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5-30 06:26:02黄英莲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正方体长方体青蛙

黄英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157-0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下面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粗浅体会。

1 注重培养数学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自学性,使学生乐学、想学。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报出一个分数,我马上判断它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一试,果真如此。学生都惊叹不已,惊叹之余他们更主要的是急于悟出其中快速判断的奥秘,对些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在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得到发展。

2 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学生如何才能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在平均分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 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见,创设思维情境,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3 用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问”开始,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精心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趣味性设问。在教学中,我常常设计一些有趣有味的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教学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时,上课开始,我设计一个充满童趣的问题:有两块长方形稻田,一块长和宽分别是7米和3米,另一块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青蛙妈妈问小青蛙哪块稻田面积大?小青蛙不假思索地回答,两块稻田的面积一样大。青蛙妈妈说小青蛙答错了,小青蛙怀疑地问:“两块稻田的周长一样长,它们的面积怎么不一样大?”同学们,你们认为小青蛙的想法错在哪里?这个问题把新旧谁知的矛盾冲突摆在学生的面前,直指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驱使学生带着满腔热情和炽热追求投入到认识新知的活动中。

悬念性设问。设计有悬念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深思,能过深思,才能灵活运用知识,才能拓宽思路,才能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并在解题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了对立统一的启蒙教育。应用设问制造一些悬念,无疑象离弦之箭,可射向学生思维的深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

4 在概念的形成中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用抽象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概括,并凭借抽象材料进行的思维活动。它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为基本方法。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指的是理解、掌握和运用数学概念与原理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要及时把概念从具体引向抽象,抓住实质,排除个别实例对全面理解和运用概念的干扰,使学生充分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在指导学生给不同形体的实物分类引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后,及时引导学生先把“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各个面描在纸上,并仔细观察描出的各个面有什么特点,再认识什么叫“棱”?什么叫“顶点”,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填好领料单,根据领料单领取“顶点”和“棱”,制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边观察边讨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顶点和棱有什么特点,最后指导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概念的本质属性,又训练了抽象思维。

5 在自学中养成独立思考能力

自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获取新知识而独立开展的学习活动。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可以从指导学生的自学开始。首先,教师可提出自学要求或编拟自学提纲,让学生在教师正式授课之前按自学要求或对照自学提纲在课前或课内自学课本。自学时可以讨论,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然后问问老师或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逐步从依赖自学提纲过渡到不依赖自学提纲,最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这个途径,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自学要求和思考问题:①自学课本相关内容,边看边思考;②例1中的两个图形各是什么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互相讨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正方体长方体青蛙
有几个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拆拼长方体
给正方体涂色
拆拼长方体
多少个小正方体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小青蛙捉虫
谁能叫醒小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