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策略浅探

2015-05-30 06:26:02文继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古诗教学方法策略小学语文

文继林

【摘要】诗歌是满溢着生命的情感载体,闲情、乡情、友情、亲情、爱国情是诗人反复吟叹歌咏的主题,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如能以情感点燃情感,实现作者、教师、学生三情共振,定会给古詩教学带来一片艳阳天。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83-02

古诗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和精华,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可以说,重视古诗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对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策略。

一、重视朗读,在多元诵读中抒情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且古诗词“麻雀虽小,五脏惧全。”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注意诗的节奏、韵脚及合适的音调,从而恰当地表现诗中的思想感情。

重视朗读首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感悟,同时教师要成为引领学生朗读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渐入佳境,读出层次。

如笔者在教学陆游的《示儿》时,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进行朗读指导。1、初读诗文,介绍背景,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2、精读诗文,了解遗憾,弄清诗人的“悲怆”心境。3、研读诗文,理解信念,感受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读的基础上,确定悲凉的朗读基调,精读诗文引领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研读诗文时引领学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通过导语的铺陈也是引领学生诵读诗文的一种好办法。有位老师是这样指导《题临安邸》中“西湖歌舞几时休?”这一句诗的朗读的,随着课件所展示的“清明上河图”,他感慨地说:“多么繁荣的景象,但从清兵跨入城门的那天起,都不存在了,那些酒囊饭袋们葬送了一个繁华如织的汴州,难道他们就不能再葬送一个风景如画的杭州吗?看到,想到这一切,你急吗?让我们问一问那些权贵!”于是,学生情不自禁地齐声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声音充满了心急如焚的焦虑。老师又说:“你们担忧吗?再问!”于是,学生再读,声音里带着深深的忧虑。紧接着,老师又说:“你们愤怒吗?指着那些权贵的鼻子再问!”这一次,孩子门的声音里充满了激愤,分明自己就是那位爱国的诗人,借这简洁凝练的诗句倾诉着无限的愤慨。在这令人心动的“三问”中,孩子们每一次朗读,无不生成着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感受着诗人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二、看注释,解诗意

小学的古诗教材,在每首诗的后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注释,学生可以通过看这些注释,或通过查字典查出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尝试理解诗意。

如杨万里的《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这首诗比较浅显易懂。只要明白“怪生”的意思,学生就基本上能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课文后有“安仁、篙、棹、怪生”等词的注释。因此,只要让学生对照注释就能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像这样的浅显易懂的诗学生只要自己对照课后的注释或查字典就能够理解诗意。

三、抓字眼,明诗意

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如省略、倒置、古今异义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古诗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来帮助学生明诗意。主要有:留、补、换、调、连、扩等方法。

“留”就是在理解时保留诗句中古今通用的词语及人名、地名、物名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黄鹤楼”、“三月”、“扬州”、“长江”等名词和“孤帆”、“唯”等古今通用的词语在解释时要保留。

“补”就是补充、增添诗中留白或省略的成分。

“换”就是更换古今意义不同、用法不同的字词或调换成另一个词。如“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古今意思差别较大,在诗中的意思为“原野云烟缭绕,百花盛开的景象”。

“调”就是适当调整古诗句中词语的先后顺序。如“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帆远影“,应调整成“孤帆影远”,即“孤帆影远碧空尽”。

“连”就是将各句中的已解释的词语按现代语法翻译成通顺、连贯的语句。如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可连接成“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扩”就是浓缩的词语要展开。如“唯见长江天际流”应展开成: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四、创设情境,感受意境美

诗歌中的“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对生活的认识、感受和评价,包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是经过诗人提炼概括而描绘出来的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 在教学古诗时,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一是介绍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体会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距离,使之如临其境,如遇其事,如见其人,如离其声,从而扣动心弦,引起共鸣,达到潜移默化,陶冶性情的目的,搭起入境桥梁。三是图像显示。课本中有不少插图,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诗句所表达的景物和情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古诗是个聚宝盆,其内涵的丰富是惊人的,文化积淀的深厚亦是罕见的。在教学中,只有我们勇于探索,乐于实践,寻找一条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兴趣的绿色通道。古诗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古诗的学习才会成为一种享受,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方法策略小学语文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求知导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50:24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8:31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拓展阅读,古诗教学中的一道风景线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13:51
初中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