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音乐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015-05-30 15:31闫彩宁
北方音乐 2015年16期
关键词:知识化素养音乐

闫彩宁

【摘要】高中音乐课程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人生素养的行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新課程改革试图改变原来的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力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但在当下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去知识化倾向,这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不利,故作如下思考。

【关键词】课程标准音乐教学去知识化对治

一、新课程改革的针对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认为摆在音乐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是加强高中音乐教育自身的建设,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进美育的发展。

之前,我们说,在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一般都运用教师教学生学的办法,每学期教唱几首歌就算完成了音乐教学,试图通过学生的“实践”,让他们领悟相关的音乐知识,形成相应的欣赏能力。但这有限的实践,难以让学生从中获得欣赏音乐艺术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情形是,有的“认真 ”的教师,就将高中艺术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欣赏内容被声乐、琴法、乐理、视唱、练耳等高考音乐考试内容所取代。因为这种内容上的一刀切,变成了教学要求的一刀切,不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样不仅不利于所有学生的成长,也使本该快乐欣赏的音乐艺术,因刻板的知识教育变得面目可憎。新课改力图改变这种状况。

二、新课程改革的努力

面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课程改革者以全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力图真正面向全体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要的位置,强调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多样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体验感受,力图探索与发现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淡化学科意识,降低知识难度,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课改者希图新课标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已不再是以前被动式的听赏和学唱,而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乃至成就学生人生素养的一门有价值的课程。

三、目前音乐教学状况及对策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为音乐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缕清风。

但改革后的实际的音乐教育是怎样的呢?考察我校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旧有的基础音乐教育无法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我认为还出现了新的矫枉过正的失误——音乐课的去知识化倾向。

且看我们一些音乐教师的音乐课。每节课只是让学生去看视频,听乐曲,认为这就是“欣赏”。课本上的乐曲少,就下载学生喜欢的流行曲,让学生来听来唱。不同形式的音乐艺术,既有作为音乐艺术的共性,更有它们作为一种特殊门类的个性,如果我们对它们的“个性”——特殊的表现形式一无所知,不了解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和艺术作用,我们何以真正领略它的艺术美?

“音乐教育也要树立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把尊重看成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提倡解放、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内容转向真实的生活化,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这种理念是前沿的,但“以人为本”并不是要我们完全舍弃知识,“尊重学生”并不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想听什么就听什么”的放任自流,我们不能看到教师一教知识就说是“教学观念陈旧”,因为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在积淀了一定的知识之后“自然而然”形成的。

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最主要的是知识的升华与内化。因此,扎实的知识功底、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才是素质的重要价值目标。舍弃了音乐知识,如何形成音乐素养,如何形成欣赏能力?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不要知识,不教知识,不学知识。

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大致来源于那种两级思维,原来一部分老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了音乐专业课,课程改革“降低”知识难度,就被“彻底”改革者解读成了“不教知识”,只要技能。试问,课改者要完善音乐教育体系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操千曲而后晓声”,音乐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仅仅听赏还远远不够。我认为真正的音乐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践。为此,我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比如大合唱,比如管乐队,比如舞蹈队……都是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认识音乐学会欣赏的有效途径。

音乐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人类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作为一个未来公民理应学会用音乐的认知方式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改造世界。有无音乐素养,关乎一个人的整体素养。

我们无须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音乐人才,这也不合于多元智能理论,这是在学生的智力类型上搞一刀切,是违背教育规律的行为。但是,我们完全舍弃了知识而求音乐素养的形成,则是缘木求鱼,想建空中楼阁。

所以我认为,高中的音乐教学应该是在初中教学的基础上,有效地按照新课标的安排,传授音乐知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尽可能地知其所以然。一首曲,一种音乐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构成它的音乐元素,建立起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具体的艺术形式与人类情感的联系,亦即各种音乐艺术是如何用不同的形式来变现人类情感的,使“普通人”懂艺术,甚至懂不同的音乐艺术形式,培养学生抓住音乐要素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着眼提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一个人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多半是因为对认知对象了解不够。相识,相知,才会产生喜爱的情感。积累音乐知识,就是增进对音乐的了解与认识,走近乃至走进音乐,提高音乐素养,培养欣赏水平。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了有音乐特长的学生,培养了专门的音乐人才,这和其他科目培养出了高才生一样,是可喜可贺呢,还是我们的“失误”?

音乐是以情动人的,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我们既要在教学的形式上不断跟进变化了的时代,更要在知识的传授上用精力,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学生快乐地学到音乐知识,形成音乐素养,培养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文喆主编.《面向现代化的思考》,北京市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探索,北京出版社.

[2]吴跃跃.《音乐教育协同理论与素质培养》,湖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知识化素养音乐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游戏化”抑或“知识化”:基于共生理论的幼儿园教育
论如何培养幼儿自主学习习惯
音乐
企业知识化大变革时代管理咨询理论的演进与展望——基于WOS的文献计量分析
谈饮食卫生与体育活动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