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萍萍 牛凯利
作者简介:毛萍萍,女,汉族,山东潍坊人,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
牛凯利,女,汉族,山西长治人,齐鲁工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中国社会基本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国学和传统文化在西方国家备受推崇,而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典型性内容之一,特别是毛泽东的管理思想,对研究现代企业管理的多重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阐释了毛泽东的人员激励、管理方式、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管理思想,并将这些管理思想进行剖析、重读,从而得出毛泽东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毛泽东;管理思想;现代企业管理
如果将一个国家或者政党看作是一家企业,那么毛泽东无疑是最伟大、最成功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他的管理思想和方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思想宝库。当今中国,很多成功有为的企业家都深受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影响,从毛泽东身上学到了许多管理智慧和管理经验,并将它们灵活地运用到了现代企业管理当中,引领中国现代企业飞速发展。
一、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来源
由于中国革命建设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历史经验,所以就需要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和实际发展特点的管理理论。毛泽东在管理实践中提出了许多独创性的见解和认识。
马列主义管理理论是毛泽东管理思想的直接来源。马克思、列宁在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提出了很多管理思想理论,毛泽东思想在对马列主义继承的同时也继承了马列主义中关于管理思想的有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曾对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计划管理进行多次论述,列宁发展了这一思想,由一般论述计划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发展到在实践中组织国民经济计划管理的理论。列宁还提出了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的内部也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管理,坚持一长制和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相结合。列宁提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社会主义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毛泽东十分重视对中国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他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加以批判的总结。”因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所以,“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管理思想就像散落的珍珠,大量散布在众多的历史著作和文学名著中。毛泽东在对传统管理文化批判的基础上,吸收其精华,并且结合革命实际,完善其管理理论。
二、精神激励——最高境界的鼓舞
随着当今精神文明社会的不断发展,用物质笼络他人已逐渐落后于时代的要求,而把握人的思想、激励人的精神,用精神魅力作为被他人追随的资本,是一种精神境界,其功效也远胜于物质奖励。
“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我们究竟为谁打仗?我们是为自己打仗。”这种观念在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里自上而下贯彻不移。在历史中,很多善于激励士兵的领导者,都懂得用精神激励来鼓舞将士。清末的曾国藩曾说过:“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士將弁,专恃粮重赏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
物质激励固然可以笼络人心,但并不具备持久力,而精神激励则真正具有深层次激励效果和持久性。在共产党的军队中,这种精神激励被称为“政治思想工作”,与《孙子兵法》中的“道”异曲同工。
回归到企业管理当中,很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往往有了成熟的方案,可是因为激励措施不到位,团队行动跟不上,导致最后方案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如何能将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解决执行力的问题,是每个企业在管理方面亟需解决的难题。而精神激励就是最具理想效果的途径和方式之一。给员工充分的精神激励,才能使企业具有永久的活力。
“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论联合政府》,1945年)毛泽东找到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把欧洲“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农群体翻身的愿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体系。
企业如果只局限于通过不断加薪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无异于饮鸩止渴。不断提高的薪酬会加大企业的成本,一旦企业资金运转遭遇困难需要降低员工报酬时,就会让员工感到强烈的不满。这只能说明企业本身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员工上班的目的不只是为了金钱。这是很多企业的通病,也是大多数企业无法基业长青的原因。
精神激励是一种长效激励方式,远比物质激励更持久。世界上大多数伟大的企业,都具有一个改变人类生活的愿景,即使这种愿景往往是遥远的,但正因如此,才使企业变得永葆青春和活力。
三、共鸣管理——最有效的管理方式
硬性的条条框框已不再顺应现代企业管理的发展需求,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只有尊重员工,爱护员工,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才能使企业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
“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普通民众的选择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和前途,只有他们的利益被满足,国家才会安定团结。因此共产党特别注重农民阶级的利益,因为共和国的缔造正是得力于取得了农民阶级的支持。
当今,许多企业或主张精英治理,或主张硬性管理,却偏偏忽视了普通员工的切身利益。优秀的管理方式会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关怀和温暖。了解员工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给予他们贴心的帮助。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企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才会倾尽全力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大多数员工都希望享受工作的快乐,喜欢追随富有魅力的管理者,而这种管理魅力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对员工的充分尊重。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也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尊重员工就要给予员工充分的发挥空间,即使是在工作时间,管理者也不应过多地用硬性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员工,而应着眼全局,在尊重员工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将完成的工作目标作为管理方向。
“……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理,有利,有节。”(《论政策》,1940年)毛泽东将团结他人以实现革命胜利的思路,发挥到了极致。在复杂的革命形势中,通过对比敌我双方力量,分析社会各阶层的立场和态度,团结大多数人。用团结一致来战胜强敌,是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用多数人的共鸣,实现管理的顺畅。在企业管理中,针对影响公司整体运转的不利因素,就应当利用多数人的力量去孤立不利因素,从而实现少数服从多数,最终实现上下一致,齐心协力,对于利益的冲突,企业应当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如此,就能让企业管理也做到“有理,有利,有节”。
四、战略管理——决定成败的关键细节
世界的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中国的路途也必然是这种大主题下的局部,企业也应当看清这种大趋势,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战略谋划方面,也只有站在这种高度上,才能决定每一个细节的走向。
“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了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为人民服务》,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定位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解放全中国和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弟子兵,这个定位给受压迫和战乱困扰的中国老百姓以无穷的向往。这就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灵魂——定位。
但是,中国许多企业往往缺乏准确的定位,最终导致企业衰败而亡。例如,2001年之前,光明乳业一直是中国内地乳业的领军企业,然而从2001年起,光明乳业做出定位转变,开始实施所谓的“轻资产战略”。在短短几年内,光明乳业通过转让技术和品牌获取利润,同时大举扩张,收购了数十家地方乳品企业。而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新战略出人意料地让光明陷入了亏损的黑洞。原因就在于对这个“轻资产战略”的定位缺乏考量和论证,轻易地做出改变,使得光明丧失了顾客的认同。而曾经作为光明乳业核心定位的“保鲜奶”也在定位转换中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论持久战》,1938年)造势在毛泽东的军事谋略中,是一项重要内容。细细分析,一切谋略思维活动都与“势”相关。毛泽东认为,战略、战役、战术上有个共通点,就是造势的问题。
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企业同样要在经营中有势乘势,无势造势。通常这种造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尽力保持企业的资金优势。大企业保持低负债率,稳健的增长策略;中小企业则发挥灵活优势,对资金进行多样性的把握。第二,加大研发投入,保持領先的技术优势。在任何行业中,要想保持增长态势,就必须保持技术领先。第三,要在宣传上形成优势。现代商业社会是快速变迁的时代,也是焦点时代,只有形成观念和注意力的集中,企业才具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五、结语
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现状的深入分析,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最合适中国革命的价值观和方法论,领导中国人民走向富强。同样,现代企业管理也应当将各种管理理论思想精华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最适合企业长久发展的良策。毛泽东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巨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信现代企业管理将踏上一个崭新的台阶。(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胡为雄著.毛泽东思想研究史略.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4]刘见初编著.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