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终身体育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2015-05-30 06:54王海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3期
关键词: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王海金

摘要:高校体育是为实施终身体育打基础的最重要的阶段,高校的体育教学一定要围绕着“终身体育”和“健康第一”这一宗旨进行改革,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出发,将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科学锻炼身体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树立终身受益的健康意识,由此进一步寻求建立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终身体育 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一、终身体育寓于学校体育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生都受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使身体健康、身心愉悦终身受益。终身体育被视为新世纪的体育思想,一开始提出就受到人们欢迎,因为它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我们从终身体育教育观认识到,高校体育不应是“终结性体育”,而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是学生学习和独立运用体育健身教育的衔接点,对大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体育思想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在这一阶段高校体育不能再停留在以运动技术为主,重复中学体育内容,而应抓住高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着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使他们既学到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又能有一两项突出的、热爱的、可以坚持终身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锻炼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在自我参与中,获得自我发展。因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内容设置的陈旧性和不合理性必须大胆地、科学地进行改革,使之符合现代体育教育的需要。

二、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高校体育教学的定位不够明确

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断层,缺乏连贯性和统一性,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培养,而现行高校体育过分注重学生的现实锻炼,盲目追求体育教育的近期效益,片面的将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目标归结于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未能从健康、娱乐、竞技和教育入手,未能从培养全身心都发展的角度考虑和定位新时期合格的大学生为目标,未能从当前倡导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思想来考虑体育教育改革。

2.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有碍于终身体育的发展

在高校现行的“传统型”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目的、任务→示范、讲解→学生练习→复习→考核。用这种模式进行组织教学,主要以发展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并配合教师的严格管理为主导,体现了教师讲,学生练的单向信息传递过程。它忽略了学生自我目标的提出和目标追求的动力机制,教学环节偏重于教师一方。重示范,轻观察;重讲解,轻提问;重指挥,轻主动探索;重学会而忽略学懂;“练”的规律统治了“学”的规律。学生长期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和锻炼,学习动机和兴趣受到极大的压抑,学习气氛沉闷,思考问题的余地小,极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高校体育教学年限太短

目前大多数高校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制约了体育教育的连续性。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要完成对学生全面的体育教育,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能力和习惯较难办到,对大学生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三、实施终身体育,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1.转变观念,提高终身体育意识

人们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发现,体育运动是保持人体机能、体能处于最佳状态的有效手段,我国体育理论学者王则珊明确地说:“一个人从受精时一瞬间开始,到不可避免的生命结束之前的人生长河中必须伴随体育锻炼。”人的健康状况不是一成不变的,体质的强与弱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遵循“用进废退”的原则,只有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才能长久地拥有健康的身体。现代的大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毕业后面临工作、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这既是一场智力的角逐,更是一场体力的较量。只有具备从事运动的能力,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会使他们在一生中的任何时候和任何条件下都能独立的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提高健康水平,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

2.创新教学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1)重视个体差异,学会以人为本

学生是个体的人,体育素质先天就有差异,教学时一刀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因材施教,给学生以人性的关怀。教育学家告诉我们,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时一定不能太高,如果那个苹果是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他肯定会放弃的,如果那个苹果只要用力跳一下就能摘下,他肯定愿意做。因此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养成运动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运动兴趣的培养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往往是许多人坚持终身体育的内驱动力,能激发锻炼的自觉性。例如:东华大学改革体育课,推行体育“俱乐部制”。其最大突破就是:变单纯的体育教学形式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养行为,变“达标课”为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了机械的“跑跳投”,结束了“快远准”的考核标准,取而代之的是符合学生口味的各种运动俱乐部,让学子感受“终身体育”乐趣。

(3)改变单一模式,创新体育教法

抛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过程。改变“一讲解、二示范、三练习、四纠正提高”的单一模式。重视导向功能,培养积极分子,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習惯。

3.重视全程教育,增设体育课年限

现在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只开设两年,总课时约为140课时左右。在这有限的体育教学课时里,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要保证运动技能的提高,终身体育习惯的培养,无疑是很难办到的。因此,应在三四年级增设体育课,改变目前大学生一二年级提高,三四年级身体素质明显下降的现象,使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保持完整性、一致性和终身性。另外,应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让课内课外的一体化教学形成体系,多渠道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以及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使课上与课下结合,为实现终身体育教育创造更好的环境与条件。

四、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暴露出来的问题,根源在于陈腐落后的体育教育思想和观念。因此,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绝非是简单的教学内容、方法、时间等的增删修补和调整充实,而应从顺应素质教育要求的终身体育观出发,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养成习惯,持之以恒,使每个人都能够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真正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曲宗湖.论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与构思.体育科学,1998,(4):6-8

[2]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子朴.中俄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大纲特点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1,(6).

[4]李卫国.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对策[J].体育学刊,2002,(2).

[5]龙归玲.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4)

猜你喜欢
终身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对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终身体育习惯影响因素与策略
终身体育目标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于高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初探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