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2015-05-30 23:28徐云峰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参与率小组讨论思维

徐云峰

数学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讨论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实践表明,有效的讨论,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于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知识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活跃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尤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资料表明,小组技术比个人技术更为重要,因为许多独创性的想法都是在小组交往中产生,大部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例中,小组交往是最基本的因素,创造性人才都是通过交往而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然而,几乎每一个中学数学教育者都能够发现:目前很多数学课堂讨论中,都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根据本人的数学教学实践和观察,谈谈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本人的几点思考。

一、数学课堂讨论中的主要问题。

1、课堂讨论的参与率低。

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真理的过程,是促进学生主体参与的有效手段。课堂讨论的组织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集体讨论是由教师主导、组织和控制的,有利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但是,根据观察,大部分集体讨论的参与率一般仅在10%或更低,而大部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是观摩课或示范课,参与率也往往在20%以下。小组讨论一般又分为四人小组讨论和同桌两人讨论两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相对拥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相对减弱。

2、讨论不充分、不深入。

"形式主义"、"走过场"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讨论问题时学生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在数学课堂集体讨论中,很多教师的着眼点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而不是怎样调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往往只有几个尖子生参与形式主义的讨论。教师则一步步诱导学生进入预先设好的圈套,甚至情急之下,帮助学生说出最后的答案,点到为止。(二)、在小组讨论中,由于教师对全体的控制力减弱,暂时使小组处于相对开放的自由状态之中,加上教师对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必要的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活动,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主义更严重,往往讨论尚未完成甚至还未充分展开就被教师中止,进入大组交流,草草收场。(三)、有时教师为了顺利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怕学生把问题岔开,对学生思维上的束缚很多,学生思维的自由度极低。讨论时,很多学生在揣摩老师的思路,思考的是什么答案比较符合老师的心意。有的学生因为对问题的看法或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心意,而遭到教师的指责或嘲弄,使学生不敢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敢发表不同的看法。

3、小组讨论的组织效率低。

小组讨论时,由于教师的控制力降低,以致小组中暂时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参与率降低,中等生和差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不同意见同学,而产生争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讨论中回答问题的多,而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的却很少。

二、对问题的几点思考。

针对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人认为,要提高课堂讨论的参与率,提高学生充分、深入地参与讨论的程度,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明确讨论的目的。

在数学课中开展讨论,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在交流和撞击之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讨论过程中,学生得出什么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学生"想了什么","怎么想的",即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课堂讨论应着眼学生的发展,把讨论作为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决不能把讨论当作课堂教学形式的一种点缀,或当作"改进"课堂教学的一张标签。

2、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情境氛围,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⑴发扬教学民主,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以权威者、监督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成为学习过程的辅导者、组织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和信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即使学生的意见和提出的问题错误,甚至异想天开,不合实际,也决不能加以指责和嘲弄,使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有心理上的安全,从而敢于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提高。

⑵把握学生的思维,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设计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⑶创设人人求异,勇于创新的气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灵感和创造,往往孕育在异想天开之中。教学中,我们要十分珍惜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使学生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和看法,敢于提出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

3、要重视讨论的组织和指导。

⑴讨论的组织。

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所以,我们应尽量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即使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后,放到小组中来尝试解决。在小组讨论中,应指定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促进全体的参与,使讨论有序有效地进行。

⑵讨论方法的指导。

根据讨论内容的不同和我们农村学生的特点,应当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讨论的有效性。如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或列出讨论提纲,让学生讨论;由于学生空间表象不够丰富,可以为学生提供实物、模型、图片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操作中进行讨论。对书上有提示性问题的地方,也可以让学生结合看书,按要求进行讨论。

⑶给予充足的讨论时间。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只有经过认真思考、整理,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时间不足,往往只有少数尖子生才有发言的机会,而大多数学生则来不及思考。本人发现,不少学生有这样一种心理,既然想不出或来不及想,不如不去想。他们干脆坐在那儿以不变应万变,等待尖子生回答。久而久之,不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养成了思维的惰性。

总之,只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来关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改进,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就一定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有用人材。

猜你喜欢
参与率小组讨论思维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趋势、结构与国际比较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其他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对比与分析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