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言语幽默机制的认知语用探析

2015-05-30 18:48孙玉超师文淑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言语幽默关联理论预设

孙玉超 师文淑

摘要:言语幽默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艺术,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认知语用学的主要理论——指示语、预设、关联理论、会话含义分析并阐释英语言语幽默及其生成机制,探究英语言语幽默产生的机理和认知语用推理规律之间的关系,以期有助于促进英语教学和日常英语交际。

关键词:言语幽默 指示语 预设 关联理论 会话含义

言语幽默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艺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它简短精炼,妙趣横生,谈笑间化解冲突,荒诞中求知真理,意味深远,令人回味无穷。中国第一位将英文“humor”一词译成汉语“幽默”的人是语言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他提到幽默是“一种从容不迫、达观的心态,是一种看世界的眼光,看人生的角度”。幽默分为“言语幽默”(verbal humor)和“非言语幽默”(non-verbal humor)。刘平认为,言语幽默是以语言为表述媒介的幽默,它通过“影射、讽刺、夸张、双关”等各种手段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实现幽默。其实,每种语言自身并不幽默,只有把语言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起来,才会真正产生幽默。幽默产生的机制除了归因于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以外,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语言在语境中的运用及推理,其属于认知语用学的范畴。Carston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指出语用学的主要任务是依据特定的语境对语言原则和理解过程进行解释与推理,其目的是对人们的话语理解能力进行解释以及推理人们是如何将语言解码作为理解中的输入信息的。冉永平指出指示语、预设、关联理论以及会话含义等认知语用理论和现象都需要经过推理,它们的“交际意义超出了语言本身的编码信息,是经过认知推理所产生的”。交际中任何一方言语如果指示不明、预设失误、关联缺乏、违反会话含义的合作原则等都可导致幽默言语的产生。本文基于指示语、预设、关联和会话含义等认知语用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并阐释英语言语幽默及其生成机制,旨在探究英语言语幽默产生的机理和认知语用推理规律之间的关系,希望对英语教学和日常英语交际有所启发和指导。

一、指示语与英语言语幽默

指示语(deixis)是认知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指示现象被认为充分体现了“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语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它指的是在言语交际活动中,必须把话语者谈及的“人物、事物、事件、过程和活动”等和“某些语境构成要素如交际空间、时间”等联系起来,以达到相互确切理解。指示语与语境信息关系密切,不能單纯依据真值条件分析它们的指示信息,要有必要地作出认知处理。Ariel认为指示语既直接又间接地表示特定语境中的某些指称对象,它存在“认知可及性”(cognitive accessibility)。恰当运用指示语,可使所指信息表达清晰明确;假若使用不当或语境不明,就会使语言的指代关系发生歧义,令人费解,甚至产生误解和冲突。当然,英语日常言语交际中,利用指示语所产生的幽默效果较为常见,我们可以通过指示语来推理赏析以下幽默:

(1)A couple walking in the park noticed another young couple sitting on the bench,affectionately kissing.

“Why dont you want to do that ?”said the wife.

“What are you saying? I dont even know that lady!”replied her husband.

这则对话里妻子使用了指示词“that”,通过简单地认知推理,我们得知其本意是希望丈夫会像那位男士一样亲吻自己,而丈夫有可能为不愿在公园当众示爱有意寻找托词,曲解了妻子的意图,总之其幽默效果让人开眉一笑。

(2)Learning German

Tom:“Mom,is German difficult to learn?”

Mother:“My boy,at the beginning it is,but after that,it becomes easy.”

Tom:“Thats great! Ill learn the latter half.”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通过认知推理得知母亲回答中的“it”指的是学德语整件事,而Tom却认知有误,把“it”误解为德语语言本身,认为它的后半部分容易学,因而得意地回答到要学德语的后半部分。

二、预设与英语言语幽默

预设(presupposition)作为一种认知语用学理论,一般蕴含在语句的含义之中。依据具体的语言结构,我们可以通过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言语的先决条件,即预设。一般情况下语句中的预设保持不变。与此同时,预设的共识度也是很重要的,即预设只有作为话语者的共有知识进入到交际活动的语义中时,交际才能正常顺利的实现。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活动和特定语境中,预设并不是都始终不变的,它会受语境或语句内某些因素的影响而改变,以致其与原预设大相径庭。当说话者为了达到正常交际之外的某种特殊目的而有意说出预设有误的语句时,幽默效果就会产生。例如:

(1)Customer:“Have you got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ore salesman: “I dont know when he ordered it.”

在这个例子中,顾客把海明威作为他和售货员的已知共有信息,并将其隐含在问句中作为预设。然而,实际上售货员并不知道海明威是位著名作家以及他的作品The Old Man and the Sea,从而误认为他是一位订购该书的普通顾客。可见,顾客在谈话之前就把关于海明威的相关信息当作预设,而这个预设却没有形成共识,成了虚假预设。造成此预设虚假的原因是顾客错误地估计了售货员的知识范围,属于无意识的行为。因此,在这段谈话中,顾客的发问意图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与售货员的回答意图不和谐、不匹配,由此产生了让人哗然一笑的幽默效果。

(2)When the husband worked with a young,beautiful lady,his wife was curious about the goings-on at the office.

His wife asked,“Dear,what would you do if a secretary made a pass at you?”

The husband said,“One already has.”

His wifes squeaked,“Well,what did you do?”

“I married her.”replied the husband.

这则幽默中,妻子本想试探丈夫和迷人漂亮的女秘书的关系,而丈夫一开始就清楚妻子的意图,故意说“One already has.”以表达“已经有一个向我示爱了”之意。正当妻子兴致勃勃地想知道丈夫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时,“I married her(我和她结婚了).”这句话却推翻了之前语境中所隐含的预设,这一完全与人预测相悖的结果和语境预设造成的意义反差迸发出了幽默的效果。

(3)A lawyer was demanding that a witness answer the questions either in “Yes”or“No”.

“I cannot do it. Anyone knows that some questions cannot be answered by a ‘yesor a ‘no.”said the witness.

“I defy you to give an example”shouted the lawyer.

The witness retorted:“Have you stopped shouting at your mom?”

這则幽默中,证人所说确为事实,有些问题仅仅用简单的“Yes”或“No”无法回答,他反问律师的这句话亦是如此。这句问话的预设是“You have been shouting at your mom”。只有预设的是真实事件,此问句才能有效。显然,这个问题问懵了律师,无论回答肯定与否,只要一旦回答,就会承认此问句的有效合适性,也就等于默认了其预设事件的真实性。因而,律师必然难以作答、难堪不已,幽默效果显而易见。

三、关联理论与英语言语幽默

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作为认知语用学的重要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首先提出的。它最基本的假设是人类的很多言语交际和认知活动都离不开关联。在任何交际活动中,人们对话语内容和语境的理解都以关联性为标准。关联理论认为人们交际的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性,即“听话者以最小的信息处理努力获得足够的、最佳的语境效果”。它把言语交际看作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交际的目的是传递说话者的意图,要体现说话者传递信息的目的,把隐含在明示中的意图表达明确。Sperber和Wilson认为言语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Ostensive-Inferential Communication),听话者必须把说话者的信息纳入明示—推理模式中进行演绎推理,才能明晰说话者的意图。而演绎推理的重要依据就是获取信息和语境的最佳关联。人们只有成功地对话语和语境进行演绎推理,才能清楚话语的内在关联,从而取得更好的语境效果,真正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对于英语言语幽默而言,在幽默认知上造成的冲突大小、幽默的难易理解程度以及可产生的语境效果等方面,关联理论可助一臂之力。依据关联理论,言语幽默的产生是由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之间的意义反差造成的。首先,幽默的说话者提供一个背景命题来诱导听话者根据语境和背景知识去选择最大关联的解释和回答,其次,说话者再给出一个相反或截然不同的命题以中断听话者的推理思路,使其不得不重新理解语篇而获得最佳关联,其中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的相互冲突也就导致了幽默效果的产生。例如:

(1)“I cant bear a fool.”said an official to a woman.

“Your mother could.”said the woman.

上例中官员话语中的“bear”一词可理解为“忍受”,他要传达的信息是“我忍受不了一个傻瓜”。女士显然听出了其中暗含的讥讽意味,因而毫不示弱地故意脱离现有的认知语境去理解官员的话,中断关联,将“bear”有意曲解为“生育”,并回击官员“你母亲能生个(忍受)傻瓜”。幽默讽刺意味由此产生,令官员自取其辱。

(2)“Youre really beautiful,Madam.”Mark Twain once said to a woman sitting opposite to him.

“Im sorry,I really cannot flatter you in the same words as you do to me.”the woman replied arrogantly.

“That doesnt matter,anyway,you can lie as I do.”Mark Twain said.

在这个例子中,听话者起初可能会感到困惑,不过通过演绎推理Mark Twain最后的评论可以明白其真正的交际意图。通过“lie”一词,可以推理出Mark Twain是昧着良心称赞那位女士很漂亮。换言之,Mark Twain最终是想说“你根本就不漂亮”。然而,他宁可用这一间接评论也不直接说“你太丑了”。无论是他自己还是那位女士都更容易接受这种方式,这既避免了尴尬甚至冲突场面,又婉转地教训了那位傲慢的女士,其中的幽默诙谐效果可见一斑。

四、会话含义与英语言语幽默

合作准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美国语言哲学家H.P.Grice于1967年率先提出的,它也是认知语用学的重要内容,是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的推导依据。为了保证会话交际的顺利进行,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共同遵守一系列的合作准则,这也是会话含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任何一方一旦违反了某一准则,有可能会引起误解或产生幽默,必然会影响交际。朱山军认为,在实际交际中,有时说话者为了某种特殊目的不会直接表达出真实意图,而是故意说出表面上违反合作准则的话语,这时假若听话者察觉到说话者没有遵守合作准则的话,他就会想方设法地越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去探知其深层含义,寻求说话者何处何时体现了合作准则,由此便可推导出特殊会话含义,其指一方有意违反合作准则时,在特定的语境中推导出来的含义。有时候推导出话语的特殊含义就会品味到其中的幽默乐趣。例如:

(1)Customer:“Are these eggs strictly fresh?”

Grocer manager turn to his clerk:“Jimmy,feel these eggs,and see if they are cool enough to sell yet.”

在這个例子中,顾客询问食品店经理鸡蛋新不新鲜,经理却叫他的店员摸摸鸡蛋是不是已经凉下来了。表面上看经理误解了顾客的会话含义,回答辞不达意,既不简洁也不清楚明白,违反了合作准则中的关系和方式准则。然而,实际上通过认知推理可以获知食品店经理有含沙射影之意,暗示顾客鸡蛋还是热乎乎的,刚下的肯定新鲜。

(2)Jimmy:“I hear that you live close to the river,but you cant even swim!”

Tom:“So strange about that? Youre surrounded by air,yet you can never fly!”

言语交际时,合作准则中的关系准则要求双方的交谈话语信息要与话题有所关系。如果一方对另一方的会话含义假装模糊、辞不对题的话,就会违反关系准则,从而造成双方交际障碍,往往也会诱发幽默情趣。在上例中,Jimmy说Tom住在河附近却从不会游泳,Tom听后肯定反感,为了维护个人尊严,他对Jimmy的话语故意避而不谈,却回击到Jimmy天天被空气包围却不能飞,这种答非所问、转移话题的方式显然违反了关系准则,也由此产生了幽默效果。

可见,在英语言语幽默中,说话者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违反合作准则,使会话产生了特殊含义,从而给人们造成某种认知障碍。人们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认知推理力,根据特定的语境和共有知识,在联想和推断之后,才能够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进而领悟其中的幽默妙趣。

五、结语

言语幽默给生活增添许多乐趣,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解并品赏英语中的言语幽默是一个认知、演绎及推理的过程。言语幽默不可能自发产生,它的产生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又与其特定的语境及一些认知语用规律密切相关。人们需要根据特定语境效果与共有知识推理出幽默说话者的交际意图,才能获得愉悦和乐趣。因此,要想真正理解和品赏言语幽默,就必须具备夯实的语言和语用认知推理能力。今后,如果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和日常英语交际中增添言语幽默并自如应用,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会得到很大提升,交际双方必然也会倍感愉悦。

参考文献:

[1]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39.

[2]刘平.英语言语幽默的语用认知赏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2):31-34.92.

[3]Carston,R. Relevance-theoretic Pragmatics and Modularity [M].UCL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9,1997.29-53.

[4]冉永平.认知语用学探微[J].外语学刊,2002,(4):36-41.

[5]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56.210.

[6]Ariel,Mira.The Linguistic Status of the Here and Now[J].Cognitive Linguistics,1998,(9):189-238.

[7]董黎.英语幽默集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22-36.

[8]蒋冰清.预设理论与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阐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3):14-18.27.

[9]Sperber,D & 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 [M].Oxford:Basil Blackwell,1986.49.

[10]朱敏.从语用学角度浅析幽默话语[J].考试周刊,2008,(3):69-70.

[11]吕光旦.英语幽默理解与欣赏[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32-37.

[12]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5.41-58.

[13]朱山军.英语幽默的语用认知及翻译[J].社会科学家,2007,(2):203-206.

[14]殷灵芝.合作原则的违反与英语幽默的产生[J].海外英语,2011,(8):278-280.

猜你喜欢
言语幽默关联理论预设
合作原则视角下的言语幽默分析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从原型范畴理论看小品《大城小事》中的言语幽默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
基于性别差异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
从合作原则分析言语幽默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