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观察

2015-05-30 16:04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17期
关键词:利巴韦林小剂量干扰素

[摘要] 目的 观察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 方法 将14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 μg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治疗3 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每次日2次至症状消失;对照组73例,采用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每日2次至症状消失。 结果 ①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显效率58.7%,并发症发生率1.3%,对照组总有效率79.5%,显效率13.7%,并发症发生率24.7%,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组退热时间(28.5±10.4)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51.5±10.8)h;对照组退热时间(110.5±11.6)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110.5±11.8)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显效率明显提高,同时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时缓解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也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关键词] 干扰素;小剂量;流行性腮腺炎;利巴韦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17-0108-03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和(或)发热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受累器官为腮腺,也可侵犯其他腺体组织及神经系统等,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流行性腮腺炎是自限性疾病,但其广泛的多系统损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干扰素α-1b皮下或肌肉注射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伊犁州新华医院感染科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48例,均符合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1]。年龄1~48岁,平均12.6岁;1~14 岁年龄组患者占93.8%(138/148)。排除已有并发症发生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2 d内就诊,均有发热及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体温最高39.8℃。有明确接触史者103例,占69.6%。148例患者行B超检查均提示腮腺肿大,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者115例,占77.7%。血淀粉酶升高114例,占77.0%;尿淀粉酶升高108例,占73.0%。血白细胞计数正常89例,占60.1%。白细胞计数>10×109/L者10例,占6.8%。白细胞计数<4×109/L者26例,占17.6%。病例资料完整。

1.2 分组情况

1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对照组73例,男37例,女36例。两组年龄、病程长短及病情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 100万U肌注,一日1次,治疗3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一日2次至症状消失。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剂静脉输液,(10~15)mg/(kg·d),一日2次至症状消失。

两组其余治疗相同,有持续发热者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理;合并脑膜炎给予降低颅内压治疗,合并睾丸炎者给予戊酸雌二醇片1~2 mg,tid po。心肌炎者给予1,6-二磷酸果糖及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维生素C1.5 g+三磷酸腺苷注射剂20~40 mg+辅酶A 100 U静脉输液,一日2次营养心肌治疗,每3天复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1次。同时注意口腔护理,进流质、半流质无刺激饮食。治疗组应用干扰素3 d,每日检查血白细胞及血小板1次。并监测体温。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3 d内体温降至正常,腮腺肿大消退,无并发症发生;有效:3 d后体温降至正常,腮腺肿大有所消退;无效:3 d后体温无明显降低,腮腺肿痛无好转或加重,加用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有并发症发生。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 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44例,有效3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4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9.5%;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Wilcoxon 秩和检验,χ2=17.1490,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退热时间及腮腺消肿时间比较

治疗组75例,仅1例发生睾丸炎并发症,发生率1.3%;对照组73例,并发症18例,发生率24.7%;其中睾丸炎6例,脑膜炎2例,行脑电图检查,均提示异常脑电图,心肌炎及心肌炎倾向(心肌酶谱异常升高)10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17.9852,P<0.01)。

治疗组退热时间(28.5±10.4)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51.5±10.8)h;对照组退热时间(110.5±11.6)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110.5±11.8)h。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退热时间及腮腺消肿时间比较(x±s,h)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有散发病例。90%病例发生于1~15岁的少年儿童;但近年来成人病例有增多趋势。有症状的脑膜炎发生在15%的病例,一般在腮腺炎发病后4~5 d出现。腮腺炎合并胰腺炎的发病率低于10%。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对腺体组织和神经组织具有亲和力。通过呼吸道传染进入体内,在呼吸道上皮表面繁殖、再通过血液传播到许多组织,并在这些组织引起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直接侵犯腮腺引起非化脓性炎性反应,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发热、腮腺弥漫性肿胀、疼痛为主要表现,并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和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1-3]。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对DNA及RNA病毒均有作用,并有免疫调节功能。干扰素作用机制:①干扰素能作用于细胞膜受体,诱导细胞产生多种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使得病毒的mRNA宿主细胞的核蛋白结合受到抑制,妨碍病毒蛋白、病毒核酸以及复制病毒所需酶的合成,使病毒繁殖受到抑制;②干扰素是正常人体体液中存在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低分子蛋白质,是强有力的生理抗病毒制剂,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对免疫活性细胞具有调节功能,可使T细胞、B细胞功能明显增强,并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效地遏制病毒侵袭和感染的发生。③干扰素注入人体后,又刺激免疫活性细胞大量产生干扰素,起始动作用[4-6]。鉴于干扰素具有上述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功能作用,本研究表明72 h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8.7%和13.7%,(χ2=32.2799,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和79.5%(χ2=17.1490,P<0.01),说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显效率明显高于传统治疗方法;观察同时显示就减少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缓解临床症状及缩短病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治疗组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1.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18例,发生率24.7%(P<0.05);表明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有效抑制腮腺炎病毒复制,缩短病毒血症期,并能阻止病毒侵入各组织器官而引起的局部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7],同时外源性干扰素又刺激肌体免疫活性细胞大量产生干扰素,提高机体自身免疫能力,进一步增强清除病毒的作用。我们还观察到患者发病时间越短,及时应用干扰素对缩短病程及缓解临床症状效果越显著。治疗组退热时间(28.5±10.4)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51.5±10.8)h;对照组退热时间(110.5±11.6)h,腮腺及颌下淋巴腺肿消退时间(110.5±11.8)h。经t检验,P均<0.05。本研究观察发现治疗组发生的1例睾丸炎患者于起病后第4天发生,对照组发生的18例并发症患者于起病后3~5 d发生,发生时间与资料显示基本一致,但对照组18例发生并发症患者中,有18例患者并发症发生是在发病后4~7 d,其中8例患者的并发症是在发热已消退、腮腺肿胀明显消退时出现,故对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发病后1周内一定要仔细观察和询问患者临床症状情况,不能因为腮腺炎症状减轻或缓解而掉以轻心,以免忽略早期并发症症状,不能早期及时发现并发症,影响和耽误治疗。干扰素使用后的主要副作用有:①发热、寒战、全身酸痛、头痛等流感样症状;②抑制骨髓,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低;③食欲不振、味觉异常、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但本研究中75例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使用小剂量干扰素治疗后,通过对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监测、体温监测,未发现使用小剂量干扰素后高热患者体温进一步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降低及出现消化系统反应等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临床用药安全。

综上,本研究认为小剂量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疗效显著,抗病毒作用明确,早期应用疗效更明显,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理想药物。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任红. 传染病学[M].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82.

[2] 王黎黎.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7,2(10):73-74.

[3] 陈胜利,黄珍平,黄德发. 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当代医学,2009,15(2):158-159.

[4] 杨新影.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92.

[5] 张宏斌,王雪平. 干扰素治疗流行性腮腺炎98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82-183.

[6] 杨峥,郑瑞丹,饶日春,等. 大剂量干扰素-迪恩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 传染病信息,2007,14(3):133.

[7] 于晓凌,王军.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观察[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综合版),2006,29(6):59.

(收稿日期:2015-02-02)

猜你喜欢
利巴韦林小剂量干扰素
小剂量激素治疗在更年期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喜炎平联合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与经济学分析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雾化吸入γ干扰素对免疫低下肺炎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小剂量辐射比格犬模型的初步研究
VPA-906A型全自动小剂量包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