。治疗Ⅲ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13岁,平均年龄(7.86±2.75)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4.49±1.72)年。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治疗Ⅰ组:采用苗医陶氏小儿推拿疗法。开天门、推坎宫、推太阳各推90次;补肾经推400次、补脾经推300次、补肺经推300次、清肝经推200次;推三关90次,推六腑30次,揉按三阴交、涌泉各5min,揉中脘50次,摩腹100次,推揉丹田400次。捏脊自长强穴起,用双手拇、食指合力沿脊柱将肌肉提起,沿督脉向上,一直推捏至颈部,重复6次,捏脊结束后,在双侧肾俞、膀胱俞处按揉6次。②治疗Ⅱ组:采用针刺方法治疗。前组穴位:关元、中极、横骨、归来、双侧三阴交,针刺时患者取仰卧位,针尖向肛门方向刺入0.5~1.5寸。后组穴位:双侧肾俞、腰眼、八髎、委中,针刺时患者取俯卧位,刺入1寸左右。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治疗,每次留针30min。③治疗Ⅲ组:治疗Ⅰ组联合治疗Ⅱ组方法。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7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尿床次数:分别于治疗第1d、第15d、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每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3个月),分别记录每周尿床次数。②远期疗效指标:采用有效病例复发率、渐愈率和巩固率进行评价。如症状反复并等同治疗前者为复发,症状反复但明显轻于治疗前者为渐愈,症状无反复者为疗效巩固,分别统计三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渐愈率和巩固率。
1.4 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①治愈:遗尿消失,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无复发;②显效:遗尿明显好转,每周少于1次或遗尿消失1个月以上,但治疗结束3个月随访有复发;③有效:遗尿次数较前减少,但每周大于1次;④无效:遗尿次数未见明显减少。总有效率=(治愈病例+显效病例+有效病例)/总病例数×100%。
症状评分标准:参照文献[5]标准。①0分:白天、夜间无遗尿,无遗尿量,睡眠不深,能自己醒;②2分:白天、夜间隔几天遗尿,量少,短裤稍湿,睡眠稍深,轻唤即醒;③4分:白天、夜间每天遗尿1~2次,短裤全湿,睡眠较深,不易唤醒;④6分:白天、夜间每天遗尿多于3次,垫被全湿,睡眠很深,重唤不醒,醒后即睡。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 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近期疗效比较 治疗Ⅰ组治疗有效率为72.73%;治疗Ⅱ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治疗Ⅲ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治疗Ⅲ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三组患儿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Ⅲ组症状积分分别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及随访时遗尿情况比较 治疗Ⅲ组治疗后遗尿次数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Ⅲ组治疗后及随访时遗尿次数亦明显低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2.4 三组患儿远期疗效比较 治疗Ⅰ组24例有效病例中,复发8例(33.33%),渐愈10例(41.67%),巩固6例(25.00%);治疗Ⅱ组22例有效病例中,复发8例(36.36%),渐愈9例(40.91%),巩固6例(27.27%);治疗Ⅲ组34例有效病例中,复发2例(5.88%),渐愈4例(11.76%),巩固28例(82.35%)。治疗Ⅲ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巩固率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遗尿的病因主要为肾气亏虚,下元虚寒。《证治准绳幼科·遗尿》曰:“肾与膀胱俱虚,而冷气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谓之遗尿”。肾为先天之本,司大小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膀胱中小便的贮存与排泄依赖肾的温养气化,肾气不足,不能温养膀胱,膀胱气化功能失调则不能制约水而遗尿。故临床治疗小儿遗尿则以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为主。苗医陶氏小儿推拿是我院已故儿科专家陶敬铭主任医师创立的推拿手法。其治疗理念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通过补脾、肺、肾三经以益气培元固涩,清肝经以防伤脾。推揉丹田穴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功能等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而达到固涩小便[6]。配推三关,退六腑调脏腑,再以通过捏脊督脉和膀胱经达到通理经络,调整阴阳,畅通血脉之功。配合针刺气海、关元调补下焦元气;中极壮元阳;横骨清利水湿,固精止遗;归来以后天之本补先天之本,补脾助阳;三阴交调通肺、脾、肾三经之经气,补肾通阳,制约膀胱,固精止遗;肾俞、腰眼、八髎、委中等穴振奋体内阳气,调解脏腑。诸穴共用,培元固本,调理冲任,益肾固精止遗。本文结果显示: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显著,随访结果表明该方法治疗复发率低,可明显减少患儿遗尿次数,优于单纯的陶氏推拿手法和针刺治疗。因此,苗医陶氏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具有简、便、易、廉的优点,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hung K Yeung,Jennifer Sihoe,FKYSit,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rimary nocturnal enuresis in adults: 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BJU International,2001,87(5): 53-63.
[2] Hagglof B, Andren O, Bergstron E, et al. Self- estee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nocturnal enuresis and urinary incontinence [J].Scand JU rol Nephrol, 1997, 183(3): 79-82.
[3]薛辛东,杜立中.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69-371.
[4]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71-173.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6]刘露.推拿加温灸和耳穴压豆治疗小儿遗尿[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9):630-631.
(收稿日期:201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