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2015-05-30 14:23姚启军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激发语文教学情感

姚启军

摘要:情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兴趣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只有在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情感,对学习的内容具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才能将学生引入高效率学习的境地,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情意浓浓中学会学习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提高教与学的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情感 激发

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开门见山,先入为主

特级教师于漪在谈教学体会时说:“崇高的使命感和对教材的深刻理解紧密相碰,在学生心中弹奏的时刻,教学艺术的明灯就在课堂上高高升起。”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单调陈腐、枯燥无味的读书生活作对比,便很容易地理解了文章“批判封建教育,揭露私塾残害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这一深刻主题。

二、调动感官,激发情感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学生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学生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转换角色,充当导演,让学生充当演员。通过教学活动设置剧情,科学、合理地利用演员(学生),调动各种因素,让舞台(课堂)充满光彩,使演员投入其中,乐在其中。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创设疑问,启迪思维

教师在導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有时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也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四、情境感染,激发情感

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协调是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会从中受到熏陶、感染、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包括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对教学倾注的热情,体验教学内容的确切及教师心情的激动、愉快等。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但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还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学习的质量,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晶。其中,情感在非智力因素中占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木然置之,毫无反应,对学习内容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整个课堂尤如一潭死水。必然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完整独立的文章,“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每篇文章的内容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就需要渲染课堂气氛,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相一致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景,形成一定的情感基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甚至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的角色之中。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引进时代的“活水”,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如增设“文化快餐”,开设“三分钟演讲”等栏目。同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以自己的激情,来激发学生的感情。情感是起点,但不能停留,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这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袁春玲.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3).

[2]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王传学.特级教师谈词语赏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2.

[4]陈德京.现代语文教育理论.辽宁出版社.

猜你喜欢
激发语文教学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