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怪人”吴稚晖:一个坏透了的好人

2015-05-30 10:48
新传奇 2015年18期
关键词:吴稚晖汪精卫怪人

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撒手人寰。老友于右任为治丧委员会主任;蒋介石主祭,并题写“痛失师表”匾额;张道藩宣读祭文;蒋经国主持海葬。吴去世一周后,蒋经国发表纪念长文《永远与自然同在》。蒋介石死后立铜像,还立了唯一一个陪祀铜像,即吴稚晖。

品评民国名流,一言难尽者当数吴稚晖。他怀揣中西文化,脚踏政治、文化两条船,复杂而独特。他是孙中山的朋友,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却为无政府主义张目。他爱国,却又反共。冯玉祥斥他“变节为一人之老狗”;章太炎说他是“康有为门下之小吏,盛宣怀校内之洋奴”;共产党指他为“小丑”。他是迄今为止唯一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学术名人”称号的中国人。最耐人寻味的是,他的无政府主义者同志称他是“一个坏透了的好人”。

怪论妙言

吴稚晖富辩才,其如珠的妙言,能把稻草说成金条,能使死人开口,也能把活人笑死。他是民国的“名骂”。1907年,无政府主义者吴稚晖、李石曾等共同在法国创办《新世纪》,鼓吹革命,发表大量排满文章。詈骂太后、皇帝及当朝大臣,继而骂曹锟,骂章士钊。吴用对话体写《卖淫实状》,把慈禧太后说成一个比娼妓还下贱的淫妇和恶魔,污秽至极。

吴稚晖骂得最刻薄的是汪精卫。不只因为汪与蒋对立,主要是汪精卫投降日本。

吴、汪本是同志,当年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时,曾写信给吴稚晖请教如何制造炸药,可见关系之密。汪被捕后曾作“口占”明志:“慷慨赴燕市,从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被传颂一时。1939年汪精卫叛国逃到河内,吴稚晖奉送两句名骂:“卿本佳人,奈何做贼。”汪精卫见后,气得三天吃不下饭。

身为蒋介石智囊的吴稚晖,当然忘不了骂共产党。他在一次演说中说及国共两党,趁机攻击共产党说:“国民党实在太老大了!也太陈旧了!共产党则确实很新鲜,又漂亮。不过国民党好像一顶破毡帽,摘下来落在地上,被人家踏上几脚,拾起来,抖一抖灰,戴在头上,仍然还是一顶毡帽。共产党呢?固然漂亮、新鲜,也正像广东人说的‘电灯胆,可是一不小心,掉在地上,哗啦一声,就粉碎了。”

吴稚晖骂人,别人当然要还击。周恩来就说他是“小丑”(1927年3月30日,于中共中央特委召开的会议上);汪精卫骂他“昏庸老朽”;冯玉祥斥他“变节为一人之老狗”;章太炎骂他是“小吏”、“洋奴”。吴稚晖倒也潇洒,于74岁那年刻方闲章:“寿踰宣民,贼讥老而不死”自嘲。

躬耕杏坛

吴稚晖有浓厚的教育情结,曾先后设馆授徒、供职南洋公学、充任国语师范校长、担当唐山矿路学校教席、创办里昂中法大学以及主持海外预备学校,衰年在台湾又当“儿童团长”教习稚童。

1925年吴稚晖创办“海外预备学校”,有人称“海外私塾”,今人称“少年党校”。校址在北京东城南小街九十二号。教师是吴家老少三人。吴的儿子吴蔷、女儿吴芙留英归来,教数理化。吴本人教国学、经史。就读的有孙科的儿子孙治平、孙治强;汪精卫的儿子汪婴、女儿汪洵;李济深的女儿李筱梅,以及因参加“五卅”运动被学校开除的蒋经国等20人。蒋经国年龄最大,15岁。吴稚晖充当“儿童团长”。汪洵有乃母陈璧君之风,泼辣大胆,爱胡闹。吴稚晖善诱导,不揠苗助长,也不强求,让学生各自展示个性。他特别喜欢蒋经国,常为其“开小灶”。

据蒋经國晚年回忆,当时有人送吴稚晖一辆人力车代步。客人走后,吴令蒋经国找来锯子把车把锯掉,把车身拖到书房当沙发用。蒋经国不解,吴稚晖说:“一个人有两条腿可以走路,何必人拉,你坐在车上被人拉着走,岂不成为四条腿?”

蒋经国在这所学校只待了两个多月便到苏联“革命”去了。吴说:“革命就是造反,难道你不怕丢命?”蒋说,“不怕。”吴见他语意坚决就说:“试试也好,青年人多尝试一次,都是好的。”吴还教育他:“君子不报私仇,大丈夫不算旧账。”蒋经国由苏返国后,常去探望吴。1944年日寇进攻贵州,重庆震动,蒋惦记吴,劝他返成都。吴本对国民党军队溃败不满,现对蒋介石又失去信心,不快地说:“笑话!你把我看成什么了,我是不走的,我是不逃的。”

1948年蒋经国在上海管制经济。一个家伙持吴稚晖的信找蒋经国为自己说情。半小时后,吴又派人送一信给蒋,声明那封信不作数,是那家伙逼他写的,说不写他就要死在我这里。特又函示蒋秉公办事,该怎样处理就怎样处理。溃逃到台后,蒋经国又常去请益,吴告诫他:“一个没有被打击过的人,是不会成人的。”“荣华富贵都是空的,一个人凭良心做事,那就好了,至于其他一切,还是能够看得开看得远来得好,以免自寻烦恼。”吴稚晖是蒋经国“生平最钦佩的人”。

当年在海外预备学校,吴稚晖令学生写文章,孙中山的两个孙子不肯写,说那是秘书干的。吴稚晖很恼火,当即要他们抄写“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并让他们带回家去与家长一道体会刘禹锡这首诗的意思。后来他在国民党中常会上非常感慨地说:“我吴稚晖从没用过什么秘书。好大的口气呀,官宦缙绅之家的子弟,如不严加管教,是非常危险的。”

吴稚晖致力于教育的另一点是推广国语统一运动。他独自编了《国音字典》,制定汉语拼音表与注音符号歌,出任国语师范校长和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席。因此台湾称他为“国语之父”。十分滑稽的是吴稚晖自己却言行不一,讲一口无锡腔。

魏晋遗风

吴稚晖是一位传统的知识分子。在国民党腐败的大酱缸里,从私德而言,他确有不少可圈点之处。他生性淡泊名利,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一次在上海城隍庙春风得意楼和几个本地人聊天,其中一人突然认出他:“你莫非是党国要人吴稚晖?”吴大笑:“无锡老头子,面孔都差不多,你不要看错人!”

他平时生活尚俭,风格近于墨家。一件旧布袍,一把油纸伞不离身;外出住小旅店;一件马褂上五颗扣子,至少一两颗无法扣上;穿布鞋,裤腿塞在长筒袜里,活像一个土老儿。温源宁说得有趣:“(他)那样笨拙本身已变成一种魅力。”

在南京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时,吴已65岁,有人请他坐车,他答:“无论何种马车,我无需它!我最喜欢我这天生的两只腿的驴子,随处可以走得到,安步当车,最为自如。”有人说蒋介石去看他,“犹如亚历山大帝去看那位木桶里的希腊哲人。”蒋请他住自己在黄山的官邸。吴谢绝:“住你的金窝很富,哪有我的柴窝好。”

吴稚晖一生确有许多做官的机会。他与孙中山私交颇厚,孙当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与孙同室而居并榻而眠四载,没有向孙谋过一官半职。

他助蒋介石“清党”成功,南京政府建立后,老蒋多次请他出山,他均表示:“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除当了几天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主任外,身上只有“中监委”和国语统一筹委会主席头衔,多为闲职。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逝世,重庆官场传出吴稚晖将继任。蒋介石也劝他。吴稚晖找出种种“理由”谢绝,还在报上发表文章说,“何必乱造谣言”。他在《我是少年》一文中说,“我们的太太公葬了一块世代绝官的坟墓,已罚定五十代不出一官。”他不仅自己不做官,还劝过孙中山不做官,更为愚蠢可笑的是还劝过蒋介石。他曾对族侄吴庆余说:“开大会把我这个所谓‘元老请上主席台,照相让我站在前排,很像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放在橱子里摆摆样子。”

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撒手人寰。老友于右任为治丧委员会主任;蒋介石主祭,并题写“痛失师表”匾额;张道藩宣读祭文;蒋经国主持海葬。吴去世一周后,蒋经国发表纪念长文《永远与自然同在》。蒋介石死后立铜像,还立了唯一一个陪祀铜像,即吴稚晖。

世人鲜知的是,这位具魏晋遗风的党国大佬一生却有三次对人下跪:1928年向小他10岁的汪精卫下跪,求他与蒋介石联手反共。未果。1924年向小他1岁的孙中山下跪,求他宽容陈炯明。未果。1902年向中国驻日公使蔡钧下跪(长跪),求他担保9名自费留日学生入成城学校(一所日本私立贵族大学)。未果。这三次下跪似可为“这个坏透了的好人”做一笔历史的脚注。

(《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吴稚晖汪精卫怪人
怪人邻居
汪精卫叛国后中共“拥蒋反汪”方针的确立与实施
吴稚晖的『三不』
雨林里住着大怪人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爱“恶搞”
国民党元老爱“恶搞”
国民党元老爱“恶搞”
怪人熊熊
汪精卫“七一五”政变“武力清党”之商榷
“颜控”陈璧君倒追汪精卫:彪悍的爱情不需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