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2015-05-30 20:42刘莹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14期
关键词:校门口思维过程

刘莹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除了全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自课改以来,它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它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获得成功的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的内在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已经成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和使用.

一、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小组合作的兴趣

皮亚杰认为,对于智慧发展来说,儿童之间的合作十分重要. 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呈开放状态,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兴趣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是获取成功的先驱.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 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在教材里就有许多可以发掘的情境. 例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时,出示:花店里有各种花,郁金香每支6元,康乃馨每支4元,大花惠兰每支5元……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陈老师想买40元左右的一束花,你能为陈老师设计一下该买哪几种花,各买几支吗?”这是一个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和合作的实际情境. 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设计出本组的配花方案,“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案又多又好?”这样极大地激发起同学们的小组合作的兴趣,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连平常不爱表现的孩子也一样积极地设计出各种方案,最后,推出本组的最佳方案参加全班交流.

又如我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时,是这样设计的:请大家统计一下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上各种车辆的情况. 播放录像:1分钟内经过校门口公路的各种车辆. 然后提问:请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 全班学生都没有统计好,就问为什么来不及完成?学生说,放得太快了,能不能再播放一遍. 我就重新播放这段录像. 再提问:谁来把统计的结果汇报一下?同学们还是没有完成. 那怎么办呢?能不能想想办法?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商量,4人小组合作,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情况. 我再重新播放这段录像. 现在能汇报一下结果了吗?学生经过小组合作后回答:1分钟内经过我们校门口公路的轿车有13辆,公共汽车是6辆,三轮车是9辆,卡车是14辆. 为什么前面两次都没有记下来,这次这么快能记下来?你是怎样记录下来的呢?学生就回答,我们是四人小组合作统计出的,一人记录轿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公共汽车的辆数,一人记录三轮车的辆数,一人记录卡车的辆数 .

在这里,我并没有花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但在记录过程中,学生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自然而然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小组合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二、在小组合作中,满足心灵需求,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归属感是一种强大的动因. 当一个成年人认为自己在所处的生活圈里是有意义的一员时,就会对自己感到满意.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也有这类归属感的要求,要求自己有存在的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 美国心理学家、学生行为咨询专家通过调查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 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 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生需要的过程. 而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那么,传统的课堂是否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呢?回答是否定的. 长期以来,我

猜你喜欢
校门口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舌尖上的校门口
舌尖上的校门口
Jeffery the Giant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