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娣
【摘要】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需要,在课堂上时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教与学之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就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体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创设趣味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精心设计评价语言, 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
【关键词】兴趣 氛围 情境 操作 评价 练习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儿童认识需要的情趣表现,是儿童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学生只有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接受它,集中精力地学习它。而数学学科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会感到有些枯燥,困难。作为数学教师,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能精心设计,巧妙安排,时刻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与学之间,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谈几点个人的体会。
一、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引起学习兴趣。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的空间,好的课堂氛围,会令学生如沐春风,个个心驰神往,学习起来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学生与数学教师之间有一种亲和力,那么,他自然会喜欢数学这门学科。身为教师,首先应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把爱洒向全部孩子,在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在他们汇报交流时,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对待班级中的一些后进生,要给予热情的鼓励,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课堂上教师一个期待的眼光,一个赞许的微笑,一次真心的交流,一句鼓舞的言语,都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得到教师的温暖和鼓舞时,就会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足以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创造趣味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时,我发现呆板,缺乏新意,脱离生活实际的引入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精心设计的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则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1、故事引入法。
课例:《数学广角-重叠的问题》
讲故事"理发师的困惑"
某理发师正在给一位客人理发,就听"吱"一声门响。"叔叔,我和爸爸要理发。"理发师仍在專心致志的给客人理发。又听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吧!"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非常纳闷?老师问:"这位理发师纳什么闷呀?"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学生们得出这个故事中,其实是两对父子,有一个人是两个身份,所以只来了三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很轻松。
2、游戏引入法。
课例:《找规律 》
课前师生之间做个猜一猜的游戏,教师运用实物投影推拉片,依次出现两个圆圈和一个三角形的图形,当逐个出现至第六个图形时,教师提问:"谁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高高的举起小手,抢着回答。这种游戏引入法,孩子们会感到自然亲切,充满兴趣。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堂上多动手操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利用一些边长为一厘米的正方形去拼摆,探究出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并推出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对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记忆深刻,运用灵活。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八根小棒,先摆正方形,再摆三角形,看看分别能摆出几个正方形和几个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结论,所摆图形由没有剩余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了余数的概念。
四、精心设计评价语言,增强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当个人可能成功时,才会努力去奋斗。成功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成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评价语言应充满感情。"你真棒,想法很独特,老师很佩服你。";"我们为他的准确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再动动脑筋,好好想想,你肯定能行!"。这种激励性的语言不仅能鼓舞学生的斗志,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能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也快乐的学习数学。
五、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唤起学习兴趣
练习是学生们强化基础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经常被一些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无价值的练习困扰,抑制了学习兴趣。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练习,让他们带着兴趣、自觉的完成练习。例如:在学习时、分、秒的知识以后,我组织学生们动手做了一个钟面模型,同桌之间互相拨时间,并认读。在完成这项练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时间,还学会了与人合作交流。又如认识了对称图形之后,我让学生们画一画,剪一剪在生活中见到的对称图形,于是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班级的作业栏中。因此,数学教师在组织练习时,要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数学才富有生命力,才能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总之,只有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并通过多种途径巩固与发展这种兴趣,才能使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总结经验,取长补短,教学质量就一定能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3] 孟庆艳. 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1(23).
[4] 陈富香. 怎样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5] 刘伟华. 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6).
[6]张建华.小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的三大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