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5-05-30 10:48翟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古代文学人文素养爱国主义

翟勇

【摘要】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从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古代文学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两个方面探讨了古代文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代文学 人文素养 理想信念 爱国主义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49-02

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古代文学课程的魅力,以良好的氛围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激扬民族精神,提升学生文化水平,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修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是指人的内在品质,包括人的理智、能力、情感、价值观等人文因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人文传统,应试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淡化人文传统的教育,大学教育存在着工具性和功利教育观念。学生的民族意识淡漠,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的传统节日知之甚少,而崇尚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偏狭,价值取向功利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目标短期化,缺乏社会责任感,追求金钱和物质享受,理想和信念缺失,精神空虚,渾浑噩噩,人文精神价值观的偏狭。此外,经济的全球化,各种文化思潮冲击着学生的思想,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把追求经济利益作为人生的航标,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古代文学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结晶,了解这些优秀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古代文学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1.借助古代文学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是人们文化生活价值观的一部分,是人们对未来的追求,理想是支配人们行动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思想活跃,处于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理想信念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题,古代文学经过几千年的沉淀,是人类精华的结晶,是古代作家人生信念的艺术体现。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带领学生感悟民族的伟大灵魂。例如,南宋后期民族英雄文天祥,坚持抗元,后在五坡岭兵被俘,多次拒绝元军的威胁利诱,写诗以明心迹,后被囚禁三年,誓死不屈,大义凛然,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国破家亡,宁死不屈,身陷囹圄,信念不移,“杀身慷慨犹易勉,取义从容未轻许”,一身正气,浩然长存,“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赤胆忠心,光明磊落,成为流传千古的绝唱,用血泪写就的诗词,表现了生死不渝的顽强斗志。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为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写照,表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诗人豪迈奔放的赞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的直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雄心壮志的宣言。学生的心灵在古代仁人志士的精神感召下得到升华,优秀的作家是激励学生坚定理想的楷模,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2.利用古代文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渗透

古典文学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情感,传承着经久不衰的爱国主义精神,古代的作家以饱满的激情,唱出了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强音。英雄人物体现出来的高尚情操,陶冶着学生的性情,为民族前途,捍卫国家尊严,坚持民族气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唤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知识渊博,有外交才能,楚怀王在位时,担任“左徒”官职,参与国家的外交事物,主张联合齐国以求自存。后因上官大夫的诽谤得不得楚怀王信任。在上官大夫的挑拨下,屈原被流放二十多年。在楚国面临灭亡时,屈原于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跳进汩罗江自尽。屈原一身正气,刚正不阿,追求理想,坚持真理,献身祖国的精神为学生健康道德形成树立了榜样。学生在体味文本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与诗人同爱同憎,同喜同悲,收到震憾心灵的效果。屈原悲剧的人生,政治主张失败了,但他的爱国精神却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每年的端午节,人们赛龙舟,吃粽子,五月初五成了纪念屈原的日子。屈原的诗作反映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为实现理想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满怀激情的诵读课文,感悟屈原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爱国热情在师生心中澎湃。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之情,“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染着学生。

3.利用古代文学完善学生人格

古代文学是人文知识的宝库,古代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体现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蕴含着传统的民族美德和民族审美,古代文学的教学,既要传授文学知识,又要弘扬民族精神。古代文学是古人人生体验和社会生活的缩影,人生的处境瞬息万变,不管顺境、逆境还是绝境,古人的英雄豪杰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古代文学的人文性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老师要挖掘教材的人文因素,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人格,建立健康的道德感,潜移默化地渗入学生的灵魂,以文布道,因道释文。司马迁遭遇宫刑,以顽强的意志写就《史记》,发愤图强,忍辱含垢的精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刚直的人格力量感染着学生;苏轼一生逆境,历尽坎坷,品格坚贞、旷达,笑对人生,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良好素材。学生们通过欣赏这些作品,净化心灵,激发生命的活力,提升文学的品味,使人文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古代文学教学肩负着人文教育的任务,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挖掘教材的人文教育因素,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情感人,发挥古代文学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红梅.多媒体技术在高校古代文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才智,2012(5)

[2]孟祥娟.文学经典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刍议,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3]黄文熙.先秦文学教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科技信息,2010(12)

猜你喜欢
古代文学人文素养爱国主义
古代文学圈中的“鄙视链”
韩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探析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特征分析
在文化语境中阐释中国古代文学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