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商题画诗

2015-05-30 10:48郝允龙
文教资料 2015年18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内容

郝允龙

摘 要: 中唐诗人刘商,字子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唐中期的著名画家,对后世影响较大。他的画今虽不传,但有关记载他绘画的资料对研究刘商及中国画史却具有较高的价值。兼画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刘商,其诗作中以画传意的题画诗格外引人瞩目。本文重点从刘商题画诗内容和艺术的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刘商 题画诗 内容 艺术特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绘画无疑是两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发展过程中二者相融,有诗画本一律之论,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

有唐一代,无论诗的艺术还是绘画艺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诗人和画家数以千百计,但兼有诗人画家双重身份的却只有王维、刘方平、顾况、张志和、刘商等为数不多的几位。刘商,字子夏,生卒年不确,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进士及第,中唐诗人,也是唐中期的著名画家,对后世影响大,他的画今虽不传,但有关记载他绘画的资料对研究刘商及中国画史却具有较高的价值。古代文人并不都作画,但不写题画诗的却是少见。兼画家和诗人双重身份的刘商,其诗歌艺术具有与当时众多诗人相异的独特之处,以画传意的题画诗格外引人瞩目。

关于题画诗的概念,孔寿山先生是这样认为的:所谓题画诗者,是诗人或画家根据绘画的内容而起兴创作的诗歌。简而言之,即根据绘画所题的诗。从形式上来分,一般为两大类:一是就广义而言,指观画者根据画面的内容所赋的诗,可以离开画面而独立,一般不题在画面上,严格来说,此类属于赞画诗。一是就狭义而言,一般是画家在作品完成之后而抒发画中之意境所赋的诗,要求把所赋之诗直接写在画面上,诗与画相融合,成为有机的统一体,构成整体美。也就是说,诗歌发挥其语言艺术的功能,描绘出绘画的主旨,即“有声画”;绘画发挥其线条艺术的特性,表现出诗歌的韵味,即“无声诗”,使诗与画通过书法相得益彰,增强绘画艺术的审美效果。本文研究的刘商题画诗是指狭义而言的。

一、刘商题画诗内容

唐代是我国题画诗空前发展的时期,现存“题画诗凡260首,其中山水题画诗132首”。《全唐诗》共收刘商题画诗六首:《酬道芬寄画松》、《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与湛上人院画松》、《画石》、《袁德师求画松》和《画树后呈濬师》。这六首全为题山水画诗,占唐代此类题画诗二十二分之一。除《酬道芬寄画松》外,都是自题画诗,自题画诗有助于诗情画意的深层结合,标志着题画诗的进一步成熟。刘商题画诗在中国诗史与画史上皆具有开创意义,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刘商题画诗在内容上可概括为两类:

一是描述画意,拓展意境,即欣赏性题画。如《与湛上人院画松》:“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前两句实写画面内容“岩下树”、“洞中云”;后两句虚写,由画中事物,联想到了曾经住在天台寺的猷公,并以“阴雨”、“猿声”升华意境,引人遐想。

二是寄托理想,升华主题,即寓意性题画。比如《画石》:“苍藓千年粉绘传,坚贞一片色犹全。那知忽遇非常用,不把分铢补上天。”全诗借画中坚贞的石头,表现自己的精神境界,寄托自己的理想、抱负不能施展的悲愤。又如《画树后呈濬师》:“翔凤边风十月寒,苍山古木更摧残。为君壁上画松柏,劲雪严霜君试看。”诗人先是渲染十月之风的凛冽,又极言劲雪严霜,突出松柏耐寒,达到以傲立“劲雪严霜”之松柏自喻、与友人共勉的目的。

刘商的题画诗不是就画论画,再现画面,往往是生发开去,重点揭示自己擅画的松石的人文内涵,以寄托个人情志。这种写法对题画诗的写意化与山水画的文人化写意化都产生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刘商题画诗特色

在我国古代,能够创作山水画并有意识地题咏其画的艺术家始于刘商。他的题画诗都是题咏松石画。张彦远说他“工画山水树石”,朱景玄称其“爱画松石树木……松树孤标”。刘商以画家之笔创作了山水树石,又以诗人之笔对其进行歌咏,显示出了自己的特色。

1.物我结合,构思巧妙。

物我结合,融为一体是艺术追求的较高境界。“物”与“我”,对诗来讲犹人之两足,鸟之双翼,车之二轮缺一不可。刘商《画石》一诗,先讲一块长满苔藓的石头,虽然经历千年,但仍然保持着坚贞的本色,现在我把他描绘出来。但是这样一块石头却没有被用到“非常”处,显然这是诗人以诗画中的石头自况。百废待兴之际,正是这块坚贞石头济世之时,而如今却分毫未起到“补天之用”,诗人怎么能不激愤呢?这首诗先将石入画,再由画石而思真石,又借画家之口抒画家之心。构思巧妙,物我相济,意蕴深远。

2.直接破题,痛快淋漓。

刘商的题画诗都是自画自题,与一人作画,另一人题诗不同,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不需要品评作画者也不需要赞美画中的景物,再进行议论和抒发感情;都是直接破题,言事抒情痛快淋漓。如《山翁持酒相访以画松酬之》:“白社风霜惊暮年,铜瓶桑落慰秋天。怜君意厚留新画,不著松枝当酒钱。”诗人晚年隐居江南,有山翁持酒拜访,他便以一张新画松树作为酬谢。该诗直言其事,率真自然,高雅闲淡,正是诗人“性情高迈”的体现。关于诗人性情从其诗作《醉后》“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可以得知。

再如《袁德师求画松》诗:“柏偃松頫势自分,森梢古意出浮云。如今眼暗画不得,旧有三株持赠君。”诗的前两句总写所画松树的形状,第一句写姿态,第二句写气势;后两句写增画之情,虽然“眼暗”不能作画,但还是以旧画相赠满足了友人,表现出了敦厚的感情。

3.寓真于幻,相得益彰。

寓真于幻,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诗歌中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古典诗歌历来追求“虚”与“实”的完美结合。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得好可以使诗意蕴藉含蓄,有“飞动之趣”;又可以大大丰富诗的意象,开拓诗的意境,为欣赏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使其获得充盈的审美趣味。

刘商的题画诗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寓真于幻,相得益彰。如《酬道芬寄画松》一诗:“闻道铅华学沈宁,寒枝淅沥叶青青。一株将比囊中树,若个年多有茯苓。”这首诗从所画之实松,而联想到生于松根的延年益寿之茯苓为虚,再寄寓于道芬和尚的松柏不凋之性,融合成了一种高古的艺术风格。再如《与湛上人院画松》:“水墨乍成岩下树,摧残半隐洞中云。猷公曾住天台寺,阴雨猿声何处闻。”前两句实写所画之松,后两句借“猷公”而虚写画外之境,寓真于幻,开阔了诗的意境。又如《袁德师求画松》前两句写诗的姿态与气势是实,后两句写于袁德师之情是虚,虚实结合,融为一体。

刘商现存的题画诗虽然不多,但全是佳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很有特点。他的题画诗不仅抒写了自己清高的操守,而且反映了他济世的宏愿。

刘商的题画诗因为是为自己的画而题,有助于诗情画意的深层融合,它与唐代诗人为别人画题诗的手法不同,无须先品人赞画,再发论抒感,而是径直破题,或言事,或抒情,痛快淋漓。这种手法,为宋元以后的许多自题画诗人所借鉴,对宋元画家自画自题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综上,刘商开创了一种新的自题画诗的范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杜甫、白居易等开创题画体例的大家一样,在中国题画诗的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孔寿山.唐朝题画诗注.

[2]贺文荣.论唐代山水题画诗的时空艺术.

[3]唐彪.读书作文谱.

[4]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辞典.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