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玉芳
听三位教师执教的三年级教学内容后,感觉到教师的教学预设中欠缺对学情的研究。
一、案例
【案例一】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师复习过二位数除以一位数,并根据书中的主题图列出了986÷2。
师:根据你的经验,你估算一下,986÷2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1:大约是400多。
师:你是怎样估的?
生1:被除数的9在百位上,除以2,商4,所以我估计是400多。
师:你们能否试做下去呢?
绝大多数学生出现了下面这种情况:
……
【案例二】千克的认识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识千克后,用多媒体出示了各种类型的秤。教师问道:“你知道这些秤的名秤吗,他们各在什么地方使用?”学生听后一脸茫然,除了个别学生指着屏幕上的台秤说在超市和农贸市场中看到过之外,屏幕中剩下的其他秤的名称及使用范围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见此情景,教师又让学生再想想,小组讨论交流一下。经过六七分钟后,教师等待无果,只能自行将屏幕中的各类秤做了一一介绍。
【案例三】认识分数
在比较与的大小时,教师设置了一个情境,教师请两位同学比赛,同时在同样大小的两张长方形纸上分别涂与,结果涂的同学比涂的学生涂得快。
二、反思与分析
1.教学预设需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
学生认知事物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新知的产生总是在旧知的基础上,通过建构重组最终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教师在研读教材,设置教案时,一定要搭建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点,不能违背学生的认识规律而另起炉灶。
造成学生不能正确进行计算下去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学生具有二位数除一位数的经验的基础上及学生估算出986÷2的商大约在400左右时,教师以为时机已经成熟了,忽视了学生在具体运算过程的程序操练。当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二位数除一位数的竖式模式上时,直接让学生尝试做三位数除一位数时,学生必然会出现上面这种情况。因为二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第一次试商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是直接将个位上的数落下来继续除的。根据这个表象指示,学生在试做三位数除一位数时,在第一次试商后,就将十位与个位直接落了下来。学生这个举动,至少可以让听者看出教者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是不到位的。一是学生在笔算二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笔算的算理就不是很清晰。二是教师对教材的曲解。
2.教学预设需以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为前提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提供学生继续学习的有效保障。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首先应考虑所授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匹配。如在教学预设时,忽视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的尴尬与教学时间的浪费。
不可否认,现如今学生生活经验贫乏的可怜。他们很少能够较全面认识各类秤,尤其是磅秤、弹簧秤等。虽然不少学生认识台秤,但又不能说出具体名称,所以只能在那里瞎猜。教师对身边学生这一学情的忽视,导致课堂教学时间的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没有用到关键处。关于秤的认识,教师完全可以事先带领学生认识各类秤的名称及用途,而在课堂中就可直接进入称重这个主题,认识各类秤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由于任教教师未能重视学生现实生活经验是学生后继有效学习的保障,并在文本解读与预设中未能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导致这堂课关键的前15分钟被白白地浪费掉,既定目标没能完成。
3.教学预设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具有不可重复和不可取代的唯一性。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就同一个体而言,其自身的多种智能发展也存在差异。这与学生的性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及在家庭中地位等方面都有着关系。因此,分析不同类别学生的特点也是教学预设时不可忽视的学情。
教师原先设想通过涂色,让学生感受涂的用时要比用时多,从而对一张纸的比的面积更大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但是没有想到学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教学局面的出现与教师未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每位学生的性情、生活经验、学习习惯各不相同,对待同一事物的处理方式都是不同的。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在教材解读的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到文本的另类处理会造成学生怎样的心理体验,学生又会对所预设的情境产生怎样的行为表现。只有充分做好对学生个性差异的解读,才能有效控制教学中各类情况的出现,并做好应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