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燕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得到了很大的推广,预算管理已经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企业的经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尤其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由于管理机制较为滞后,预算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并进行一定的预算管理创新。
关键词:国有企业 预算管理 创新
在我国的经济结构组成中,国有企业占有决定性的作用,并且它通常来讲都会涉及我国重要的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大体走势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国有企业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的这一大背景下,探究如何做好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薄弱之处
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存在的时间也就仅仅为十几年,还没有真正的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去,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我国已经相继推出了很多科学的管理模式,现阶段的预算管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虽然预算管理模式一直在演变和创新,但是由于它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在很多的方面仍旧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国有企业在预算管理上所存在的薄弱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缺乏推助力。一个企业的预算其实就是企业自身战略的具体化,预算的合理化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面取决于公司战略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现阶段我国的企业预算管理与战略存在明显的分歧,不利于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企业的战略管理意识缺乏,本身的战略目标不够明确,不能够有效指导企业进行科学化的预算管理;另一个方面就是企业本身的预算管理机制比较传统,不能够对企业制定的目标进行有效的诠释,使得预算管理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出现背离。由于存在这种背离现象,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定的的问题,制约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预算的编制方法过于传统不够灵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第二、编制的内容不够全面,不能够满足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并且缺乏一定的针对性;第三、预算的编制依据不够多样化,过于单一,严重影响编制内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最终使得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在分配人力、物力、财力以及解决资源有限和需求无限之间矛盾等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力不够。预算管理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至今为止我国的国有企业内部还没有一套专门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且很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很多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应付检查。我们知道预算管理工作是一个全员性系统性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才能够把工作做好,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是需要落到实处的,但是目前在国有企业内部普遍存在预算管理的执行问题,不能够使预算管理发挥应有的作用。调查中发现,部分国有企业没有对预算管理工作的执行重视起来,只是注重预算的编制工作,缺乏对执行效果的关心。总之预算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重编制却轻执行,预算并没有和企业的业绩和绩效考评实现直接挂钩。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
(一)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分层与选择。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一个转型期,国有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时候时刻要求管理人员一定要具备战略性的眼光,要尽可能的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迎合战略管理需求。企业预算管理的创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要对企业的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创新,确保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融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为企业的管理增添重要的力量。
第二、对预算管理模式进行创新,选择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要能够使得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结合,使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国有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要将预算执行结果与绩效挂钩,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进行预算执行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不仅对完成的总量,同时对完成的时间节点也纳入考核的范畴。现根据我国的国有企业经营的状况、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对这些企业进行分类,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别:管理明星型企业、管理规范型企业和管理落后型企业。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要针对不同管理水平的企业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第一、提升对管理明星类企业的预算管理。这类企业处在我国所有企业发展水平的最前沿,管理水平已经非常高,具备了采用超越预算模式的管理系统。这种企业自身具备非常优秀的管理层、卓越的企业文化以及技术团队,为企业进行这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条件。在这种企业内部可以通过划分企业内部责任中心,分清经营和管理之间的责任,提高预算的有效性,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
第二、完善对管理规范类企业的预算管理。这类企业已经成功采用预算管理作为了控制成本的一种工具,对预算管理有了深刻的理解,管理工作已经做的相当规范,具备了引进全新管理理念、工具的条件。可以将企业预算按照条块进行划分,实行归口管理,然后再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引入平衡计分卡、标杆管理法以及作业成本制等管理会计工具来引领企业的发展。
第三、维持对管理落后类企业的预算管理。这种企业不同于以上两种类型的企业,它自身的管理观念、管理水平依旧是非常落后的,不适合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和理念,如果强行采用无异于是对企业的一种揠苗助长。综合分析这类企业当前适合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比如可以对支出比较多的费用实行定额管理,对部门或者责任中心费用进行模拟定额等,待管理机制日渐成熟之后,再选择先进的管理工具。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对国有企业内部进行合理有效地预算管理,最大化减少企业的成本,提升经济利润。尤其是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阶段,企业内部的预算管理已经成为了比较关键和重要的内容,为此国有企业内部一定要制定相应的预算机制、配备专门的人才从整体上提升预算水平,实现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白夏平,李世新.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创新[J].企业经济,2011,09:44-47.
[2]杨德福.国有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J].中国外资,2011,17: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