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岩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05-30 17:32管霞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红岩理想信念价值观

管霞

【摘要】传承红岩精神,把握教育的主流方向,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把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歌乐山等作为教育基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延伸红岩精神内涵扩展其外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层次。传承红岩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共筑伟大中国梦。

【关键字】红岩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他还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1]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必须进一步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形成于特殊的革命时期,是重要的革命精神,她是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中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2]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党中央的重大部署,是理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是教育战线的一项特殊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我国的意识形态、人们的理想信念紧密相关。我们以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硬性灌输、泛泛而谈,而是要以史为鉴,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红岩精神有着丰富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传承红岩精神,符合当前人们的身心发展需要,能有效提升理想信念意识,弥补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进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传承红岩精神,把握教育主流方向,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

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3]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必然会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维护自己的统治思想,掌握教育主流,夯实思想基础。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项长期工作。我们所要培育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如何也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传承红岩精神,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有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

红岩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概念不能与小说《红岩》混淆。红岩精神的形成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1937年12月25日,武汉沦陷后,国统区的中心向重庆转移,扩大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在重庆改设南方局,担负原长江局所负使命,即“代表中央向国民党及其他党派进行统一战线的工作,以及指导南方和大后方各省党的工作。”[4]南方局的诞生表示中国共产党仍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为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凝聚力量,其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就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护国共合作,争取中间势力。在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面临的处境十分艰难,国民党政府始终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5]的政策,不斷推行他们的“溶共、限共、反共”的方针策略。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团结和带领着一大批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一场“有理、有利、有节” 的斗争,红岩精神就是在伟大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洗礼中,在大后方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尖锐对立的政治斗争中形成的。她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政治上走向成熟的产物。当前,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上相对存在一些欠缺,出现否定革命史、否定历史人物的错误思潮,部分人对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入认识不够,不能从本质上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不能正确的判断是非曲直。红岩精神产生于革命艰苦年代,在那时,就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心怀理想信念,为了民族的振兴和人民的解放不顾自身安危,执着追求。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6]红岩精神体验了共产党人的奋斗和追求,当前将红岩精神引入校园,将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把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方面是爱国主义进校园的重要表现,另一方面,传承红岩精神,把握教育主流,用红岩精神引领师生精神世界的建设,有助于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基础。

二、传承红岩精神,注重教育的实践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7]把红岩精神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筑牢了政治基础,既解决了“用什么内容”来教育的问题,也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接下来应该解决用什么途径来教育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马克思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之中”,“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和消逝着。”[8]马克思对自然、社会的规律性认识,成为我们认识一切事物的根本指南。红岩精神是客观的,她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她所体现的“爱国、团结、奋斗、奉献”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红岩精神证明了革命前辈奋斗的科学性,留下的精神财富,又为今天及后来的奋斗提供着强大的精神动力。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方法论,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传承红岩精神,坚持教育的实践性,可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具体来说,就是要采用实践锻炼法和榜样示范法。实践锻炼法是指教育者组织、引导受教育者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方法。[9]红岩精神形成于特殊时期的重庆,重庆有着独特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2007年成立红岩联线,连起了一个个分散的红色景区,改变了以往由于分散偏远、开发不足、欠缺保护、观众稀少的状况。可以组织受教育者去重庆红岩嘴13号、曾家岩50号、虎头岩华龙新村76以及渣滓洞、白公馆、烈士墓等地参观,歌乐山、白公馆、渣滓洞等景区开通了全程导游车,有利于在革命真实土地上感悟历史,在实践基础上深入的了解、体会红岩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物质文化层面的探究,要让受教育者身历其境的体验红岩精神,实现对道德、对精神方面的构建,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榜样示范法,也称典型示范法,是指通过具有典型、榜样意义的人或事(正面的、先进的抑或反面的、落后的人或事)的示范引导或警示警戒作用,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自身行为的方法。[10]红岩精神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革命战争年代锤炼形成的革命精神,传承红岩精神,离不开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周恩来、江竹筠、许建业、余祖胜等他们具有权威性、可信任性、具体性,强感染性,他们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奉献牺牲精神、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能触发共鸣,提高认识,效仿践行,从而自觉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三、传承红岩精神,延伸其内涵,扩展其外延,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层次

人具有社会属性,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精神需要。马克思曾指出:“动物是和它的生命活动直接同一的。它没有自己和自己的生命活动之间的区别。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有意识的生活活动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11]人的道德、意識、理想、信念等构成了人的精神世界。只有精神世界得到满足,人才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有精气神,灵魂充实,支柱坚固,立得稳站得直且挺得住,反之则萎靡不振,弱不禁风,左右摇摆。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 ‘缺钙,就会得‘软骨病。”[12]红岩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永放光芒,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精神风范中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南方局在国统区的八年,工作环境最艰难,工作内容最复杂,他们面临的是随时牺牲的危险,倘若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追求真理的勇敢执着,面对凶残的敌人,怎能无畏说出“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红岩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形成的创新精神,她同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爱国主义精神开出的绚丽花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石头缝里蹦出的神物,也不是理论家凭空想象制造的,她与过去、与现在、与未来紧密相关。否定历史,做不好现在,更做不好未来。无论是红岩精神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的上限,要追溯到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去,要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那一历史时刻去,尤其要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中去。红岩精神虽形成于特殊的历史时期,但她的历史意义和价值终结的下限到目前却是无法判断的。但可以肯定,在小康社会的建成、现代化的实现、民族复兴以后很长的时间里,她作为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必将继续延续。人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需求。根据时代和现实要求,延伸红岩精神的内涵,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切合,既传承了红岩精神,又加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红岩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精神财富,二者都属于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应该适当扩展其外延,因为精神力量只有转化为物质财富,为人民带来实际利益和富裕,才能得到人们认可,才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曾感概,法兰西不缺少有智慧的人但缺少有骨气的人。今天的中国,同样不缺少有智慧但缺少有精神支柱、有信仰的人。红岩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革命年代,激励了无数有志之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实现他们心中的憧憬。如今,物质条件好了,部分人却成了精神的流浪汉,没有思想追求,没有理想信念,“人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的需要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支撑,需要在变动不安的世界里寻找一个精神家园。”[13]红岩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坚定理想信念,促进文化大繁荣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下,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一切随波逐流、否定历史的观点,都是毫无根据的。传承红岩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倘若我们不能承担起这一使命,就会成为被后人所不齿的历史罪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05.

[2]周勇.论“红岩精神”,探索[J].2009.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4]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C].北京:红旗出版社,1983:73.

[5]胡乔木传编写组.胡乔木谈中共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

[7]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67.

[9][10]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OO7:224;226.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6.

[12]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讲话.2012年11月17日

[13]陈晏清.重建新世纪的价值观[N].中国教育报,2000-10-11.

猜你喜欢
红岩理想信念价值观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红岩英烈张文端:潜伏在敌营中的乡长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