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证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2015-05-30 13:13赵双成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3期

赵双成

【摘要】为证明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1.将大于4的偶数表为4的倍数4m与2的倍数4m-2;2.证明4m可表为m-1个奇数对之和,4m-2可表为m-1个双奇数对之和;3.从m-1个奇数对中减去含平方小于4m的奇素数因子的奇数对,求出4m的剩余奇素数对的近似值公式;从m-1个双奇数对中减去含平方小于4m-2的奇素数因子的双奇数对,求出4m-2的剩余双奇素数对的近似值公式;4.证明4m与4m-2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证明用到的数学工具有:1.偶数的数字筛公式;2.奇数对筛公式;3.双奇数对筛公式.

【关键词】初等数论;大于4的偶数;数字筛公式;奇数对筛公式;双奇数对筛公式

【中图分类号】O156.1

引 言

哥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给欧拉的通信中提出的[1][2].欧拉在1742.6.30回信时,提出任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的和[3].欧拉的提法被称为强哥德巴赫猜想[4].对强哥德巴赫猜想,经过提出后160余年的沉寂,在1920年至1966年的46年间,从挪威的布朗到中国的陈景润,有12位数学家先后证明了9+9到1+2[5].自陈景润1973年发表了《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后[6],对强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又处于停顿状态.如今数学界的主流意见认为:证明强哥德巴赫猜想需新的思路或新的数学工具,或在现有方法上进行重大改进[4];也有认为仅基于现有方法上的改进无法证明强哥德巴赫猜想[7].

一、定 义

由初等数论中的整除理论与倍数概念,在a=bqb≠0中,b、q均为正奇数时将a称为b的奇倍数,q不含小于b的因子时将a称为b的奇数倍.

将只含一个2因子的數称为2倍数,含2因子多于一个的数称为4倍数;比4倍数少1的数称为小数,比4倍数多1的数称为大数;将一个小数与一个大数称为奇数对,两个小数或两个大数称为双奇数对.将大于2的整数组成下表:

小数:3, 7,11,15,19,23,27,31,35,39,43,47,51,55,59,……

4倍数:4, 8,12,16,20,24,28,32,36,40,44,48,52,56,60,……

大数: 5, 9,13,17,21,25,29,33,37,41,45,49,53,57,61,……

2倍数: 6,10,14,18,22,26,30,34,38,42,46,50,54,58,62,……

二、偶数的数字筛公式

五、结束语

综上,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的和.对证明中存在的错误或缺陷,敬请行家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梁宗巨.世界数学史简编[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0:495.

[2]WWW.math.dartmouth.edu,手稿影印本[J].1742,第43号信.

[3]WWW.math.dartmouth.edu,手稿影印本[J].1742,第44号信.

[4]潘承洞,潘承彪.哥德巴赫猜想[M].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引言.

[5]王元.关于哥德巴赫猜想[N].光明日报,1978-08-18.

[6]陈景润.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J].中国科学,1973(2):111-128.

[7]王元.The Goldbach Conjecture[M].第2版.World Scientific Pubkishing Company,2002:18.

[8]潘承洞,潘承彪.初等数论[M].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83,容斥原理.

[9]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定理2.

[10]闵嗣鹤,严士健.初等数论[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推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