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15-05-30 11:26覃志立
2015年19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作者简介:覃志立(1992-),男,汉,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委党校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金融。

摘要: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四川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包容性增长道路就显得尤为迫切。而文化创意产业在拓展产业消费空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等方面的贡献日益显著,已成为推动四川经济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运行状况入手,通过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计量模型,提出四川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建议,旨在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以及实践的不断发展,其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索。Richard Florida(2002)提出了“3T”(Talent、Technology和Tolerance)理论,指出了区域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厉无畏(2006)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内在属性是创意资本,而创意资本又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微观基础;辜胜阻(2010)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改变了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1]。为此,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对于推动四川经济转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四川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各县(市、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不均衡。2014年10月,四川第一次就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出台了系统性文件,即《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了主要任务并给出了时间表。当前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新兴产业的一大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当前四川正处于一个经济消费升级的重要阶段,逐步由实物消费向实物消费与服务消费并重转变,文化创意产品的消费将有一个十分广阔的空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数不断增加,产业发展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06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4088家,吸纳就业人员数16006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56.6亿元。到2013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单位数为5239家,吸纳就业人员数20325个,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52亿元。8年间,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了295.4亿元,平均年增长49.2亿元(见下图)。

(注:这里的文化创意产业单位主要包括文化站、文化艺术和文物事业机构)

(二)文化创意产业组织多元化。近年来,随着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文化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民营资本投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表现比较活跃,开始涌现出大量的民营文化创意产业,并且规模不断扩大,具有灵活化、个体化、小型化等特点。此外,以资本或产业链为纽带的企业集团化或企业联盟的趋势愈加明显。

(三)文化创意产业的区域文化特征愈加被重视。近年来,四川各级政府实施了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战略。尤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它们的文化消费刚刚起步,由于这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区域性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地政府利用颇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开发了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地区之间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差距[2]。

(四)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当前四川出现了若干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安仁(中国)博物馆小镇、成都锦江区红星路35号等文化创意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呈现出数量多、速度快、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为园区主体的发展特点,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而高度集群化。

(五)文化创意产品对外贸易额不断扩大。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到“拓展中外人文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这就需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的出口贸易。以四川自贡为例,自贡通过宣传引导、培育孵化、搭建平台、扶持龙头等系列措施,加快了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自贡彩灯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步伐,2014年累计实现对外文化贸易总额1214万美元,产品出口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对外文化贸易快速发展。

二、四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选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

为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构建两者之间的实证模型。其中,Y、X1、X2、X3、X4、X3′分别代表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总值、第二产业总值、第三产业总值、文化产业增加值以及剔除文化产业增加值的第三产业总值。由于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数据比较难找,这里用文化产业的相关数据来替代,笔者认为这并不会影响分析的结果,数据均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

(二)建立回归方程

建立以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υI

模型中,分别对上述变量取自然对数,㏑Y表示四川地区GDP增长率;㏑X1表示第一产业增长率;㏑X2表示第二产业增长率;㏑X3′表示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增长率;㏑X4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率。为了初步分析这一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利用Eviews7.2软件对相关数据做OLS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1.0148+0.1756㏑X1+0.4637㏑X2+0.3572㏑X3′+0.0121㏑X4(方程1)

(0.1189) (0.0306) (0.0332) (0.0317) (0.0048)

t=(8.5325) (5.7395) (13.9757) (11.2493) (3.5099)

R2=0.999982 F=40895.68

从回归方程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给定显著性水平?=0.05下,所有变量的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此外,为了从另一个侧面分析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我们还可以通过以下两个回归方程来进行分析和说明。

㏑Y=0.7892+0.2322㏑X1+0.4070㏑X2+0.3986㏑X3′(方程2)

(0.1188) (0.0315) (0.0371) (0.0414)

t=(6.6452) (7.3655) (10.9789) (9.6379) R2=0.999943 F=23452.49

㏑Y=0.9794+0.1680㏑X1+0.4707㏑X2+0.3667㏑X3(方程3)

(0.0641) (0.0189) (0.0184) (0.0222)

t=(15.2672) (8.8616) (25.6133) (16.5343) R2=0.99998 F=67144.21

在给定显著性水平α=0.05下,回归方程2、3的所有变量估计值均显著,各拟合优度值非常接近1,说明回归方程拟合得较好。

(三)模型分析的应用

如回归方程1的结果所示,㏑X3′的系数为0.3572,这表明剔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产值增长1%会引起四川GDP出现0.3572%的增长变化;而㏑X4系数为0.0121,表示文化创意产业增长1%时,四川GDP会出现0.0121%的增长变化。可见四川除文化创意产业之外的第三产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其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再将回归方程2、3的结果相比较。㏑X3的系数为0.3667,㏑X3′的系数为0.3986,这表明第三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的贡献更高,而㏑X3与㏑X3′的系数之差仅为0.0319,以及回归方程1中㏑X4的系数为0.0121,这既说明回归方程存在一定的序列自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产业具有溢出和放大效应[3]。可见文化创意产业对四川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三、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现状与模型分析,可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有着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促进四川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健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1.提供组织保障,做好产业引导

与四川其他产业一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四川各级政府可以组建推进机构,成立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由省市县联动,各部门合力,共同搭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4]。文化创意发展专项小组主要负责管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事务,比如做好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等,并设立具体的目标、步骤和措施,充分发挥政府对其政策引导作用,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增加财政支持,加大税收优惠

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各级政府应对其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尤其是财政税收方面的倾斜和扶持。比如制定文化创意产业专项基金,包括各种创意投资、文化创新等基金项目,用于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和重点文化企业的发展[5]。同时可以参照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帮扶政策,通过对认定的文化创意类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并通过差别税收、出口退税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到文化创新领域。

3.鼓励和引导公众文化消费需求

当前消费已进入个性化、多样化新阶段,文化消费亦是如此。为进一步有意识地引导公众的文化消费需求,各级政府应创新消费服务机制,联合文化企业、消费者协会和大众媒体等开展文化创意社区活动,通过媒体宣传、文化创意活动比赛以及社会文化展演活动等方式将文化、艺术、设计等融入到大众的生活中,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

(二)营造保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

1.营造保护知识产权文化的良好氛围

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积极做好知识产权宣传工作,构建舆论宣传平台,拓宽舆论宣传渠道,比如以通俗易懂的标语、广告宣传片等方式来加大知识产权的社会宣传力度,在群众中深度普及知识产权知识[6];另一方面,要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加强保护文化产权的法律意识。提高企业文化水平是从根本上遏制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让员工自觉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

2.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的立法规范

与传统产业不同,文化创意的过程及成果很多都与知识产权有关,因此,应当给文化创意产业插上“法律保护翅”和“法律导航翅”,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和效果。尽管我国目前制定有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但这些法律法规不能涵盖其所有内容。因此,四川应健全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机制,探索在文化创意产业聚集核心区域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以知识产权联席会议为平台,加强与工商、质检等职能部门的定期沟通与协调;以司法公开促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同。

3.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任何完善的制度如果不能正确的执法将失去意义。知识产权行政部门应当尽快完善行政执法体制,加强知识产权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监控系统,联合专门知识产权机构和广大的社会力量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以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对于文化创意纠纷中构成刑事犯罪的案件,通过刑事责任的追究真正提高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民事案件中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能够全面、充分地弥补权利人因侵权受到的损失,提高侵权者的违法成本[7]。

(三)注重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

1.加强高校创意人才的培养

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关键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高校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四川各地的高等院校应开设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专业或者专门设立文化创意学院,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包括各地的人文历史资源、城市特点、各地人民的需求状况等[8]。同时政府应加强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专门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文化创意人才。

2.营造吸引、留住创意人才的良好环境

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川各级政府应运用好政策导向,制定引导性的人才入川政策,对文化创意企业引进的国内外优秀创意人才,应给予经费、立项资助等方面的支持,以吸引各类创意人才在四川激荡聪明才智。同时应完善文化创意人才建设,做好对创意人才的认证工作,并制定激励创意人才发展的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相关企业和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8]。

3.完善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在职培训机制

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人员的短期培训和在职教育,深入挖掘现有的省内文化创意人才资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两条腿走路”,将教育培训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意人才。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经验的交流与学习,比如可以邀请国内外专家和学者来四川讲学,也可选派省内的优秀人才出国进修。

(四)探索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

1.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为了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四川应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要素,要以“创意+”的思维,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企业并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影响力强的融合发展城市、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和产业园区的聚集效应,为四川“转型升级、美丽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2.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品牌

四川应加强对地方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资源的整理、挖掘、包装、升华,将创意理念打造成具体项目,以独特的创意设计和文化体验来满足公众需求,重点开发熊猫文化、古蜀文明、美食文化等系列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大九寨、大峨眉等旅游品牌。在塑造新品牌的过程中,要合理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并注意借助媒体、文化活动等有效方式加快打造地方文化产业航母。

3.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对提高四川文化的软实力,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意义重大。从四川实际情况出发,着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应把握以下方面:一是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和路径。健全完善文化贸易扶持支撑体系,在四川现有保税园区构建文化保税区,探索建立文化产业国际合作试验区;二是加强文化产品国际化的价值重塑与升级。着力推进民族区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国际文化消费市场接轨,并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进一步激发外向型经济活力。(作者单位: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参考文献:

[1]郑耀宗.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研究[J].上海经济.2015(21):21-26.

[2]李月敏,田新霞.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河北企业.2013(11):50-52.

[3]乐芝芝.文化创意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以江西省为例[D].江西:南昌大学.2011:1-48.

[4]王洁.贵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探析[D].贵州:贵州财经大学.2013:1-57.

[5]王童彦.政采如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融合[N].中国政府采购报.2014-02-13(001).

[6]张文山,王华彪.挖掘利用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河北省县域文化创意产业增长极[J].品牌.2015(2):12.

[7]Christiaan De Beukelaer.Cultural Policy:management,value and modernity in the creative industries[J].Cultural Trends.2015,24(1):95-97.

[8]蒋建平.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为例[J].天中学刊.2014(4):67-70.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实证分析政策建议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改革研究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