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之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
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什么是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
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
请原谅,上期刚说完大学生们奔着热闹喧嚣的股市,
这期我们谈的已然是浮华去尽后的话题,并非因为近期股市调整嗅到了大家的心灰意冷,
而是这个话题本身就与这红尘的喧嚣与财富的骤增或幻灭没有多大关系,
它还是要回复到生活的当下,回到身心,去享受手工劳作、
创造带来的幸福:守匠心,做匠人。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够了
孔子老早就告诫过读书人:君子不器。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能跟一个器物似的没有变化,要与时俱进,要创新。本期毕业展,我们在看展的过程中也看到了许多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酷炫的、概念的、实验的,相当集中地展现了各个艺术院校的创造水准。但是也有一些看上去不那么起眼的,简朴而低调的作品,闪着温润的光,悄悄进入我们的视野,占据了一个角落,就再也抹不去了。它也许是一抹古拙的象山红,也许是一把经过细细打磨锻造的925银,也许是暗的漆器,也许是亮的工刀,也许是一身千山万水学来的夏布工艺。它与流行无关,与概念无关,只关乎一个词:用心。
中央美院研究生杨思楠在毕业展中支了一个摊儿,上学这几年来做的各种手工刀摆了满满一排,在毕业小册子《清谈》中,说起那些他用于做刀柄的各种木头,就像说起那些他认识了很久的朋友。这辈子他认定的事情只有一件:做个好刀匠。
当然,围绕本期主题,我们在选择毕业展作品和作者的时候,并非就是那些传统理解意义上的手工专业的作品,那些在创作过程中甘于寂寞、不断追求极致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
谭毅斌从最初的步骤开始一点一点去“死磕”,甚至连制版时曝光的时间都按秒来调整。“制版的时候需要晒版机照射,这个如果多晒10秒,版就会失去一些细节;但少晒10秒,整个版就作废不能用。”正是在这种精确到秒的不断试炼中,新一代匠人淬火成长。
四川美术学院2015届硕士毕业生陈静,沉浸在漆器艺术的世界摸索了七年,完成上千件作品。“做漆器要有匠人这样的心态:固执、缓慢、不追求时髦花俏的技法,专注内心的声音”。
我们在此时重新探讨工匠精神,与时代的变化息息相关。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步伐,冲击了各个以手工艺为自豪的生产领域,首饰厂、花丝厂、金漆镶嵌厂、家具厂等纷纷倒闭。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家慢慢发现,人人都在用的工业生产的东西欠缺了一些温度与个性,一个手工拉坯的杯子,握在手里跟机器做出来的是不一样的。饱含手艺人的匠心与手作价值的艺术品或工艺品的复兴已见端倪,这个时候,如何把新一代手工艺人才培养好非常重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工艺与设计领域,大学里的专业课老师们打破了民间传统中师傅带徒弟的局限,凡有所知,倾囊相授,毫无保留。他们既是一般意义上的老师,又是言传身教的师傅。对于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提问,北京工业大学设计学院的张福文老师没有做出过多的理论回答,他将他这么多年拜师、带着学生学、做给学生看的点滴经验,与大家分享。
在热闹中寻得一份宁静
杨思楠叙说,他在学校的工房磨刀的时候,“砂带机与钢材接触爆射出火花,同学躲得老远, 觉得满设计学院怎么出了这么个混蛋。 个别好奇的靠过来喊我,我带着降噪耳罩听不见,结果跟我打招呼的方式一律是拍肩膀。这就没法干了,胳膊一晃就磨毁一把刀,只能厚改薄。工房里真正在做东西的人不多,赶课程作业的和赶毕业设计的来如山移退如潮去,挡也挡不住。空闲的时间工房就在那里,静下来能听见蛀虫啃食木料的声音。”
这绝对是一份自得之乐,不管人群如何驿动喧嚣,他们低下头,看着手上的材料慢慢变成应有的样子。时间也开始慢下来,细细打磨每一次无端的起伏。
设计造型图稿、找平底、刷生漆、上生漆灰、上推光漆、黄漆、红漆、打磨平滑、抛光……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说:“一件漆器做起来工序多、时间长,长的要一两年,短的也要八九个月时间。”或许很多人受不了生漆的味道、繁多的步骤、复杂的工艺程序,不能从一而终。而在陈静眼里,生活与漆艺从未分开过,已然成为一体,不可或缺。
“我更喜欢安静一点的生活,这也是我热爱漆器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被问及毕业后是否继续走这条路时,她笑道:“我这七年,虽不敢断言已熟谙漆性,但闻惯了漆味,只觉得是种香气,我会从一而终”。
我们在这一批90后艺术学院毕业生身上看到了对手作的热情,对工艺的热爱。张福文老师寄语同学:“艺术家遍地都是,好的工匠反倒难得,用工匠的标准先把自己的手艺磨练好,十年后再看看自己是否还是个工匠,即便还是个工匠也没有什么,继续做下去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