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VOCs和NOx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分析

2015-05-30 00:03谭志
环境 2015年13期
关键词:东莞相关性臭氧

谭志

摘 要:臭氧是城市大气污染的关键二次污染物,其变化规律与VOCs和NOx等前体物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本论文利用东莞市中心区地面臭氧、VOCs和NOx以及气象条件的数据,通过EKMA特征曲线的VOCs/NOx比值法对臭氧生成的敏感区进行研究,分析了VOCs和NOx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发现苯乙烯、C9和C8芳香烃与臭氧生成相关程度较高。

关键词:VOCs NOx 臭氧 相关性 EKMA曲线 东莞

1 引言

臭氧作为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二次污染物,也是光化学烟雾主要组成部分,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能加快材料老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农作物减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1-2]。

东莞市作为制造业大城,电子、家具、制鞋等VOCs排放企业数量众多,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臭氧污染逐年凸显。本论文选取东莞市中心区观测点,采用VOCs在线监测仪器和NOX等常规大气监测仪器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连续观测,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东莞市区VOCs和NOx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并利用EKMA曲线方法研究VOCs、NOx和臭氧三者关系,为当地的臭氧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设置

东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差幅度小,干湿季明显。本次观测地点位于东莞市中心区(113.75°E,23.03°N),交通发达,人口密集,具有城市站点的典型特征。

本次观测时间段为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11日,主要在线采样仪器为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 PTR-MS)。该仪器主要用于在线监测大气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具有高灵敏度以及高时间分辨率的优点,能够迅速掌握大气中活泼NMHCs(非甲烷烃)和OVOCs(含氧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的快速变化。

观测期间,PTR-MS共测得17种挥发性有机物,时间分辨率高达2min30s。同时,为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观测期间进行每周一次的校正,采用TO15标定方法和渗透管标定两种方法。

3 数据分析

3.1 东莞市VOCs、NOx和臭氧的变化规律分析

3.1.1 VOCs、NOx和臭氧的日变化特征

如图1所示,臭氧的日变化呈单峰变化规律,浓度从当天晚上的21:00到第二天早上的4:00一直处在比较低的浓度状态,而到上班高峰期(早晨6:00后)臭氧浓度迅速升高,这很可能与近地面由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浓度有密切联系。中午由于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为强烈,生成臭氧的前体物VOCs、NOX积累到较高浓度,光化学反应剧烈使得臭氧浓度在13:30左右达到一天中的峰值。

NOx的日变化呈双峰变化规律,在上班和下班高峰期开始上升而后达到最高值,这主要与机动车的排放有很重要的关系。VOCs的日变化规律与NOx变化规律一致,而两者与臭氧的变化规律相反,说明VOCs和NOx均为臭氧重要前体物,同时很好地体现了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冬季由于气温较低,臭氧的光化学反应强度相对夏季较弱,但仍显现出明显的白天生成的日变化趋势,反映出东莞冬季大气仍有显著的氧化性,大气二次反应依然活跃。

3.1.2 VOCs、NOx和臭氧的浓度水平分析

图2给出了观测期间氮氧化物(NOx)、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臭氧和气象条件的时间变化序列。可以从图中得出,当主导风向为南风时(2013年12月10日-12月29日),NOx、TVOCs和臭氧的浓度较低。12月29日后,主导风向以北风为主,NOx、TVOCs的浓度均有所抬升,其中NOx在2013年12月29日至2014年1月3日期间夜间小时浓度最大值均远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50μg/m3,约150ppbv),最高值为293.36ppbv,TVOCs在在2014年1月2日夜间达到最高值,为371.59ppbv。

臭氧最大值出现在1月5日和6日白天,NOx和TVOCs在大气中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伴随着风速减小,温度升高,非常有利于臭氧的产生。臭氧最大小时浓度值达到101.93ppbv,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00μg/m3,约95ppbv)。

3.2 VOCs、NOx与臭氧生成关系分析

3.2.1 臭氧生成的敏感区判定

VOCs和NOx浓度对臭氧生成的变化可以由VOCs敏感区和NOx敏感区进行描述,判断当地臭氧的生成是在VOCs敏感区还是NOx敏感区是研究VOCs、NOx和臭氧生成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在国内外多种敏感区判定方法中,EKMA(empirical kinetic modeling approach)曲线方法(臭氧等浓度曲线法)是较为经典的一种。该方法在1977年由 Dodge通过美国环保局的EKMA模型建立,通过在未进行光化学反应的不同浓度的NOx和VOCs下,计算出臭氧最大值的等值线[3]。

对东莞市观测期间臭氧生成的敏感区判断,我们采用EKMA特征曲线的VOCs/NOx比值法进行说明,即一天之中臭氧前体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日臭氧最大值与前体物VOCs和NOx初始浓度(6:00-9:00)的比值。当该比值大于8时,臭氧的产生更依赖于NOx,此时改变VOCs的浓度对臭氧的生成影响不大,控制NOx则能达到控制臭氧的效果;当VOCs/NOx的比值小于8时,臭氧的产生受VOCs控制,对VOCs排放进行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臭氧的目的。

图3显示了东莞市观测期间在理想条件下初始VOCs/NOx比值,可以看到,该比值远远小于8,VOCs/NOx均基本在1左右,该比值虽然有所低估,因为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roton Transfer Reaction-Mass Spectrometry,PTR-MS)不能检测到VOCs中的烷烃类物质,本论文所得的TVOCs不包括烷烃类物质,但根据文献[4-5]可知,珠三角地区冬季烷烃占TVOCs比例约为50%,因此算上这部分误差,VOCs/NOx依然远小于8,说明在观测期间东莞市的臭氧生成处于VOCs敏感区。

3.2.2 不同种类VOCs和臭氧的关系

为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VOCs对臭氧生成的关系,选择观测期间生成臭氧浓度较高的2013年12月30日至2014年1月8日白天11:00至18:00所得数据,并将测得的VOCs分别与臭氧做线性相关散点图。其中芳香烃包括苯、甲苯、苯乙烯、C8芳香烃和C9芳香烃,OVOCs包括甲醇、乙醛、丙酮、2—丁酮、甲酸和乙酸,BVOCs包括异戊二烯和单萜烯。

表2为所测各VOCs与臭氧生成的线性相关系数,其中线性相关系数最大的为芳香烃中的苯乙烯,其次为C9和C8芳香烃,分别为-0.296、-0.263和-0.232,这与这三种芳香烃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有关,也说明这是此次观测中生成臭氧的主要前体VOCs物种。而大部分OVOCs与臭氧生成的关系不显著,甲酸和乙酸和臭氧生成的关系为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甲酸和乙酸氧化程度较高,大部分与臭氧一样是二次转化光化学氧化反应终产物。生物排放的BOVCs中,异戊二烯与臭氧生成的相关系数远高于单萜烯,这说明异戊二烯在转化生成臭氧的贡献度上远高于单萜烯。

结论

通过对东莞市17种VOCs、NOx和臭氧浓度的大气在线监测结果显示:

一、气象条件对VOCs、NOx和臭氧影响较为显著,主导风向为南边清洁的海风时,污染物浓度水平整体较低,而主导风为北面的陆风时,污染物整体水平有所抬升。在温度较高、太阳辐射较大时,因光化学反应生成大量臭氧。

二、通过EKMA特征曲线的VOCs/NOx比值法对臭氧生成的敏感区进行研究,得出东莞市冬季VOCs/NOx均远小于8,说明东莞市冬季观测期间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对VOCs排放进行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臭氧的目的。

三、芳香烃中的苯乙烯、C9和C8芳香烃与臭氧生成相关程度较高,是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生成臭氧的最主要的活性VOCs物种。

综上所述,东莞市在制定臭氧防控措施时,应把重点放在VOCs的减排上,并需进一步关注芳香烃中的苯乙烯、C9和C8芳香烃等VOCs中转化生成臭氧的优势物种。

【参考文献】

[1] BURNETT R T,BROOK J R,YUNG W T,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ozone and hospitalization for respiratory diseases in 16 Canadian cities[J]. Environment Research,1997,72( 1) : 24-31.

[2] RABL A,EYRE N.An estimate of regional and global O3 damage from precursor NOX and VOC emissions [J].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1998,24(8) : 835-850.

[3] Dodge M C. Combined use of modeling techniques and smog chamber data to derive ozone precursor relationship. In: Dimitriades, B.(Ed.),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hotochemical Oxidant Pollution and its Control, Vol. 2, EPA—600/3-77-0016, US EPA, RTP, NC, 1977:881-889.

[4] 王伯光, 张远航, 邵敏. 珠江三角洲大气环境VOCs 的时空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2004,25(6) : 0250-3301.

[5] 朱少峰, 黄晓锋, 何凌燕, 陆思华, 冯凝. 深圳大气VOCs浓度的变化特征与化学反应活性. 中国环境科学, 32(12), 2140-2148, 2012.

猜你喜欢
东莞相关性臭氧
文印室内臭氧散发实测分析及模拟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可园琴事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东莞长联
利用臭氧水防治韭菜迟眼蕈蚊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