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品牌的内涵及其路径构建

2015-05-30 09:23:18刘康民
2015年18期
关键词:品牌内涵

作者简介:刘康民(1977-),男,湖南双峰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编辑,湖南农业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职教育理论与编辑学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品质质量有亟待提高的紧迫性,建设具有品牌的骨干高职院校不只是学校行动,更是国家战略行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要素特征及品牌内涵标准主要包括科学的办学体制机制、合理的结构功能设计、契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专业与课程、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超强的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优秀的校园文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品牌建设形成的实践路径是:建立完善有利于骨干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体系;内强教育教学品质,丰富骨干高职院校的品牌资本;外塑“示范”形象,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品牌效应。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品牌;内涵;路径构建

一、国家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战略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有规模地发展高职教育以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这些问题集中体现在“办什么样的高职院校”和“怎样建设这样的高职院校”这两个根本问题。围绕这两个根本问题,国家通过全面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着重解决了“三个提升”等实践问题,即主要解决了高职院校管理能力提升问题,培养了一批理念先进、科研水平高、管理能力强、能站在世界职业教育前沿的领军人才;重点解决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提升问题,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和实践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解决了高职院校教学条件提升问题,通过中央引导、地方配套向高职示范院校投入专项资金,一批高职院校的办学环境、实验实训设施和教学条件等方面有了更大程度的改善和提升。

毋容置疑的是,虽然国家示范院校建设项目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起了较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但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如高职教育的质量和效益问题、高职教育院校的特色问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不一而足。社会各界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质疑,高职教育能否办成世界一流的教育?看一看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实践,这个问题的答案就一目了然:20世纪中叶后,在工业技术经济的推动下,一些定向于实际工作、体现职业特殊性的适用性技术型的高等教育相关应运而生,譬如德国的曼海姆职业学院、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科技职院等,而且很快成长为与牛津、哈佛性格迥异、但同样令人向往的高等院校。中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使中国政府从深层次认识到了发展高职教育的历史必然性、实践的必要性和高职教育品质质量亟待提高的紧迫性,创建一流高职院校,不只是学校行动,更是国家战略行动。基于此,在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建成验收后,又颁布实施了《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确定“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10〕27号)等文件,充分体现了政府、专家学者和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把我国高职教育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职教育的信心和价值追求。

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要素特征及品牌内涵

(一)科学的办学体制机制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多所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加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积淀不深、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不同程度地束缚了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示范,首先,应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践“政校企行多元联动,产学研用多维驱动”的紧密型校企合作机制,可建立董事会或理事会为组织形式的校企合作运行模式,形成在理事会领导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堂、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培育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共同革新生产技术等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为实现高素质应用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基础和保障。其次,要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由地方教育、劳动、人事、财政等部门及主要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的地区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地方职业教育的发展。再次,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建立并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与义务,推进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提高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与行业企业需求的适切性[1]。

(二)合理的结构功能设计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理念表明: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不是一个层次,它可以是专科层次,也可以是本科层次,也可以培养硕士研究生。这个理念要求骨干高职院校自身应当具有向上和向外连接的功能,同时应具备一流的职业培训功能。纵向可实现专科、本科职业教育的贯通;横向既可与普通教育沟通,又能与世界先进的适应性技术型高等教育机关或培训机构进行接轨。依托这种功能设计的骨干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分流就业、可以创新创业,也可以获得学历或非学历晋升机会;学生的晋升学习既可以在高职教育系列的院校或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其他普通高等院校,还可以是国际上其他高等教育机关。

(三)契合经济社会需求的专业与课程

一流的专业与课程的一端对应区域产业结构和职业体系,另一端与就业体系紧密相关,它既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根基,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创新的命门,所以理应成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理想价值和核心竞争力的永恒追求。

骨干高职院校的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应注重技术前沿,要紧跟新技术的发展,应超前建设一些对接区域经济社会需求、前景广阔的专业;二是应具有示范性,即所开设的专业应具有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和超前的专业建设理念;三是应建立完善适应行业企业或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培养目标调控机制和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形成高效合理的专业布局。课程设置与改革应体现“新”、“用”的特点,而不必太注重课程内涵的完整,专业基础课应体现“广”、“浅”的特点[2]。作为高职教育的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在确定课程内容时不应只停留在对“操作技能”、“经验技术”的培养上,同时应强调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重视发展包括“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岗位技能”等在内的综合性素养。

(四)完善的教育教学设备

职业教育是面向建设生产一线培养人才的教育类型,其教育的内容与实践操作、工程技术等方面密切相关。设备好比是技术的土壤,教学设备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教学楼、图书馆、运动场、教学设备等要能满足教学科研服务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要有满足各专业技能培养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场所。所以骨干高职院校应当拥有国际通用标准的、区域标志性水准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训设备,能为受教育者接受职业知识、技能训练、岗位工作过程操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有能力根据教学、实训实验需要购置数量足够、操作安全、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模拟设备或教学实训设备。

(五)超强的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基本职能。一流的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对骨干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内涵主要包括:有针对性地凝练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方向,有效地为区域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面向“三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指导与人才资源;为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以贡献求支持,在服务中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与时俱进地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在专业技术领域具有超强的应用和落地转化能力,积极推动以生产关键技术解决为突破口、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中心的开发与修订、协同企业研发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等为形式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实践。

(六)优秀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集功能、激励功能和调适功能,促进校园人的全面发展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和永恒主题。尽管高职院校与研究型大学在文化内涵上有所区别,但文化的功能和作用是相同的。唯有优秀的校园文化才能使骨干高职院校真正成为中国高职教育的示范。所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一定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高职特色,核心是乐业、敬业、创业、创新;校园中要洋溢真、善、美的氛围,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校园文化活动中应融入优秀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参与和互动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中体悟企业文化的理念、规范和魅力;优秀高职校园文化应重视职业情怀、职业精神等文化因子的诠释和弘扬,使学生在学校对未来的职业目标、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发展等问题有美好的遐想和理性的思考,促成敬业意识在高职文化中自觉生长[3]。

(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骨干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应当是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国际化背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他们既是一流的“教师”,又是一流的“工程师”、“技师”、“工艺家”、“雕刻师”、“设计师”;他们不仅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具有丰富的企业行业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水平;他们应该是专业建设校企双带头人、课程建设校企双骨干教师、校企合作双向兼职身份。骨干高职院校只有拥有合理比例、名符其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有底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才能赢得企业行业的支持,从而形成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社会良性互动的局面。

(八)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任何一个教育机构存在发展的根本价值和动力。作为应用性教育机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应重点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生产能力和拓展能力;适应全球化、信息化发展大趋势,掌握本专业方向的基本技术知识,且有较强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4];终身学习能力强,可以根据个人工作和社会需要,随时调整个人的发展方向;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强。优异的毕业生是一流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体现,他们或是活跃在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中技术、技能、管理领域的精英人物,或是世界知名企业出类拔萃的技术大师、企业家和管理者,等。一流的人才培养质量能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促使职业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

三、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建立完善有利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发展的政策体系

首先政府应建立有利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发展的财政投入体系和“刚柔并举”的财政投入机制。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技术和能力,要求有更完备的实验实训基地,它的教学培养成本不亚于本科教学甚至更高。因此,为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向高职教育倾斜的财政拨款支持体制更为迫切和需要。对骨干高职院校,不仅要有必要的经费投入,而且要有项目性经费投入,根据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实际,对阶段性目标给予重点、及时的投入。

其次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和骨干高职院校管理运行体系。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本科教育的衔接、沟通及其与普通教育的等值性认定等等,确保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等同于普通教育甚至优于普通教育。为骨干高职院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骨干高职院校的动态管理,不仅要抓好骨干高职院校的示范建设工作,更要承担好指导、检查、督察以及政策支持和资金配套工作,建设好骨干高职院校需要的立交桥、发展路。

(二)内强教育教学品质,丰富骨干高职院校品牌资本

1、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办学理念与教学观念。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占有主导话语权,但它确实是我国高等教育中最具活力和最有希望的部分。要实现骨干高职院校的发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和理念是先导。要从传统的学术性教育、精英教育中解放出来;坚持高职教育的职业性、高等性、服务性和应用性不动摇,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明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到位的贡献和服务去赢得社会支持。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5],把营造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视为首要任务。

2、强化特色,建设品牌专业。强化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特色建设,是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的灵魂。要坚持差异发展,根据省情、市情、院情和地域特征,大胆创新办学模式与办学体制,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根据区域市场预测、学院自身条件和地方产业特点,大胆设置新兴专业,推出特色专业,打出“特色”牌,要善于集中学院优势资源,打造精品专业,提高专业人才的“含金量”。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专业充分接“地气”,即专业建设要与区域相关的产业要素、企业要素和实践要素实现有机结合。

3、科学设计教学要素。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制度和教学改革等方面,设计的依据主要是受教育者的情感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教学要素的设计必须适应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总体上有利于操作技能的训练、实践环节的加强、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等;根据高职教育规律和高职学生个性特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高职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为基础,以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设计教学制度与培养目标。

4、打造品牌师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要赢得良好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声誉,打造品牌名师是根本。“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打造品牌师资的突破口。“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双师素质”,是对教师“质”的要求;二是“双师结构”,对教师队伍中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量的要求。要建设好满足教学需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一,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其二,制定政策引导专业教师到企业和职业岗位接受训练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其三,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措施来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用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保障骨干高职院校走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三)外塑“示范”形象,发挥骨干高职院校品牌效应

1、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社会服务既是骨干高职院校的使命与职责,也是将无形的品质量化为有形产品的重要渠道。骨干高职业院校必须在服务社会中发展自己,提升社会声誉。要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急需发展的技术、紧密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开展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要有效利用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主动走进社区与经济发展一线,努力形成培训品牌,打造职前职后、在职进修、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等为内容的一体化培训体系;要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和应用科学知识,把学院建设成先进技术和文化的传播中心。总之,骨干高职院校要主动走出“象牙塔”,在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互动中拓宽办学和发展空间。

2、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和深化校企合作。校园文化是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途径,骨干高职院校的品牌必须以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支撑才能持久。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必须实现两个融合:一是技术技能文化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人文精神的融合。二是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在职业院校文化的构建工程中,引入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实现校园文化向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转变。骨干高职院校应从校企文化融合上掌握主动权,将企业文化引入学校文化构建上,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融入教育教学,推进校企更深层次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更能推进校企深入合作和生态合作[6]。在校园环境营造上不断融入企业文化,通过耳濡目染影响师生,使企业文化成为师生自觉的精神追求。骨干高职院校品牌打造的过程也是伴随着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的过程,通过团队建设、制度革新、校企教学对接、专业设置对接、课程教学改革对接、供求人数对接、实验实训对接等策略,最大程度地满足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既为企业创造更多更好的效益,又为骨干高职院校赢得更多尊重和声誉,真正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作者单位:1.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2.湖南农业大学)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高职涉农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4CZY065)、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大数据时代湖南科技期刊转型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5BZZ053)、娄底职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高职农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LZJY13BZC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琴. 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J]. 职教论坛,2010,(4):72-73.

[2]刘志忠. 高职教育层次上移的路径、条件与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13,(25):16-19.

[3]陈云涛. 职业情怀:高职教育视阈下的大学精神之一[J]. 高等教育研究,2009,(07):64-65.

[4]郭俊朝.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建:从高技能到高潜能和高素质[J].职教通讯,2014,(7).

[5]眭依凡.大学按什么规律办学[J].新华文摘,2009,(4).

[6]郑玉清.校企文化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价值的纽带[J].职教论坛,2015,(5).

猜你喜欢
品牌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略述《岁月生香》的壶中内涵
内涵漫画
爱你(2017年13期)2017-06-10 08:38:02
恩典皮具品牌发展战略研究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经营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9:51:50
旅游经济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4:06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