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杰
近期,由于供大于求、库存增加,玉米市场价格下跌较多,局部地方出现“卖粮难”。当前玉米收储工作进展如何?粮食政策将做哪些调整?来年的粮食生产会否受到影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四个共同”机制,切实做好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和监管工作。
通知称,中储粮各有关分公司、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农业发展银行省级分行要依据各自职责和分工,共同合理确定收储库点(含委托收储库点和租赁社会库点),共同组织好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入库,共同对收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的数量、质量、库存管理及销售出库等负责,共同落实好国家政策性粮食收储政策。对定点环节、启动环节、收购环节、验收环节、储存和出库环节作了明确要求。
市场: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总体趋于平稳
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会同财政部、农业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举行媒体通气会,就当前我国秋粮收储、农业生产及农民增收等话题回应社会关切。
国家粮食局调控司司长周冠华表示,得益于国家及时启动收储等措施,积极引导稳定市场预期,目前国内粮食市场和价格总体趋于平稳。
据介绍,今年中央财政拨付资金约150亿元,用于支持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危仓老库”维修改造,明确了跨省移库、简易仓储设施建设财政补贴政策,有效缓解了东北地区仓容压力。同时,及时拨付中央储备粮油、最低收购价与临时储备粮油利息费用补贴,支持中储粮等全面铺开收购网点,做到秋粮“应收尽收”。
作为国家委托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执行主体,中储粮总公司已于11月1日起在东北4省区启动2015年产玉米的临时收储工作。此前,从9月下旬开始,中储粮提前启动了9个稻谷主产省区的中晚稻收购工作。
为确保秋粮收购资金的及时供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从9月底开始部署相关工作,准备了3300亿元信贷资金,以保证秋粮收购的资金需要。不仅如此,农发行还对承贷企业全部提前发出通知,简化贷款办理、发放、支付等环节手续,确保资金在收储库点收购开始前到账,做到“钱等粮”。
为确保玉米收储“应收尽收”,有关部门将收储政策执行时间调整为今年11月1日至明年4月30日,较以往提前了20多天。周冠华表示,此举有利于粮食收获后农民及时卖粮,也有利于粮食收储企业充分利用烘干能力,减少玉米霉变损失。
对策: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据悉,目前国内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国际粮价低位运行,国内外粮食差价仍然较大。据监测,今年11月中旬小麦、玉米、大米的国内外差价分别为每吨700元、630元、760元。与此同时,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但消费增速却明显放缓,尽管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品种结构矛盾突出,稻谷供大于求,玉米阶段性过剩,加之高粱、大麦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大幅增加,国内粮价总体下行压力较大。
“在支持秋粮收购的同时,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财政部经济司副司长孙志说,中央财政今年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达372亿元,比上年增加了21亿元。目前,2016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已全部提前下达地方,用于支持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农业发展效益。
在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上,逐步实现了大豆、棉花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保护。据悉,明年我国将继续实行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继续支持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孙志透露,目前中央财政已提前下达2016年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及农业防灾增产等相关资金2011亿元,以切实支持农民开展冬春农业生产,引导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思路:今后适当减少非主产区种植面积
针对当前玉米供大于求、库存大幅增加的形势,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司长潘文博表示,今年以来农业部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今后的思路是巩固提升优势产区,适当调减非优势产区。
“我们近期制定了‘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这部分区域在我国地形版图中呈现从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故称‘镰刀弯地区。”潘文博说,“镰刀弯”地区就是玉米的非优势产区,这一区域既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又是生态脆弱区,还多为农牧交错区,对优质饲料需求旺盛。因此,农业部将加快构建“镰刀弯”地区粮经饲统筹、农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计划到2020年,该区域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左右,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
“至于东北黄金玉米带,则是一定要稳住的玉米核心产区。国家将不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加强产能建设。”潘文博说。
据了解,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72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其中安排东北三省一区114.5亿元,占全部奖励资金的30.8%。稳定对粮食主产区风险基金支持力度,包括东北三省一区在内的13个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全额由中央财政负担,近期已将2016年粮食风险基金中央财政补助全部提前下达地方,其中下达东北三省一区资金为62.2亿元。
据了解,国家继续支持实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以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
监管:严管严罚“走后门”卖粮
据报道,今年以来,产粮大省河南丰收之后遭遇“卖粮难”,排队卖粮出现常态化,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走后门”卖粮的现象:每车给验质员500元“好处费”,直接就能验质过磅。
在评论员崔晓娜看来,这种卖粮乱象让国家惠农政策大打折扣,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应对此类腐败行为给予严惩,让政策红利真正回到农民的手里。
崔晓娜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非常值得反思。从表面上看,因为仓储压力大导致农民“卖粮难”,甚至不得不走后门,实际这只是一种表象,因为反过来看,仓储压力大也是果。这几年,国家粮食收购价格逐年提升,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就拿小麦来说,从2006年启动托市收购以来,价格从当时的每斤6毛8分,涨到了现在的1块1毛8分,几乎翻了一番,另外,两大主粮品种稻谷和玉米,价格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上涨,粮食价格上涨了,农民打的粮多了,仓储容量又没有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卖粮难”的现象自然难以避免。
一方面是农民“卖粮难”,另一方面是“硕鼠”要好处费,面对这种情况,究竟该怎么办呢?崔晓娜认为,一是要找到根,二是要除“硕鼠”。解决“卖粮难”的根是什么?从长远来看,就是要创新粮食收购模式和经营方式,从整体上,将我国的粮食产业,在产业政策、种植结构、农业技术等多个方面同时着手,提高粮食产业体制,同时盘活仓储资源、增加仓容供给。在除“硕鼠”方面,要加强对验质员等粮食收购人员的监管,防止“靠山吃山”、借机寻租情况的出现,通过监管及严罚,让这些人不敢伸手,伸手必被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