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师承教育对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启示

2015-05-30 07:25王李俊杨琴朱盼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双师型启示

王李俊 杨琴 朱盼

摘要: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与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培养“师带徒”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师承教育进行分析研究,为探索构建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中医药师承教育 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启示

国内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般有三种培养模式。一是工学结合的“双元制”教育;二是院校教育或集中培训为主的继续再教育;三是采用“师带徒”的形式进行的校本培训。这第三种“师带徒”的模式与我国几千年中医药学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师承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从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出发,可以为寻求切实有效的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途径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上。

一、师承教育理论的传统内涵及当代发展

1.传统中医药师承教育模式

(1)师承的历史脉络。“古之学者必有师”。回顾历史,从秦汉时期直至建国初期(1949年—1955年),我国医生的培养主要以师承教育为主,处于民间自发状态,政府不予以干预。1955年至1989年,由政府或各单位出面组织,为名老中医配备徒弟或助手,改变了过去中医带徒的自发性和自流性。1990年至今,中医药师承教育在政府的组织下,中医药高等院校和部分中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其中,培养性质提高到高层次的中医药继续教育,逐步实现了师承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传统中医药师承教育的内涵。师承教育的内核以“重临床、多临床”为主的临床能力培养。师承教育的最大特点是以临床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中医药师承教育具有学与做融合为一体,理论与实践同步,有利于学术思想继承和师傅因材施教等优点。

2.当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

(1)中医药院校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中医药专业高等教育主要还是借鉴了西方教育的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学科群和课程体系,建立了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但回顾几十年的办学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院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千人一面”,重理论轻实践;老师对单个学生的关注度降低,因材施教难以实现。

(2)当代师承教育模式。师承教育模式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革新,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变革,出现了如导师制等别称。其不仅可以传授含有大量隐性成分的技艺、技能的常规方法,而且其思维模式及其价值观等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模式由于其见效快,费用低,而且不会太耽误本职工作,是在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4因此,它可以作为解决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教育性、职业性和学术性之间无法融合的有效途径。

二、师承教育实施的现实依据及实际价值

1.师承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中的转变

为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师承制度,促进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学术繁荣,各级政府和单位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种类的师承教育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我们实施师承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但是与中医药人才培养中的师承教育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要求掌握足够多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因此,师承教育在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中还要进行一些转变。

(1)培养目标的转变。构建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是为了培养符合中医药职业教育实际需要的专业教学人员。培养的对象是接受过中医药专业教育、并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培养的目标是为了同时提高“徒弟”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能力要求的转变。相对于专业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更加注重综合能力的发展。师承教育在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要从专业知识导向(对于专业人员十分重要)转向教书育人能力导向(对于“双师型”教师十分重要)。

(3)学习过程的转变。在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双师型”教师所参加的实践活动要与教师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内容紧密相关。

2.师承教育实施的实际价值

(1)学校组织的自主性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学校可根据学校及教师个人发展的实际灵活制订“跟师”的计划及实施方案,自主选择跟师方式、制订培养制度及奖励办法,从而充分调动教师参加师承教育的积极性。

(2)教育开展的广泛性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可以通过统筹安排,使全校老中青各层次的专业教师都能参加师承教育活动,形成全员学习和研究的良好氛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带动教师共同进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3)实施内容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师承教育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所教授课程或者缺乏的临床实践知识为方向挑选跟师的对象,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填补了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4)教师学习的迫切性体现了教师自身专业性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年青,充满生机和活力,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具备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化的基本条件。他们都渴望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提高自身专业性的发展。

(5)时间内容的灵活性保证了教师的本职工作。师承教育的灵活性,首先,体现在时间的确定上。它可以根据学校具体工作的变动制宜,并不苛求按部就班。其次,师承教育内容也具有应变性。

(6)教育经费的节俭性减轻了经济的负担。师承教育主要以学校为教育基地,现有老专家为培养人,可以减轻学校及教师个人的经济负担。同时,它也可以挖掘学校内部的潜力,通过对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合理组合,有效解决师资队伍建设所带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不足的问题。

总之,师承教育适应专业教师所在学校的实际与需要,直接利用校内资源开展人才培养活动,充分发挥了中醫药职业教育特色,同时还十分关注教师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使师资队伍建设取得实际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文娟,史青.1949~2001年北京中医师承教育史[J].中医教育,2006,25(5).

[2]卢传坚,黄亮,黄秀云.中医药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结合模式刍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8).

[3]刘英锋,张光荣等.论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师承方法的规范化[J].中医教育,2006,25(6).

[4]黄素英.中医师承教育调查研究报告[J].中医教育,2005,24(1).

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师承教育视阈下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1ZD03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双师型启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NHL联盟制度安排对我国职业体育改革的启示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