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宇萌 杨坤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严峻。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生问题,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沈阳、大连、锦州的大学生为例,对现阶段的大学生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等问题做出调查分析,从而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建议。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等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式;建议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人口总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就业供需的矛盾在短时间内很难解决,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
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这对大学生就业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除了经济原因外,大学生自身因素也对就业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前的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严重不足,专业知识不扎实。因此,就业困难。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调查研究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从而为大学生就业提出就业建议,为政府制定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提供依据成为本文的关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具体调查样本来自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大连医科大学、辽宁工业大学等高校,涵盖了师范、农业、医学、综合等多个学科,样本由大一至大四的四个年级的本科生随机抽取组成。
2.2研究方法。本文在深入分析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以随机抽取的取样方式,在此次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共随机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60份,回收率为76%。
3.结果与分析
3.1毕业之后的出路调查
面对毕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有
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其中有17.37%的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出国深造,还有31.71%的大学生选择考研究生。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本科学历越来越普遍,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社会上的佼佼者,因此,很大一部分人选择继续深造,希望就业的机会大一些。在我们此次调查的随机采访中,有很多大学生反映当前就业十分困难,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的人也不在少数。这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从侧面反映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毕业大学生产生了转换方式的就业方案,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3.2大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式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虽然到人才市场应聘的大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2.11%,但是也有48.15%的人倾向于考公务员或事业编,而自主创业的人仅占9.3%,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就业压力有增无减,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方式由原来稳定就业逐渐转变为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随着我国科技的创新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有许多大学生意识到网络这个商业契机,网店、微店也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行微信商品销售和产品代理。
3.3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会做何种选择
根据调查,选择呆在家中继续寻找自己想要的工作,占总人数的33.55%,而不愿意接受离自己的期望值低一点的工作,可以看出尽管就业形势很紧张,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低就”,也有19.07%的人愿意通过创业来解决就业问题。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就业时并不是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大学生就业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了。但是由于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大部分毕业生会先找到一份工作。
3.4大学生就业时首选的就业地区
就业时的地域选择是大学生毕业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选择,根据调查显示:大城市仍然是当今大学生首选的工作地区,有50.26%的学生选择发达的一二线大城市,36.32%的学生选择发展中的三四线城市,11.84%的学生选择农村地区,仅有1.58%的学生对就业地区不太在意。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经济发达各方面条件优越的大城市更具有吸引力,不过,大学生选择竞争激烈大城市去发展,还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观念向好的一面发展,他们敢于挑战,不再害怕竞争。相比于过去,有很多人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投身于基层建设中。
3.5选择就业的首要因素
从图3.6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大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首先看中的是什么因素,有29.23%的大学生首先看重的是工资待遇,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是很实际的,大部分希望找到薪酬高的职业。有27.37%的人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看重工作环境的占21.36%,仅有22.04%的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发展空间。在对职业的选择时,大学生比过去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空间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不再盲目追求工作是否稳定,是否体面光鲜了。
4.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的建议
4.1结论
4.1.1在就业方式不断增多,就业渠道和途径不断拓宽,大学生自主择业意识增强。
4.1.2以创业实现就业的人数增加,网店,微店成为新风尚。
4.1.3大学生就业观念趋于合理化,更加自己发展空间和兴趣爱好。
4.1.4大学生对自我认知提升,二三线城市也可以积极发展。
4.2建议
4.2.1大学生个人角度。面对如今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大学毕业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理性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还应该正确的了解就业和创业之间的关系,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其次,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树立竞争就业观,大学生必须要对自己的就业能力负责,并且要付出行动并进行长期的投资积累,在校期间就要积极主动搜寻、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趋势与各种职位的各种需求特色。
4.2.2高校角度。学校对学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高等教育是实现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转换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阶段。高校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的人才,制订不同阶段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高等教育机构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立校企长期的互动的有效的联系机制,强化体验学习模式,鼓励和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见习活动,还要注意在教师的结构、质量和多样化上进行改革探索。
4.2.3企业角度。企业或单位组织的主要人力资源是来源于大学毕业生,大学生是一个企业保持竞争力和创造力的生力军,同时也是企业培养和选拔高层次技术研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后续力量,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信息、招聘信息,尤其是岗位技能的需求标准和对大学生能力、技术、业绩和专业知识的评估和反馈信息。
4.2.4政府角度。政府是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关键一环,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并完善就业市场,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够成熟,有许多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要增强在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促进和扶持作用,从宏观层面协调和促进高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联系,让学生积累实习实践经历,在实践中真正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黎明;杨书博.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其对策.现代教育论丛.2013(05)
[2]付静.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民营科技.2013(03)
[3]陈勇.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开发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3
[4]李颖;王宪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辽宁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