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综述

2015-05-30 10:48:04程红雨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13期
关键词: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对策建议

程红雨

摘 要:在农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政策环境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积极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该文以安徽省桐城市被列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为契机,客观分析了桐城市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探索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提出了桐城市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对策建议;桐城市

中图分类号 G7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3-08-02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放弃收益较低的农业劳动,转向收益较高的第二产业或第三产业,农业发展由劳动力冗余转变为劳动力资源匮乏。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的困境。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倒逼着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义

近年来,桐城市以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经营服务性组织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模式灵活多样,已成为桐城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全市拥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 100余个。通过各种形式流转经营农村土地2.8万hm2,土地流转率达到69%。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的新形势下,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成员培育成职业农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扎实开展

2014年上级下达桐城市组织安排300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根据安徽省农委、财政厅文件要求,桐城市在2014年9月份开展培育的宣传和发动,尽管实施时间较迟,加上又是第一年开展,在确定培训单位后,2014年10月初,各承担单位积极工作方法得当,措施得力。至2014年11月底培训工作全部结束,达到预期效果。

2.1 公开招标项目承担单位 根据省、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桐城市公开招标项目承担单位。于2014年8月24日在“桐城农业信息网”发布了“关于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项目培训机构招标公告”。经过有关部门择优评审,确定桐城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桐城市种植业管理局、桐城市吕亭兴隆生猪养殖合作社、桐城市佳惠养鸭专业合作社等4个单位作为项目培训机构,最终报安庆市农委审定确定。

2.2 制定新型职业农民遴选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 2014年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遴选标准定为,参加培训的从事水稻种植的农民必须达到种植面积在3.33hm2以上、经济作物种植在2hm2以上,从事生猪养殖的农民必须达到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家禽养殖农民必须养殖数量在5 000只以上,且纯年收入必须超过5万元。在认定程序上,参训的职业农民由培训机构初步遴选,村、乡(镇)审核盖章同意申报,桐城市农委审核认定。在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方面,先后制定了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明确认定原则程序,认定标准,管理办法等。制定了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明确对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给予奖励,优先项目申报,在税务、银行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2.3 制定培育实施方案 各培训单位都与桐城市农委签订了“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合同书”。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完成时间,奖惩措施等。各单位在2014年9月底,向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公室报送培育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5d理论课和10d实践课的培训计划和内容,确定了具体培训教师,选定了培训教材等内容,经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公室审核同意后正式开展培训。

3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对策建议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培育机制,打造一批稳定的优秀职业农民队伍。针对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创新培育方式,丰富培训内容 提高培训质量是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培训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受训农民能否成功实现用所学到的技术开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一是围绕培育目标,严把培训质量关。要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培训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培训机制,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让农民满意。二是注重技能操作,建立实训基地。从2014年桐城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来看,实践课与理论课培训时间为2∶1,这样的培训时间安排,深受农民欢迎;同时培训时间还要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要建立实训基地,注重技能操作,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三是提高互动意识,强化跟踪指导。为了使互动效果适合农民的接受程度,一定不能强迫,要尊重农民自己的意见,引导农民主动自愿参加。在跟踪指导方法上,可以较为灵活的采取多种形式,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就是组织现场讲解培训,利用现场的直观环境,进行言传身教,使农民容易理解接受。

3.2 优化培育环境,完善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分工。为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实施,要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指导组织,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工作机制,要逐步形成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和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将培育工作列入单位的年度考核目标范畴。同时,要求广大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协助做好组织发动和跟踪服务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以较完善的组织网络,确保各项任务逐一落实。二是严格标准,加强认定管理。在认定标准上,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各地要成立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新型职业农民任职资格评审及培育管理工作。在考核管理上,要逐步完善考核办法,加强信息、档案等动态管理制度建设。对已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其个人基本情况,产业发展和经营情况,效益状况和参加教育培训、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情况以及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作系统记载,并实行动态考核管理,末位淘汰。三是优先准入,完善政策扶持。在实际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政策扶持,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步伐,优化发展环境,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迅速变大做强。

3.3 交流培育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定期组织交流,确保准确规范。要定期召开培育推进会和交流会,组织、协调解决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具体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沟通信息,及时掌握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进展情况。加强督查评估,对承担培育任务的机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台帐制度,加强对完成进度和质量检查督促,做好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组织自查验收和考核评估。加强信息交流,要加大信息发布的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办公系统,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的进展等实现信息化管理。二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典型宣传。加强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增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培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培训现场,收集相关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报告,及时掌握信息,了解新型职业农民需求和反映,及时总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注重新型职业农民典型宣传,对农业生产业绩突出的合格新型职业农民,要通过宣传达到示范带动效果。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桐城市新型职业农民对策建议
农业现代化让农民挑起了“金扁担”
新农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山东青年(2017年7期)2018-01-11 13:55:27
桐城市发展优质米品牌现状及对策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浅议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论探讨
天津市和平区民营科技企业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