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毅
【摘要】做好音乐教育可全面提升学生艺术表现力以及创新创造意识,使他们的综合素质不断升华。为此,本文就大学音乐教育重要性展开进一步分析,并针对大学音乐教育如何与专业教育全面融合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全面提升大学音乐教育水平,提升学生人文修养,促进其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育;融合
一、前言
由西方教育视角来讲,西方认为现代大学起源自欧洲,而这其中发展最早的为巴黎大学等,全球著名的剑桥、牛津大学便沿用了法国模式。即最初三年时间用于学习掌握修辞技巧、语法知识,使得拉丁文的语言基础更加夯实。而后经过四年的时间完成算术、音乐、天文以及几何等学科的学习。在此之上如果想成为博士还需要学习神学、医学或是法学等知识。由此不难看出,西方教育体系之中,音乐早已成为逻辑推理思维训练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思维的视角来讲,人们的思维包括逻辑以及形象思维,两环节密切相关,倘若仅重视一种思维的训练,则人的思维便会有所欠缺、不够全面,将无法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而形象思维与科学成就紧密相关,是一项关键因素。由于知识的有限性,因此想象力将更加重要,其囊括了世间万物,促进了人们的进步,因此成为知识更新发展的真正源泉。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为训练形象思维的音乐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大学音乐教育融合专业教育重要性
伴随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经济全球化格局的逐步建立,各行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更加激烈,社会则对各类人才教育培养单位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即更加需要具备创新实力的综合素质人才。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讲,为适应各行业人才需要,便应积极更新传统教育模式,改变过于注重知识化管理、培养科学化人才的方法,促进科学以及人文的平衡性发展。由素质教育角度来说,现代大学教育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更应全面落实通识教育的理念。即学生在学习理解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更加广泛的涉猎其他课程知识内容,尤其是艺术领域的知识,例如音乐知识。众所周知,艺术以及科学起初便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渗透与融合。而音乐的内在魅力决定,其可良好的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为此,大学音乐教育应积极同专业教育不断的融合与良好的拓展,该过程之中将形成共赢发展的效果,使两环节教育水平全面提升,进而培养建设出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人格更加健全,并具备更高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促进大学音乐教育通专业教育的全面融合
如前文所述,恰恰是音乐本身具备的特征,令大学音乐教育在启迪学生心智、开发学生脑力、启发他们创新思维、形成发散思维能力等层面体现了其他学科无可匹敌的优势。因此,新时期,各类高校应全面提升创新发展意识,促进大学音乐教育同专业教育的延伸融合。
首先,大学音乐教育更新发展同专业教育的不断扩充融合,均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更新教育理念以及工作思维。即各类高校应全面意识到大学音乐教育并非单纯的开设一门音乐课程,而应科学的意识到音乐在育人管理层面的重要功能。另外,各类高校不应过分的采取专业教育教学的眼光来要求音乐教学,这样将令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再者,大学音乐教育应全面纳入学生专业要求至教学系统之中,符合他们的专业诉求,进而更好的发挥面向专业教育进行服务的良好功能。
伴随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步伐的持续深入,更多高校充分认识到艺术教育现实必要性,因此设置了一些同艺术关联性较高的课程内容,使得各个学校音乐课程的课时比例不断提升。同时更多的大学音乐兴趣组、社团、各类刑事的音乐比赛不断涌现出来。这些对开创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以及学习氛围极为有利,然而仍旧存在需进一步完善的问题。例如课时比例上仍旧欠缺合理性。当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课时量大约为总课时的百分之三十,而这之中的必修课以及文化技能课程是总课时量的百分之八十六,选修艺术课课时为通识课程的百分之十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可进一步提升音乐课程课时比例,确保专业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学时的平衡合理性,推动大学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由根本层面全面提升学生音乐能力水平。
基于各类主观、客观因素的作用影响,较多学校对艺术选修课均设置了一定的标准要求,也就是他们仅能在跳舞、音乐、绘画等艺术课程中选择其中一门。一些学生发掘自己具备绘画特长,同时爱好音乐,却仅能按照自身特长选择其一。为此,应注重创建多样化的音乐教学课程系统,唯有如此方能进一步优化整体学科,使学生们不断开阔视野,提升审美能力。另外,高等学校应更新以往单纯的讲授乐理知识、音乐理论的陈旧模式,避免脱离生活现实,应积极将音乐教育融合到学生日常学习以及生活的不同环节之中,进而同专业教育缩短距离,全面融合。
四、结语
总之,音乐为一类自由、非语言、不固定的综合艺术,可使学生在理解、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丰富想象空间,对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极为有利。为此,大学音乐教育应透过丰富的课程教学活动、新穎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修养,积极同专业教育全面融合,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进而实现综合全面的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吴成祥.综合性大学音乐教育的”三个着眼点”[J].艺海,2009(7).
[2]蔡奉伶.失位与回归:传统音乐文化话语权的丧失与重建——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与现状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