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风电企业供应链管理对比研究

2015-05-30 10:48孟令辉赵江涛
2015年19期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能质量管理

孟令辉 赵江涛

摘要:中外风电企业作为全球风能行业发展的载体,在供应链管理上水平差异较大。中国的风电企业虽然市场容量大,但发展粗放,行业整体水平比较低。本文在供应链管理的两个层面对中外风电企业进行供应链水平的对比,并结合风电巨头维斯塔斯的操作实例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的风电企业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建立行业的价值链。

关键词:风能;风电企业;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

过去十年间,中国的风力发电市场蓬勃发展,虽然2008年后受经济危机影响有所放缓,但受益于中国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中国的风电产业已经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和业务经验,仍保持着持续发展后劲,而且市场预期良好。尽管近几年我国风电机组平均安装功率超过1.5MW,但与美国、欧洲主要国家安装的风电机组比较,还有较大差距。虽然中国在风机功率上已经与西方国家看齐,但是在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尤其是在风机质量和风机的运行效率上与欧美国家企业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风机装备制造企业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待加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当前风电机组年产能已高达4000万千瓦,而国内市场年需求不超过2000万千瓦,产能过剩严重。而且,自2006年以后的风场建设热潮后,我国风力发电机组故障频发,且呈上升趋势。

与风电设备制造业先进国家相比,中国风电设备制造业仍在以下领域与国际竞争力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产品竞争力

虽然中国风机市场容量已领冠全球,但产品的竞争力与国外同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关键零部件配套能力较弱。我国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配套的轴承、变流器等已小批量生产,但整机控制系统仍处于试制阶段,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于技术进口,仍未拥有自主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

此外,在中国,由于重市场份额和业绩而忽略产品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造成我国部分国产风电机组设备质量欠佳,风电场可利用率不高。近年来,投入运行的一些国产机组还出现了整机倒塌损毁、零部件大批量损坏更换、机组长时间不能正常投运等质量问题,影响了国产品牌信誉度。相比之下,国外厂商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十分重视,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企业在以价格为主导、追求超低装机成本的中国市场中,仍然能获取1/4的市场份额。

二、技术竞争力

我国风电技术竞争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部件技术、整体设计技术两个最薄弱方面。我国商业化风电机组的路径基本上都是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通过部分自制加外部采购关键零部件,进行整机组装而实现批量化生产。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主轴轴承、齿轮箱轴承等风电机组的关键零件,风机、变流器和整机控制系统等风电机组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关键部件等的设计制造技术。虽然中国的风机装备企业在世界风电行业已经有了一席之地,但是中国的风电机组整体设计技术仍处于中下水平。

三、全球化竞争力

自2007年以来,中国一些风电机组整机制造企业开始开拓海外市场。其中走在前沿的金风科技截至到2014年底,已经成功进入全球六大洲17个国家,国际业务平稳发展。在欧美国家风电市场行业门槛和认证标准较高的背景下,以及风电技术和商务模式创新速度较快的市场前提下,金风科技能成功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代表了中国风电行业的最高水平和实力,也体现了中国风电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加强。华锐风电也在五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绩斐然,虽然中国风电企业如金风科技、华锐风电等纷纷出海布局,其它中国风电企业的风电机组产品出口量有所增长,但相比欧美国家的风电企业,总体来说影响及规模仍然较小。风电巨头维斯塔斯在全球六大洲的73个国家安装了超过52000台风机,与之相比,可见中国风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风电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尚处在培育发展阶段,亟待提升。

在供应链环境下,质量管理要深入到产品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供应链成员企业,产品质量实际上是由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成员共同保证和实现的。所以,供应链质量管理就是对分布在整个供应链范围内的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供应链环境下产品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供应链风险存在于供应链各个环节,供应链风险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识别分析供应链风险,并在基础上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架构,并对风险进行处理监控的一整套的系统的科学管理方法。

(一)中外风电企业质量管理对比分析

风电机组制造产业链主要涉及整机制造、零部件制造、涂料、原材料供应等多方面。我国风电设备制造刚刚起步,许多风电机组关键零部件以外购专业厂商的产品为主,但由于供应紧张和机组利润逐渐摊薄,致使不少整机制造商开始自行尝试生产关键零部件,这也给中国风电设备制造带来了质量的考验。

总体来看,我国在零部件制造业和零部件供应链方面,进度明显落后于整机的发展速度。大批兆瓦级新型风电机组产品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运行,其零部件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问题突出,甚至成为风电场未能达到预期发电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增加了技术和经济风险。

中国风电行业装备质量整体水平不高的背后是装备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理念和操作层面上的不足和缺失所致。目前,绝大数中国的风机装备企业虽然也引进了较为先进的管理标准,如ISO9001 、 ISO 1000等,并在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进行推广,但是受限于国内对质量问题的认知水平和局限,导致即使有一系列的标准,但在应用上还是有限制。主要原因如下:

(1)意识水平不足

质量问题不论是在风机装备制造,还是在其它行业,都是决定企业发展存亡的关键环节。这需要企业从上至下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所有人潜意识把质量问题当作日常生产的必须功课。但是,国内风机企业受蓬勃的市场状况和大量的市场需求,急于出货风机,以获得经济效益,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注定在风机质量上会大打折扣。

(2)质量体系设计和操作不足

中国的风电企业虽然也引进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但在具体生产实际中却不能对比结合,这就造成有标准无实施的状况。国内一家风机企业早在10年前就引进了ISO9001标准指导供应链各个环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操作层面还是回到传统的质量做法。这就后来导致该企业的一批风机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也导致该公司在财务上的巨大损失。

(3)供应链质量标准差异

风电行业涉及到多个产业和部门,涉及到供应链上的众多链条。仅仅要求风机装备企业执行质量标准远远不够,还需要供应链上从原料供应、物流、仓储、生产都需要实行同样或较高的标准,这样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把质量问题从单点的巩固扩大到行业的坚实。

与此对比,国外的风电企业从发展伊始就注重质量体系和质量标准的实施。不仅在生产阶段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以同样的标准加以要求,这样就保证了风机生产流程上从源头到最终需求端的始终如一的质量水平。以丹麦维斯塔斯为例,该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质量标准,但无一例外的是,质量标准是不断完善,不断强化的。从维斯塔斯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上的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先进水平的风机企业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上的经验:

①质量至上为导向

维斯塔斯在发展历程的各个阶段,无论是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还是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都不放弃产品的质量问题。并以此为公司的发展理念要求供应商、合作方以及公司内部员工。这就在公司的文化里深深嵌入质量为上的企业意识。在企业内部,维斯塔斯还定期组织企业内部的质量部门对全球的分支企业进行质量标准化介绍和考核,并把质量问题当作员工考核和供应链考核的标准之一。

②建立质量信息共享机制

质量信息和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部门,还要延伸到供应链上的各个部门,对各个环节的信息进行分享。维斯塔斯利用信息平台把供应链上各个环节上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共享,找出问题所在,并加以追踪,直到问题的解决,这就在及时发现质量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让其它相关方发现潜在质量风险并提前解决。这种做法就将质量问题的防范和解决结合起来。

③加强质量合作

维斯塔斯意识到质量问题不能仅仅在企业内部解决,还要对供应链上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质量问题。从开发供应商之初,质量管理水平就占极大的权重,以此来衡量供应商的水平。在供应链实施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方法指导各环节的生产运行,任何的质量问题都会在下一年的评估中加以反应,这就影响在维斯塔斯整体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作用。

此外,维斯塔斯还邀请供应商、客户到工厂参观,介绍维斯塔斯全球的质量标准和方法,让利益相关方知晓在质量问题上的重视程度和努力,同时也对各方的质量意识进行灌输,加强所有相关方的质量执行和实施。可以看出,这种方式不仅对维斯塔斯,而且对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客户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横向对比,不难发现,意识和操作层面的差别是中外风电企业在供应链质量管理上的最大差异。中国的风电企业不仅要在意识上注重质量问题,更要在实施层面真正把质量问题当作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实在在的把质量问题当作优先发展的问题,这样整个行业才能在质量管理水平上得到提高。

(二)中外风电企业风险管理对比分析

风电行业受制于政府的宏观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较大,呈现出滞后经济周期的行业特征。如何根据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化制定风机企业的发展策略,并在风险来临时制定应对措施,以及过后的预防分析规划是决定一个风机企业能否在多变的市场中存活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风机企业成熟与否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风机装备企业由于发展历史短,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对风险能力不足,普遍呈现出对风险意识认识不够,这就表现为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抢占市场份额,忽略风险控制的特征。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风电行业远远超出国外空间,导致中国风机装备企业纷纷追赶订单,另一方面是中国的风电企业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上经验不足,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没有注重对风险管理的建设。

其次,中国的风电企业对风险的预估和分析能力不够。风险是可以被分析和预估,以及可以防范的。得益于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和风电市场容量,中国的风电企业往往看到了市场积极和正面的一面,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风电行业在2006年后出现泡沫的直接原因之一。但是,中国的风电企业却忽略了风电行业潜在的市场风险,以及风电行业供应链水平的低端化,以及其它潜在的市场风险,这些都构成了威胁中国风电企业发展的障碍。

第三,中国的风电装备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水平还处于低级阶段。供应链上的任何风险对整个供应链都存在极大潜在损害,任何忽略和不及时的应对都有可能影响最终客户端的交期,质量和运行等方面。中国的风电企业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普遍的做法是单点的应对,解决单次问题而不注重整体;局限于企业内部风险,而忽略系统风险;注重风险的解决,而不注重风险的防范。

相反,维斯塔斯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上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正是对风险管控的极度重视,才让维斯塔斯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市场环境下能取得成功,并深入当地市场引导当地风电行业发展。梳理维斯塔斯在风险方面的经验,首先是成立风险防控部门,把对风险的管理提升到公司战略水平。维斯塔斯在总部成立了风险控制部门,分别针对市场、生产、供应链等进行防范,并有专业人员对各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发展状况,甚至原材料的价格水平进行监控,并提出专业意见,这样就从顶层设定对待风险的态度和决心。所以,在风险管理方面,要首先设立特定的部门去应对,这是中外风电企业的最大区别,虽然中国的风电企业也有的设立了风险控制部门,但大多是针对微观的企业运作方面的咨询和管理,并不能针对企业发展上面临风险的管控。

另外,维斯塔斯在风险预估和分析上与跨部门紧密合作。风险的发生是由一定的预兆和特征。尤其在某一行业内,风险是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维斯塔斯在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进行风险预估后,会和当地市场所在部门,销售、采购、质量控制、服务等各个部门进行深入沟通,并一一指出风险所在,这样在数据和分析面前,供应链上的风险就被一一识别,各部门就针对性制定应对措施,这样在风险来临之前就把风险限定在可控范围。

在对风险处理上,维斯塔斯也是通过部门协作,以供应链部门为主导,协同生产、销售和服务共同应对。比如,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的时候,采购部门就通过和供应商签订固定价格合同,或通过转向低成本国家进行采购来避免因成本上涨带来的损失。这种跨部门的协作是解决风险的有效途径,如果仅仅知道风险的存在,或者把风险局限在一个部门或供应链上的某一环节是不够的,风险的传导会随着供应链的发展传导到最终段,最后受损的还是风机企业。

所以,对风机质量的全过程把控和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和管理水平是决定一个风机装备企业能在变幻的市场中立足的重要能力。国外的风电装备企业在完善供应链建设的同时,对风险以及质量进行不遗余力的防控,这对保证供应链的整体安全运行时至关重要。中国的风机装备企业需要在质量意识,把控流程以及认识风险、分析风险和管理风险上狠下功夫,尤其是要提高对风险的管理水平,这样才能让企业稳健发展。(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供应链管理风能质量管理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神奇的风能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ERP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浅析食品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