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的夜意象

2015-05-30 10:48吴慧媛
文教资料 2015年18期
关键词:李清照指向特质

吴慧媛

摘 要: 夜意象是李清照词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意象。李清照词中夜意象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情感隐示,与她所要表现和传达的情感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深入理解李清照词中的夜意象,对于了解其人的内心情感,把握其词的思想内容,欣赏其表达技巧的深婉细腻,具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对李清照词中夜意象所具有的特质和表现出的情感指向进行分析,从而为李清照词内容和技巧的欣赏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关键词: 李清照 意象 夜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日夜交替循环的观察,使得日和夜成为人们最早最直观的时间认识。

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夜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意象。至于宋词,对夜意象更是偏爱有加。据大略统计,宋词中夜意象的出现约有八千次之多,加上其他象征夜的替代意象(如月、梦等),以致宋词有“夜文学”之称。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善于借用丰富多样的意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使词作表现出婉约典雅的艺术魅力。在丰富多样的意象中,夜意象是李清照词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时间意象。李清照的词仅存50余首,其中就有30余首出现夜意象或指示夜时间的替代意象,她对夜意象的喜好可见一斑。

一、李清照词中作为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夜意象

意象有个体意象和整体意象的区别。个体意象一般为单个词语,是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部件”;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

在李清照的词中,“夜”既作为个体意象出现,又作为整体意象出现。

李清照词中大部分夜意象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如《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临江仙》:“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在这些词中,夜作为个体意象,只是整个词境的一个构件。又如,《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摊破浣溪沙》:“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词中的“月”、“梦”等都有时间指向,象征了夜,是夜意象的替代。它们都是作为个体意象出现的,在词中与其他个体意象共同构成完整词境。

作为整体意象的夜,在李清照词中也常常出现,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词中借用一系列带有夜的典型特质的个体意象如“星河”、“帘幕”、“凉生枕簟”等,共同构设一个“夜”的整体意象。再如《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以元宵夜作为展示背景,描绘出一幅宏大的夜生活图景,从而构设一个典型的“夜”整体意象,表达作者的特殊情感。

二、李清照词中夜意象的自然特质及情感指向

意象是作者为了表现内心情感而精心选择和提炼,并将主观情感融入其中的客观物象。作者选择某种物象作为特定意象时,既要考虑物象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又要考虑这种特质所能隐示和感发的情感指向。

李清照在词中喜爱使用夜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也是与夜的自然特质,以及它所隐示的情感指向紧密相关的。

(一)夜的本义是指从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黑暗。人们在黑暗的夜里什么都看不清楚,什么都不能把握。因此,李清照的词中,夜经常与变幻莫测的风雨天气联系在一起。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怨王孙》:“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在不可测的风雨霜雪的面前,人们是弱小而没有力量对抗的。由此,与风雨连接在一起的夜意象便隐示着一种将美好事物摧残的恶劣无情的力量,从而衍生出一种对风雨坎坷的无奈和对人生未来悲凉的情感指向。如上文中的“梧桐应恨夜来霜”,梧桐经历了夜间的霜露,即将变得衰萎;再如《多丽·咏白菊》:“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夜里的风雨将菊花美如白玉的花瓣无情地揉损摧残;《浪淘沙》:“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充满美好和希冀的“梦”也在夜里被风无情地吹走。可见,李清照词中由夜的黑暗特质生成这些夜意象,都婉转地表达出美好事物不堪风雨摧折的悲凉情感。

(二)日落而息是大自然普遍的规律,在夜里万物都会结束一天的工作和活动,飞鸟不再歌唱,动物不再跑跳,人们也减少出门和喧闹。因此,夜显得寂静、幽远、冷清。

夜的这一自然特质,很容易引发词人孤单、凄凉、惆怅、落寞的情感,因而形成一种饱含孤苦凄凉之情的夜意象。例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夜晚黑幕垂下,万籁俱寂,枕头竹席也因为没有另一个人的体温而显得格外冰凉,孤枕独眠的词人在这样冷清、寂静的夜里,不免感到孤单凄凉,无语泪流。词中正是通过一个寂静冷清的整体夜意象,传达出这种孤独凄凉的情感。

(三)夜是万物普遍休息的时间,在夜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睡觉,睡觉就会做梦,因此“梦”经常成为指示“夜”的替代意象。睡不着觉的夜总是显得漫长愁苦,做梦不成又总是意味着美好的幻想破灭。因此,在这一自然特质维度上,夜意象往往隐示着浓郁的愁苦情感。

例如,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词人满怀家仇国难,心思辗转无法成眠,再加上三更冷雨滴打芭蕉,声音单调而又凄凉,更是让人无法入睡。词中描绘这样一个“伤心不眠之夜”的意象,烘托出凄冷悲凉的气氛,准确而强烈地传达出作者在遭遇家仇国难之后飘零异乡的愁苦之感。

又如《怨王孙》:“梦断、漏悄,愁浓、酒恼。宝枕生寒,翠屏向晓。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作者独自在寂静漫长的夜里,好梦不成,听着门外的风声,借酒浇愁,心情却越发愁闷,直到天快亮了还难以入睡。词中的夜意象同样是一个不眠之夜,通过描写在夜里的种种感觉,传达出了浓郁的相思愁苦。

(四)月亮会在夜里出现,它又是漆黑的夜空里最清亮最醒目的物体,因此,“月”往往被用来指代夜,成为夜的替代意象。李清照的词中也常用“月”意象来指代夜的时间。在《满庭芳·小阁藏春》以“良宵淡月”点明夜的时间;在《怨王孙·帝里春晚》里则以“皎月初斜”指代刚进入夜晚的时间。

李清照词中的“月”一般具有清婉、冷幽等特质,因而它所象征的夜意象在情感指向上常常隐示着凄清、寂寥、落寞、怅然等情绪。例如《浪淘沙》:“怅望瑶台清夜月,还送归轮。”用一“怅”字直接点明伤春女子在清幽的夜里遥对月亮怅然落寞的情怀。

再如《诉衷情》:“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撚余香,更得些时。”夜深人静无声,月亮缓缓移动,绿色窗帘低垂,描写出夜里环境的寂静。作者下意识地挼搓残梅的动作,无聊单调,更衬托出月夜的凄清。通过这样一个“月夜”意象,作者细腻地表现出在月夜中愁结难解的惆怅心情。

(五)在生活规律上,人们往往夜晚归家,点上灯烛,与家人朋友相聚一起,或是饮酒、或是赏歌、或是闲聊,等等。李清照词中灯烛等相关意象常常用作象征“夜”的替代意象。如在《好事近·风定落花深》词中以“青缸”(油灯)和灯下的“酒”、“歌”等活动指示出夜的意象。灯烛的温暖色调和灯烛下的热闹活动使这种“夜”意象隐含伴侣、家的意蕴,因而常能感发出对爱人亲友的思恋和对过去美好的回忆之情。

如《蝶恋花》:“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通过描写作者夜阑人静之时独自剪弄灯花,写出一个女子百无聊赖的寂寞闺愁,从而细致生动地传达出对离家的丈夫无限思念的感情。再如《青玉案》:“明窗小酌,暗灯清话,最好留连处。”词中以“暗灯”指示“夜”。夜里与友人在灯下闲话,代表的正是对美好往昔的回忆。上文讲整体意象时提及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更是由元宵夜的灯烛引发对过去“中州盛日”繁华景象的无限追忆和怀恋。

此外,黄昏意象也是李清照词中较常使用的一个时间意象,与夜意象相近。两种意象有时可等同,有时又略有区别。

夜在时间跨度上其实比较笼统宽泛,它前可涉及黄昏,后可连接拂晓。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昏也属于夜意象的范围。例如李清照词《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其中的“黄昏”实际上就等同于宽泛意义上的“夜”意象,在自然特质和隐示内涵上具有与“夜”相同的指向。

但是,黄昏毕竟是比“夜”时间跨度小很多的某段特定的时间,因此它与“夜”也有所区别,有自己独有的一些自然特质。这些自然特质使得黄昏意象所隐示的情感指向与狭义的夜意象有所不同。

黄昏是白天结束、黑夜将临的时刻,是光明向黑暗转变的时刻,因此,它往往能使人生发出美好即将逝去,好景不再的伤感之情。如《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中写道:“远岫出云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朵花欲谢恐难禁。”“薄暮”在词中指代黄昏。黄昏时分天气转阴,起了微风细雨,天气的变化让作者担心院中的梨花难以经受将要到来的风雨摧折,恐怕免不了要凋谢。作者将黄昏所具有的时间转换的特质,巧妙地化为黄昏时分天气转换的词意,通过这样的黄昏意象传达出对梨花即将凋谢,青春和美好的时光将不再的伤感。

黄昏时分光线昏暗,温度清凉,从而构成清冷寂静的氛围,因而在情感上易引发落寞、孤独、凄凉的愁绪。如著名的《声声慢》通过描写一个细雨滴答的清冷黄昏意象,传达出作者经历国破家亡之后极度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情感。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李清照词中夜意象(黄昏意象)所具有的自然特质和情感隐示,与她所要表现和传达的情感内容是紧密联系的。深入理解李清照词中的夜意象(以及黄昏意象),对于了解其人的内心情感,把握其词的思想内容,欣赏其表达技巧的深婉细腻,具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辛衍君.唐宋词意象的符号学阐释.苏州大学学报,2005.3.

[2]陈玉兰.论李清照南渡词核心意象之转换及其象征意义.文学遗产,2008(3).

猜你喜欢
李清照指向特质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科学备考新指向——不等式选讲篇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把准方向盘 握紧指向灯 走好创新路
喝醉的李清照
李清照改嫁辨证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质
抓住特质,教出说明文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