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2015-05-30 11:06卢慧聪等
中国市场 2015年19期
关键词:学科建设医学院校管理制度

卢慧聪等

[摘 要]学科是构建大学组织构架的基本要素,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本文从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对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切入,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在制度体系设计、制度执行力、制度制定前瞻性上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创新的若干建议,以期有益于推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创新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0.247

1 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对医学院校学科发展的重要性

所谓制度是通过影响资源分配或激励方式来影响人的行为的组织体系及其运行机制,其具有治理和预防的双重功效,是治标和治本的有机统一。

富有成效的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应围绕学科内部各要素,如重点学科带头人、学科队伍、学科环境、科研信息、科研成果和实验设备等人、财、物制定符合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管理体系。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涵盖了高校的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研究方向和学术交流等多方面的内容。

可见,在高等教育激烈竞争的今天,创新重点学科建设管理制度,必须合理调整和配置学科建设各要素,在团队建设、配置资源及经费使用等方面建立合理第一的评估指标体系、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等,确保制度的先导性、组织科学性、执行权威性、激励的有效性以及约束的可控性,从而更好地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全面实现。

2 当前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缺陷

2.1 制度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

学科建设工作涉及高校科研处、人事处、财务处、教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纪检监察审计处等众多职能部门,但是各个部门在制订相关管理制度的时候,往往仅从本部门角度出发,注重单项制度的建设,而没有从学校整体学科发展规划出发,制度设计缺乏科学性、关联性,形式分散、交叉重复,各项制度之间缺乏彼此衔接和配合,就制度而制度,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制度链,不仅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而且制度执行力也受到严重影响。

2.2 制度执行力缺乏权威性

制度权威性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的危险还要大。”在当前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领导执行制度的原动力不足,把制度当“摆设”,靠经验和行政权力来实施管理,并未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二是制度内容重点不突出,执行者对制度解读不透、不准,无法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三是缺乏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缺少有效的目标导向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指标机制,对学科建设管理的全过程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制度的执行缺乏严肃性,使制度丧失了应有的权威。

2.3 制度制定缺乏前瞻性

当前学科建设管理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例如随着学科的发展,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宽,研究团队越来越庞大,人员结构越来越交叉,高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会由于信息不完全、或设计者的理性局限存在制度漏洞。一方面,有些高校领导对制度的执行和督查重视不够,认为制度报批后就完事大吉了,一些学科制度的内容没有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进行修订和完善,致使有些制度落后于实践。另一方面,各高校对若干个学科的管理模式往往单一,缺乏差异化的制度管理,导致制度缺位,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

3 医学院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几点创新

3.1 科学设计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內容体系

学科建设管理制度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服务于学科发展的目标。因此各高校职能部门在制订相关文件、办法、条例时,必须根据学科建设面临的形势和社会需求制定本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学科建设总体规划,是关系到学科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性构想,主要包括指导思想、建设思路、学科定位、实施途径、战略目标、保障措施等核心内容,对学科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各高校要从自身学科总体发展规划出发,构建学科目标导向机制。只有确立了学科发展规划,高校学科建设才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引领学科建设工作有序开展。

同时建立分权组织体制,以高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各职能部门根据管理权限性质,对目标体系涉及的所有制度进行梳理,将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为战略目标、中心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等,要与各级、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的任期目标、岗位责任目标和部门目标相结合,明确各分项制度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各部门之间制度的关联度和对接点,保证制度体系运行通畅,只有每个部分都设计得合理、衔接的清晰,整个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体系才能有效运行。

3.2 重视强化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执行力是高校内人、财、物等各类资源相互作用、整合后所产生的合力。制度建立后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重视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制度落实的监督,就要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激励体制和监督机制。

(1)建立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是重点学科建设过程的脊梁,是根据重点学科的指标体系对重点学科建设的发展方向、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条件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予以科学的评估和测量,形成一个以绩效为核心、有效控制和反馈的管理体系。

学科建设评估指标的实施包括学科点自评、学科点互评、专家组评估、外部监控、主管部门始终进行检查和监督等。绩效评估讲究效果、注重业绩,只有通过绩效评价,才能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新的成果,通过绩效反馈,及时改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促进项目顺利实施及按时保质完成,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科建设的进度、尺度和方向,产生良性循环并为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导向作用。

(2)建立制度执行的激励机制,培育执行文化。激励机制的核心在于积极激发学者的学术积极性,因此,在高校学科建设管理中,必须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建立由基本工资、岗位津贴、教学科研业绩津贴和特殊津贴所构成的复合式薪酬分配体系,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等,在实际运用中要反对平均主义,将激励落到实处。其次,在物质激励的同时,应充分运用精神激励的方式,对学者们做出的成绩给予一定的荣誉,激发他们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使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最后,要优化学校组织内环境,营造宽松、兼容、崇尚创新的学科环境,坚持学术自由,研究自由,努力为创新活动提供足够的人、财、物力资源,并从薪酬制度、考核、大型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支持学科交流和学术创新。

3.3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学术权力规范运行

激励诚实劳动,制裁作伪行为,是学科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在学科建设管理中建立监督机制,对保证学科建设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科研成果评奖、科研项目立项、项目结题、学位论文审核、论文发表、职称评审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阻碍着学科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科建设监督机制。首先,加强行政監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高校纪检、监察、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监督职能,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为大家树立执行制度的行为典范,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加强学术监督。学科建设的专业性和学术性,增加了对学术腐败监督的难度。因而必须加强学术监督的制度建设,建立权威的学术评价机构,采取学术评价公示制、公开答辩制、匿名评审制等方式,对其认定结果和评奖结果在网上进行公示,接受公众举报,以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学术成果进行评判,通过学术监督的制度建设增强学术管理的公正性,使学术权力在规范性和公正性的轨道内运行。最后,加强媒体监督。加强学风建设,举行学术道德交流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平台营造坚持科学真理、尊重科学规律、崇尚严谨求实的学术氛围。

3.4 创新理念,确保学科建设管理制度的先导性

创新理念,确保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先导性,是学科管理制度创新的源泉。重点学科管理机制创新的先导性,首要是建设思路的创新。随着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变化,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要与时俱进,及时作出动态的制度体系调整,并对制度调整后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再完善、再分析、再提高,做到循环递进,螺旋上升,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制度运行机制,从而实现学科建设整体运作的最佳状态。其次,提升思想理念。让学科每一位成员都意识到自己在重点学科建设中的责任,都意识到本重点学科在学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最后,在坚持动态创新的基础上,保持学科建设管理的相对稳定性。不可过快、过急地进行改革,要在严格遵循学科发展规律的轨道上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子珍,刘谨.创新学科建设管理制度,促进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J].中国商界,2009(9).

[2]梁传杰,肖敏.大学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的系统构建[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0).

[3]覃希仲.论重点学科管理机制的创新[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7).

[4]张士昌.大学管理创新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8.

猜你喜欢
学科建设医学院校管理制度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西点军校严格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