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玛伟色
【摘要】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的因素主要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这些因素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持西藏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西藏 执政 因素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以来,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西藏的改革、建设、发展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西藏客观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实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其主要因素对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经济因素
“经济是整个社会的基础,经济问题可以说是一切社会问题的终极原因。经济和社会的落后是政治动乱的根源。”[2]“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3]由于发展西藏经济事关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致富西藏人民事关扩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提高领导西藏经济建设的能力事关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在经济基础差、发展经济难度大、经济结构独特的西藏地区赢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解决好发展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从纵向看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实现了西藏经济跨越式发展。但是从横向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仍然很大,长期的地区间经济差异已经或正在引发许多社会问题,“地区的差距常常引发地区冲突,并由此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4]由于历史、地域等原因,在一定时间内地区间存在经济差距是必然的,面对这种差距如果处理不当,一些人就会滋生不公平感、产生不满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就会乘机煽动不满情绪,制造事端,破坏藏汉民族关系。
为了加快西藏经济发展,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维护西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党中央把全国支援西藏作为关系党和国家安全的政治任务。结合多方实际,针对具体问题及原因,中央长期从人、物、财方面给予西藏大力扶持和照顾,确立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式,以及“放、免、减、保”的治穷致富具体政策。多年来,中央政府及全国各地关心西藏、直接投资建设西藏、财政补贴全方位支援西藏,倾力推动西藏经济发展,极大改变了西藏原有的经济发展面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经济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能力。
(二)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政治因素
中国共产党要在西藏执政并长期执政,能否保持政治稳定、增强党的政治凝聚力,关系着民族大团结,关系着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甚至在全国执政地位的稳固。
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繁荣富强,增加各民族对祖国的向心力和认同感,充分实现各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发展进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尊重历史、合乎民情、顺应民心的正确抉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優势。中国共产党确定在西藏成立民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人民在一切权力上完全平等,可以自主管理区域事务,极大地激发了西藏人民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西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平解放、民主改革、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实行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保证了西藏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对待西藏问题的核心。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为西藏稳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根据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西藏人民实际体验着当家作主,依法行使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广泛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西藏地方事务。党和国家重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以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干部队伍,成为带领西藏人民建设新西藏的主体,这也是维护西藏稳定发展中坚力量。
(三)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文化因素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5]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拥有灵魂则屹立不倒;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格调,感受它就可以触摸到这个民族的心脏。一个执政党懂得保护、继承、弘扬一个民族的文化元素,就会赢得该民族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因此,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不能不考量和妥善面对文化特别是宗教文化因素的影响。能不能根据藏族文化的特点,有效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的教育,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去认识和处理民族和宗教的问题,事关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地位的巩固。
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不仅所处地域神秘,更让世人向往的是它的独特文化。西藏文化历史悠久,已有1300多年的佛教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意识生活习惯和人文心态。由于历史沉淀和累积效应的作用,这些富有人文精神的传统文化给予了藏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而那种文化中含有的尊卑有别的等级观念、淡薄的商品意识、求稳求同的思维方式、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等,也已经深深地根植于藏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因此,从西藏实际出发发展西藏文化事业,实现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与西藏地方文化的有机统一,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在意识形态问题上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独一无二的藏语言文字,是藏族人民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也是组织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共同的语言形成了同一的藏民族。和平解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高度重视藏文字的广泛学习、使用和发展。为了保护藏族的语言文字,我国在西藏地区实行的是汉藏文并重,以藏文为主的政策。目前藏语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国际标准的少数民族的文字,藏语言文字在西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由国家投资建立的计算机藏文编辑排版系统,使藏文的信息化也逐步走向世界。八大藏戏等列入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的文物和典籍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积极利用,文化艺术得到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铁路和民航等现代化交通工具不断发展,为西藏文化走出西藏,走出国门提供了方便。通过文化的交流加强了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近期国内组织召开的佛教论坛对统一中国佛教思想起着更积极的作用,便于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和管理民族地区,巩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地区的执政地位。
(四)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社会因素
社会和谐与否关系到能否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就要有协调利益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并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西藏的稳定关系全国的稳定,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6]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是中国共产党能否在西藏顺利执政的社会基础。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7]作为执政党,只有在基本民生问题上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取得成效,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中国共产党要高度重视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国共产党根据西藏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经济条件,从西藏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群众,财政资金重点突出保障民生,使西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逐步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
西藏自治区政府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改善西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上,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更好地温暖勤劳、善良的西藏各族人民。实践证明,西藏人民的生活状况特别是文化、教育、卫生状况的极大改善,有利于西藏的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西藏的执政地位。
(五)影响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的自然因素
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出路,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發展。
西藏号称雪域高原,平均海拔高达4000 米以上,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大陆,地形复杂多样,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光照充足、自然景观壮丽,比较丰富的资源,蕴藏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但是空气稀薄,高寒缺氧,气候干燥寒冷,雨水少,生态系统十分脆弱,抗干能力低,自我更新能力差。与此同时,西藏人口的不断增多和某些地区盲目开发恶化了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从而加大了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难度。特殊的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落后导致生产力水平不高, 从而影响生产和生活。对于西藏地区的人民来说, 自然的作用力完全就可以决定他们的“生死存亡”,面对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国共产党要赢得西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就必须给西藏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给西藏人们留下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实现西藏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如何从大规模生态索取转向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转变,是西藏发展模式面临的重大挑战。半个世纪以来,西藏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西藏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方面的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比如,《环境保护条例》、《地质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水土保护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环保工程。2006年打造的青藏铁路是一条生态环保型的铁路,有效地保护了铁路沿线的野生动物、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江河源水质,实现了工程建设和自然环境的和谐,重视可持续的发展,走上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资源节约的具有西藏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西藏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西藏人民的发展和幸福,实现西藏社会经济的持续、全面和协调发展,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地位的进一步巩固。
【参考文献】
[1]吴仕民:《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02页。
[2][美]塞缪尔·P亨延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视野》,王冠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第31页。
[3]格桑培杰:《民族、宗教、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9页。
[4]杨帆、卢周来:《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中国新世纪的前景与选择》,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2014年版,第92页。
[6]胡锦涛:《切实改善民生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中国新闻网》2008年03月07日。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