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平
美术类课外书籍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等特征,它除了可以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外,书籍类蕴含的美术元素对儿童美术知识的学习以及绘画技巧的训练,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将美术课外书籍中的美术资源提取出,科学且系统的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现结合美术教材,将美术类课外书籍各项积极因素进行整合,拟设计出有效教学方案,来进行教学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一、结合美术类课外读物的图画风格
美术教材中具备大量用于赏析的图像资料,无论是不同绘画工具所表现的质感,还是形状和颜色的美术教学,都有相对应的示范赏析图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美术教材第一课《色彩的冷与暖》,课本中列举了梵高的《夜间露天咖啡座》意在通过画中夜空与小酒馆的色调对比,让学生感受到颜色的温度,另一幅《门神》意在让学生理解颜色还可以代表一些情绪,两张示例图片十分典型,且知名度很高,在美术教师的指引下可以明确的展示出黄色和蓝色的冷暖对比,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但若让学生自由的绘画创作,往往容易局限于蓝色和黄色这两个色调的对比,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创造性的运用颜色,感受更多颜色的情绪与温度?
一本叫做《小牛的春天》的绘本,可以更有趣的、更形象的展示其他颜色的情感变化。
《小牛的春天》的故事很简单,讲诉了一只小牛在一年四季中的成长变化,绘本文字非常简洁,但它的图像却十分特别。作者五味太郎运用大块的颜色来绘制,画面元素简单,内容却丰富,尤其是色彩的搭配超乎了常理,例如描绘‘春天来了,作者并没有用传统的绿色,或者植物元素来表现,而是用大片的粉红色与画面中间的白色小牛形成鲜明的对比(如图 3-1),整个画面依然以暖色为主,让阅读者感受到春意;其次,作者在表现由春到冬的季节变化中,运用了粉色、明黄色、暖绿、冷绿,然后到极限的灰色和紫色等丰富的色彩过度,巧妙的展现不同色调所释放的温度,尤其是‘暴风雨来了这幅图(如图 3-2),不同深浅的灰与蓝,形象的勾勒出了整个画面的冷冽氛围,配合着植物与伞被飓风吹动的画面,呈现出动态的美感。无论是从色彩、构图还是画面的表现力,都让人印象深刻,适合作为学生赏析阅读和学习的辅助材料,既可以结合课本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不是仅限于教材提示的颜色或物体。
二、结合美术类课外读物的不同展现介质,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
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作协调的操作能力等,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人教版标准美术教材中,涉及大量关于手工材料制作的课程,例如用纸张、软泥、树叶或泡沫等各种不同质感的材质来进行创意制作,而教材的实例配图多以学生作品为主,同水平的学生作品有利于理解和模仿,充满童趣,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但作为艺术美感的教学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则稍显不足,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第十一课《巧巧手》,用石头、树叶或麦秆来进行手工创作,书中大量列举了学生的作品,制作手法稚嫩,画面简单,在构图和色彩的搭配都存在很多不足。在美术类课外书籍中,存在大量的以不同材质进行创作的图画图像,并且大多都出自艺术家之手,例如马赫蒂·莫伊里创作的《树叶书》,书中展示了由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接而成的动物,从树叶形状的选择到颜色的搭配都做得恰到好处,对动物的形态特征的把握也十分到位,动物神态也刻画的活灵活现。例如咆哮的狮子,生动而有趣,整本书所呈现的画面既有艺术的美感,又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制作难度,相较于美术课本中列举的学生作品,更有利于学生艺术审美情感的培养,在构图和色彩搭配上,形态特征的观察等方面,也更适用于美术课程中的图片示例教学。
三、不可忽略的动画艺术
对于儿童来说,动画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画无疑是儿童接触最早的一种影视剧,尤其是我国目前动画针对群体,均是以儿童为主。动画艺术融合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同样具有美术教育的价值。纵观美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可以发现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十课,有一门《漫画与动漫赏析》的课程,课程目标包括介绍漫画与动漫的概念、漫画的分类和动漫的制作原理等等。动画的制作原理是由无数张静帧图像按照一定的排序不断切换形成的动态的图像,这一制作过程仅依靠图片展示或动画片展示,是不容易使学生理解的,美术类课外书籍有一种类型叫做《动画手翻书》,其表现形式是在每一页或页脚绘制图案,然后通过翻阅的形式来展现画面的动态,这类书籍既直观的展示了动画制作的原理,又极其富有趣味性和玩赏性,学生通过亲手观察和翻动,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到制作方法,甚至可以学习到简易的动画制作。根据我的观察和了解,在教科书的页脚绘制图案,然后翻动着玩耍的方式,已经在个别学校和班级十分流行,尤其是高年级绘画基础较好的学生,制作的手翻动画更是复杂和精美,想必结合这些动画手翻书来讲解《漫画与动漫赏析》这门课程,不仅更加有趣,而且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并享受学习的乐趣。
四、结合多媒体教学
当代数字媒体技术已经融入到各个领域中,与其对应的数字媒体艺术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观察人教版标准美术教材则可以发现,从一年级开始一直到六年级,每一册课本的最后部分,都会有《电脑美术》这一课,课程中会运用 windows 画图板,来熟悉一些工具来绘制一些特殊效果,如复制粘贴和画线填色等,一方面让学生熟悉电脑绘画软件的一些基本操作,带动个别美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对开阔学生视野,推荐美术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美术课外读物形式也日趋多样化,除了图文结合纸质类的绘本读物,美术类课外书籍在数字信息这一板块也占有一席之地,电子杂志,电子绘本等多媒体形式的读物可以声画同步,有的更以动态图像呈现在电脑和电子产品。
美术课程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美,传递美的一门学科,对小学美术而言,让学生从美术中获得快乐,产生兴趣和启发想象力是最首要的。在图像信息纷繁缭绕的环境下,小学生接触到的美术信息依然混杂而浅薄,往往造成审美判断的阻碍和审美涵养的缺失。美术教材的插图资源缺乏一定的难度和广度,需要大量的外来插图教学资源进行弥补。美术类课外读物是一种集大成的产物,就如美术教科书的编排一样,制作者会考虑到编排的内容、板式、插图等等,它尊重学生享受艺术美的权利,虽然对于儿童而言,他们不会去在意书籍的价格成本、作者是否有名,也不会关注这本书的内容能不能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他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这本书带来的感官体验和趣味享受,学生具有判断和评价的权利和意识,是自我意识和责任感的觉醒,也是对艺术美最纯粹的表达和反馈。作为合格的美术教师,应该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具有同样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