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彦
摘要:高校艺术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精神追求和审美实践。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重新审视高校艺术教育,并提出新的思路,是迎合现代高校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就此提出几点建议,期望能促进高校艺术教育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科学发展观;多元化
“美育是一种以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美的事物的熏陶、感染,培养受教育者鉴赏美、接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形成审美态度,学会审美生存,最终达到培养完整人格,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特殊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进行美育十分必要。美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形成理想的人格,具有开阔的胸襟和乐观、洒脱的性格特点。
高校艺术教育是实现美育最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学校美育的成效主要在于学校的艺术教育,所以如何提高艺术教育水平是目前比较紧迫的任务。本文的“高校艺术教育”是指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与专业的艺术院校和艺术专业教育有着很大的区别。实施艺术教育,就是要通过音乐、美术、建筑、戏剧、文学、影视等不同学科的教育和引导,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层次和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艺术享受的过程,使人在赏心悦目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美的熏陶,使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以升华。”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曰益提高。但是,就目前我国高校艺术教育现状而言,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些同志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认为其可有可无,看不到艺术教育的独特功能和价值,只了解到一些娱乐功能,忽视了全面的艺术教育价值,从而导致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笔者就如何提高高校艺术教育的水平,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高校的艺术教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习近平主席曾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国家的软实力,应当包括国家的教育水平。所以高校的艺术教育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建设社会主义特色文化的目标,坚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把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
2.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融入到高校艺术教育中
我们要努力加强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主旨思想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进步。“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体现科学理性,而且体现人文关怀,它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意蕴。”我们要抓住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来实施艺术教育。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来进行教育,引导学生不仅要会接受艺术知识,更要尝试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进行创新。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两者是相互渗透的。艺术的教育不仅要体现人文精神,同时也要借鉴科学精神。在追求理性的同时也不能失去人文关怀,使两种精神相得益彰,互相补充和促进。这是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3.坚持多元化的观点引导高校艺术教育
“文化就其起源与发展来看,一直是处在多元化的历史长河中的。三干余年来,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成为历史不争的事实,不是某一种文化,而是希腊文化、中华文化、希伯来文化、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非洲文化和拉丁美洲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发展。在多元起源之后,就出现了有关文化的统一性的要求。”
世界多民族并存,文化具有多样性,必然会产生多元文化的碰撞。然而世界各民族的音乐是千姿百态的,呈现出了各自的文化特性。美洲印第安人的部落音乐和西方经典音乐就完全不同(比如音乐的形态和意义),就不能用同一种模式去衡量和评价。所以需要坚持高校艺术教育的多元文化发展观。只有汲取了诸多文化的精华,传授的艺术知识才会更加全面。
“理解音乐与人、自然、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理解音乐在文化整体中的意义以及各民族音乐的共性与特|生。扩展学生的全球文化视野,树立理解和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的观念,培养学生参与国际音乐文化交流的能力。”
4.我们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在一起
“校园环境是文化艺术教育的基础,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搞好校净化、绿化、美化,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必须加强艺术教育的投入和师资,保证学生们都能享受到高水准的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要走出课堂,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艺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一种隐形的文化,对校园中的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同的个体对校园文化的感受也不同。可以定期举办一些艺术讲座和沙龙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及艺术教育活动来促进艺术教育。加强高校艺术团的建设,吸收更多的学生加入,培养他们的艺术爱好,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寻找自己的艺术爱好,在艺术锻炼中提升了自己的特长和素养。
5.高校的艺术教育还应该走出象牙塔,带领学生融入到当地民族和文化中
在我国的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生活着诸多的少数民族,如藏族、傈僳族、白族、纳西族等,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不同,造就了他们形态万千的音乐文化。研究和传授他们的音乐文化时,就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点,而不能使用西方的音乐评判标准。此时的音乐教育,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类的文化来看待,超出了音乐的狭隘含义。譬如对傈僳族音乐的传授,学生们可以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田野调查,深入到当地老百姓生活中,感受他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停留在理论上,真正的艺术需要体现在社会实践上。在傈僳族,他们的大型歌舞往往与他们的季节性生产劳动、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歌舞除了有娱乐功能外,还有一定的仪式功能和社会功能。傈僳族人民的民歌有“生产调”“猎歌”“架桥调”“送灵歌”“颂歌”等,这些都是和当地人民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我们在教授这些音乐知识时,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掌握当地的音乐知识。
习近平主席在与全国各界优秀青年代表讲话时讲道:“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中国梦的伟大理想引导着我们的教育目标。高校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着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
只有不断地提高我国艺术教育的水平,才能铸就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才能更加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为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