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治华 赵欣
【摘要】高原训练是目前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尤其是在体能主导类的项目中有更明显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关于高原训练对人体生物化学指EPO、等的影响的研究进行收集,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高原训练 生化指标
0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高原低压低氧环境,能刺激机体产生缺氧生理反应,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和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人体运动时氧的利用能力和肌肉的耐酸能力等[1].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高原训练日益受到各国科研人员、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密切关注。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特点, 使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的身体机能产生一系列的适应变化。人体在高原缺氧和运动的双重刺激下, 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 从而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运动能力的抗缺氧生理反应。
1高原训练对EPO的影响研究情况
EOP 是一种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EPO的作用有: 可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并加速原始红细胞以进化为红细胞, 并提早释放网织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使红细胞总体的携氧能力增加; 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可以得出, 高原缺氧可以促进体天然EPO 的增长。
Chapman等[3]利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认为高原训练后运动能力的变异很大程度上可以用EPO对于高原反应的个体差异来解释。Sunks [4]等报道在缺氧的刺激下虽然髓细胞和巨核细胞计数与成熟程度均保持正常, 但红骨髓显示类红细胞成份增生, 红细胞明显增多. 高原训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低氧和运动双重缺氧刺激体内EOP的分泌。在训练过程中血液指标主要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而只些指标有都是EOP生物学效应的外在表现。
2血乳酸高原训练在运动实践中应用的研究情况
席新和冯讳权[5]在研究乳酸动力学与运动训练时指出,在运动中测试的血乳酸值不具有整体直观性意义,只是值的增加或减少不能说明有氧代谢的问题。万利等[6]对我国中长跑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运动员完成相应负荷运动休息一夜后,次日清晨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运动前安静值。徐国栋等[7]在对我国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的对比中,研究发现运动训练过程中利用骨豁肌组织中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来掌握训练强度和评价训练效果具有客观准确实践的参考价值,而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与个体乳酸阈和运动强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所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利用乳酸阈来评价运动训练的效果更为科学。 Wassarman等[8]观察了大强度运动中氧债与血乳酸浓度的关系,发现在产生一升左右氧债时血乳酸的几乎不变,但在氧债超过一升的运动中则能看到明显的相关[8]。 Karlson等[9]发现,在50%最大摄氧量以下的强度运动时,肌肉中乳酸浓度却几乎没有升高;50%最大摄氧量以上的工作中,血液和肌肉中乳酸浓度与氧债之间出现非常显著的相关[9]。梁锡华等[10]从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血乳酸的测试方法及在训练中的应用等方面,阐述了乳酸在机能评定中的作用[10]。
3.高原训练对血红蛋白的影响研究情况
研究表明在高原暴露几小时即可引起血红蛋白的浓度上升, 有的研究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血红蛋白的提高不是血红蛋自生成的增加所致, 而是高原的卜燥环境使血液浓缩. 但是根据石爱桥等[11]的研究, 在采取了防止血液浓缩的措施以后, 血红蛋自的值还是升高了, 可见高原的缺氧环境确实能够提高机体的血红蛋白浓度。翁庆章[12]的研究发现Hb受缺氧引起体内的代偿作用在高原一肖早上升趋势, 下高原后 1-2周内 Hb 仍上升, 超过运动员上高原前的水平, 说明脱离缺氧环境后, 体内的代偿机制仍在继续起作用, 使Hb 呈超量恢复, 有利于下高原后取得好的运动成绩。
4结论
4.1目前对高原训练对运动人体生化指标影响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多,研究的人数很多,说明该研究领域的研究已经处于成熟阶段。通过分析高原训练对EPO的影响作用是促进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原始红细胞并加速原始红细胞以进化为红细胞, 并提早释放网织细胞进入血液循环, 使红细胞总体的携氧能力增加; 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4.2根据目前研究,高原训练还会影响血乳酸的含量,而通過乳酸阈来评价运动训练的效果更为科学。
5建议
5.1毫无疑问,随着高原训练对生化指标影响在的运用,说明对高原训练的研究高度又到达了新的层次,但是还应该进一步对高原训练造成的人体生还指标影响的研究,倡导更多的体育科研工作者对此研究的关注,摒弃现在曲高和寡的研究现状。
5.2高原训练目前收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科研工作者的青睐,在进行高原训练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随从,应该根据高原训练的优缺点进行理解认识,从而为我国体育科研工作做贡献。
5.3高原训练对人体生化指标的影响的运用应该从实际需要出发,做到实事求是,切不可盲目追求创新而违背体育科研的初衷,一切违背常识的科学研究都是无济于事的,也不会被科学界所接纳。所以要从实际需要进行各方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张蕴琨,丁树哲,主编.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02-303.
[3]ChaPmanRStray-GundersenJ,LevineBD.LevineBD.IndividualvariationinresPOnsetoaltitudetraining.J APPIPhysiol.1998.85(4):1448一56.
[4]刘汉杨,“高原训练”的生理基础和运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0,(1):1-6
[5]席新,玛炜权.乳酸动力学和运动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 (3):42—49
[6]万利.中长跑小同运动负荷对血尿索和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3, (4):2
[7]徐国栋,周超彦,龚辉.等.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的对比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68-70
[8]梁锡华.运动与血乳酸[J].湖北体育科技,2002,(4):416-418
[9]丁轶建.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冲酸训练的血乳酸分析[J].体育科技,2005,(03).
[10]王新欣.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生化指标的监测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6,(06).
[11] 石受桥,对中国女子皮艇队高原训练某些生理生化指标评定效果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2):101-105
[12]翁庆章等,高原训练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生理效应[J].中国体育科技,1993(6,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