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绍峰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探索研究。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环境
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克服旧的教学模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在学习中“玩”,在“玩”中学习,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平等、友善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营造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实践证明,课堂情景创设得越好,就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鼓励学生质疑,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人人都有。世界上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从好奇开始。牛顿正是由苹果落地这一现象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好奇心使人富有追根究底的精神,乐于深入思索事物的奥秘,善于观察特殊事物,发现其中的奇异。琴纳发现在奶牛场工作的工人不得天花,正是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反复调查研究最终发明了预防天花的疫苗牛痘。因此,从小就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质疑是思维的开端,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我始终采用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矛盾”促使学生产生弄清知识来龙去脉的心理需求,为创新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年、月、日”一节知识时,引导学生提出一些质疑问题。为什么有的年份是365天,有的年份是366天?为什么只有2月28天或29天?教师要呵护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即使有的学生的提问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的,也不能进行批评或挑剔,而要通过评比“谁的问题最棒”等形式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安慰,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状态,使得创新思维得以发展。
三、教师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的发展空间却是无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积极的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在教会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之后还应该重视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够掌握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获得知识,从而更快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另外我们应该更多的举行一些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动手实验、制作,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就能够使用数学方法来进行思考和处理,通过观察、实践等过程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己去探索、去组织、去研究。学生在进行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让创造性思维物化,同时体验到创新带给他们的成功和满足,能够再一次激发他们创新的动力。
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勇于创新
教师要在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思路,学会创新。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任何的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在教学生直线、射线和角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教师应该在教学课堂上抓住这样的机会来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在放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大胆想象,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强调联想、猜想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创新思维。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每个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识一般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
五、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个体的认知活动过程。小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他们的发现问题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不同的,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会相同。在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例如,在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有24人去旅游,每条船只能乘坐4人,需要租几条船?有的学生是用分组的方法,4人一组,共分6组;有的学生是直接列算式计算出来的24÷4=6;还有的学生是在纸上用笔4个4个圈出来的。这些与课本中的计算思路虽然不同,但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这种精神实在是可贵的,这就是他们在自主探索中表现出来的很了不起的求异和创新。我在每位同学表达了自己探索的计算方法后,都用他们的名字命名了这种计算方法,从而满足和鼓励了学生探索、表达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六、精心设计习题,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更多机会
新课程提倡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来精心设计好习题,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打从心里觉得数学不是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其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习题。众所周知,传统的数学题向学生提供的是理想化、格式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我们提倡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开放性题材,冲破传统习题封闭性的限制,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加林.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0(20).
[2]韩春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学周刊.2011年18期.
[3]李曰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