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片云是我的天

2015-05-30 06:04Apple
财富堂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伦勃朗阿姆斯特丹

Apple

上周跟友人吃饭时聊起最近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些食物?我回答是阿姆斯特丹华尔道夫酒店里一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厅DeLibrile,请允许我先交待一下阿姆斯特丹华尔道夫酒店,因为它是我最喜欢的酒店之一。Herengracht(绅士运河)区是阿姆斯特丹最富盛名的标志性地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文化遗产,华尔道夫酒店就在此。历史悠久的绅士运河从难以追溯的久远年代起就是最受荷兰上流社会青睐的绝佳地段之一。运河两岸,达官贵人的府邸故居不计其数,证明这里曾经在历史的各朝历代都是最富饶最有影响力的居住区域,华尔道夫就是其中一例,这座五星级酒店以六处17、18世纪的建筑为基础兴建,建筑保留了原始楼阁的美学风格,三角形的穹顶,装饰以弗拉芒画派大师的杰作,古典情调的家具与建筑本身的贵族气质相辅相成。餐厅在一楼,皇室蓝的法兰绒椅子,灰蓝的法兰绒窗帘,优雅得像维梅尔作品里的女子。我记忆最深刻的一道菜是西班牙红虾猪颈肉加了海胆,烤甜椒,生姜油醋汁,最最最特别是加了西瓜!一时之间我的脑海里搜索不出任何的词汇来描述它,以至于后面的一道蓝龙虾明明是小姐的命却活生生地成了丫鬟。我一直觉得出色的厨师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通过食物准确地找出舌头上的那条金线达到高潮。摆盘是满足视觉审美,只有味蕾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大师。而味觉又是最难用语言来表达的,就像看见暗恋的人,明明内心汹涌澎湃到呼吸不能,但是言语却表达不出千万分之一。餐厅的外面是一个漂亮的花园,草地上散落着雕塑,这些雕塑跟酒店走廊里面陈列的是同一家画廊展示的作品。从餐桌上考究的器皿与食物的搭配,处处都体现着小处见大的艺术性。距离酒店200米处就是著名的伦勃朗广场,除了伦勃朗的雕塑外还有《夜巡》的雕塑。广场周围商场林立,很多鸽子盘旋在伦勃朗雕塑的头上面,草地上很多年轻人或坐或躺,抽着大麻弹着琴。而我前一天刚去过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亲自站在《夜巡》的面前。一间房里只有《夜巡》一幅画。荷兰人将其视若国宝,多达百万国人每年专程为它而来。这幅作品3.6米高,宽度超过4.3米,重达337千克当然体量惊人。1715年它从国民卫队总部移到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大厅前,为迁就大厅墙面尺寸,画面四沿被愚蠢者做了裁剪:高度缩减了28厘米,长度截掉了64厘米。画中人物数量也减少,左边两个人失去了踪影,前景也无端损失了一片。饶是如此,画幅还是太大,正常大门根本无法进出,近300年,除两次极为特殊的缘由,它一直在国立博物馆静候大家。面对它时我能想象当时正值黄金时代的伦勃朗创作它时是有多么的自信与骄傲。

伦勃朗出生在莱顿的一个小村庄,莱茵河从他家流过,这也是他名字的来源——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Harmenszoon van Rijn,)勃朗是世人公认的17世纪荷兰美术大家,年轻时候的他就似乎已经拥有了点石成金之术,他总是能比人先一步知道他们自己喜欢什么,而且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伟大的历史事件,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还有瞠目结舌的旁观者,仿佛能随着上帝的呼吸在悸动的著作。那些杰出的肖像作品为他在当时的阿姆斯特丹名流圈内一举成名。画家与城市之间相辅相成,当时如果有人没有见过伦勃朗的作品就等于世界上从来没有阿姆斯特丹一样。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就像一个超级折扣超市,繁荣的港口贸易滋生大量的富人,除了肖像以外已经不能满足富豪们的社交显耀。1642年《夜巡》应一家布料公司商人所求而作。他们是兼职民兵,希望在物欲横流的商业时代中展现出些许英雄气概。伦勃朗对剥去社会面具有着永不知足的本能,他想要一个事件,一场真实的社会戏剧,让那些陈旧的常规排排坐见鬼去吧。于是作品《夜巡》横空出世了。人们都知道这不是真实的战士,真正的战争在前线艰难地进行着,这些不过是玩具士兵,然而老总们总是喜欢自己沉醉于自己的战士形象,他们会认为自己是在为捍卫阿姆斯特丹而自由奋战。伦勃朗摒弃了人物并排排列的方式,而是前后错落,当我们站在这幅作品面前时,所有那些公司老总仿佛是直冲着我们而来,黑暗汹涌的门口衬托出了3D的效果。等伴随这强烈的光芒直下画面边缘仿佛要破框而出,一种约束状态下的混沌力量的美,自由与秩序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但是这件伟大的作品并没有给伦勃朗带来更高的艺术声望,反而为他带来了麻烦。因为他第一次遭遇到资助人的不满,拒绝支付薪水。伦勃朗从根本上突破了群体肖像画的社会实践原则,关注的是人物瞬间的动作而非人物的地位,重点放在队长和副队长身上。队长举起的手影子投在副队长的衣服上,那是一只发号施令的手,一只拥有着强大power的手。身份与地位都在细节处显现。一般而言,画家们收一份钱画一个人,伦勃朗却真是个画家中的异数——他将16人的卫队足足扩充了1倍多,这些人还根本不用掏钱!然而付钱的人有些只有半边脸、有些藏在阴影中、有些被遮住了面目,不付钱的人是全身像,不付钱的人站在明显的地方,伦勃朗凭什么这么安排空间?知者不复慰藉,慰藉者不复知。因独特的肖像画创作理念独步流光世界,伦勃朗的美梦与野心聚起的一切,曾经闪闪发光——但《夜巡》如手指上的火焰,耀眼却令人生疼!然而,这幅作品带给伦勃朗的伤害,是他的荣耀和希望都无法承担,甚至为此困窘而死。

当我直面《夜巡》凝视时,仿佛感觉到画布上有生命在流动,而除了这幅巨大的作品以外,我更喜欢他的肖像,一束束电筒光似的集中线,着重在画的主要部分。这种视觉效果,就好像画中人物是站在黑色舞台上,一束强光打在他的脸上。他也许又是一个心理学家,将人物的细节与心理状态描绘得非常深入。没人会注意一个中年人眼皮下一个油性鼻子泛出的油气,还有水般的眼睛玻璃体。当你凝视着他们时,可以直接观察到背后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状态。伦勃朗在制作人类,像你我般有血有肉的人类,艺术是用来揭露人性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从他开始厌倦精雕细琢的所谓美丽起,他的奢侈生活也随之停止。荣誉已经恍若旧,俗世之眼如尘如土。人世孤傲,难敌弹指皆空。好画有凭,难何美梦易碎。那只洗去《夜巡》表面氧化亮光漆的手向人们揭示了时间营造的奇迹。昔日为画面更加明亮而罩上的亮光漆,却让后世人们误以为伦勃朗刻意设计的茶色,白驹过隙,肉身成尘。当事者痛入骨髓的起落沉浮,如今成为任人传说的故事。只有呕心沥血的作品,一画压惊涛,仍在光阴仍成奇。而流动的盛世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猜你喜欢
伦勃朗阿姆斯特丹
伦勃朗的“败笔”
伦勃朗的“败笔”
去阿姆斯特丹看风景
《浪子回头》和《犹太新娘》:两幅神作看懂晚年伦勃朗
从伦勃朗到莫奈,跨越500年的艺术对话
阿姆斯特丹Casa酒店
阿姆斯特丹的色彩
第六届阿姆斯特丹灯光节
下期主题 和伦勃朗一起画自画像
阿姆斯特丹“热带雨林”餐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