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利丽 洪缨 杨宇彤
摘要:文章以材料质感为切入点,研究书籍设计中的质感传达。从质感的产生与感官传递方面论述,结合案例与通感理论分析应用。总结质感的传达设计对构建书籍审美阅读空间、创新书籍形态、正确引导传达书籍信息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关键词:质感 感官 通感 空间 传达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074-02
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信息载体出现后,虽然电子书在传播方式的便捷性和广泛性等方面更具优势,但纸质书在质感上有着其无法取代的独特性。质感在表现书籍的整体美感,体现书籍的个性特征,构建书籍审美空间、提高读者对书籍的感受性体验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 质感的产生与体现
1质感的产生
质感即物质的真实感,是人对物品呈现状态的物质感受。书籍质感:通俗来说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体感官所感知到的视听嗅触味一系列的感官体验。材料作为物质,它是书籍形态构成的基础也是质感产生的媒介。我们拿到书的一瞬间就与书籍发生碰触,并处于持续的直接体验中。书籍的外观材料,或粗糙或细腻,装帧风格,或淡雅或庄重,色彩图文或绚丽或简约,翻阅书籍,纸张碰触发出的沙沙声响等多重质感都会直接展示于读者的视、听、触等多感官感受中。材料保证了书籍质地感觉的产生,工艺强化了其存在。
2材质体现的质感
纸张开始用于印刷之前,书籍材料也经历了甲骨、玉版、石头、竹木到帛的发展。材质的选择是书籍设计者表达设计意图的最基本依据,每种材料都具有自己的材料语言,不同的材料会呈现不同的质地感觉。纸张,不仅是构成书籍形态的重要物质载体,同时,在营造书籍质感氛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种类的多样性、物理性能的差异性都成为了影响书籍质感氛围营造的重要因素。其材料本身的厚度、光泽度、纤维肌理等都不相同,因此,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质感表达。例如:新闻纸因其表面纸纤维明显,会呈现轻微的毛质感。牛皮纸因其纸面呈光滑的暗黄色,纸张较厚重,容易营造朴实、温暖的质感氛围。
随着材料的不断发展,书籍材料的运用也更加多样化,非纸质材料的出现与恰当的应用也极大丰富了书籍质感的表现空间。比如纺织品、木材、金属等材料在书籍设计中被综合应用起来,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质感与触觉肌理,极大丰富了阅读体验。例如:吕敬人先生创造出的—本新形态的《马克思手稿影真》,将装裱后的信纸用铜钉连接镶嵌在木板上,木板和皮带上雕刻出的文字图像用于封面。信纸的“手稿”感,木板的自然厚重感,铜钉的时代感,多种材料质感的对比,不仅增添了书籍的美感,也为读者创造了多种感觉体验空间。
材质是构建书籍形态的承载物质,不仅形式要追随内容。同时,材质也是构建书籍艺术的重要元素,独立的美感形式和审美价值为书籍营造了特定的质感空间。设计者应重视对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不断地探索和丰富书籍设计的表现空间。
3工艺强化的质感
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书籍设计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将书籍的内容文字通过印刷技术完美地在纸张上承印出来,使得信息的传播有效流畅。印刷方式,油墨的色泽度、气味、图案的清晰度都会直接影响读者的视觉感受,印刷的品质会直接关系到书籍质感的呈现。
为了提高书籍的品质与艺术性,强化书籍整体的质感与手感,工艺的应用必不可少。例如,在封面对书籍名称的主题文字进行压凸,对内页插图进行局部烫金烫银处理,以此来打破书籍的平淡感,凸显层次感。从而,触动人的触觉神经,诱導手感阅读。以书籍《海底100天》为例,本书以海底探险为主题内容,精湛的制作工艺将书的主题质感呈现得淋漓尽致。书籍封面的主题文字和中间的圆圈符号采用烫金工艺呈现,圆圈上的装饰纹样用击凸起鼓制作出浮雕效果,鼓起的纹样增强了触摸感。封面圆圈中间模切的舷窗设计将乌贼形象镂空,将读者引入船舱,呈现出阴阳变幻的质感变化。
除此之外,为了达到特殊的效果,还会采用闪粉、植绒、拉页、UV等手法,也会在书口处做文章,根据书籍的特定材料用特殊的裁切方式,营造出粗糙的毛边书质感,书籍设计师朱赢椿的《不裁》便是代表,整本书的设计上选材质朴,书芯由3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的纸张混合装订而成。书籍翻口的设计引导读者在阅读中手眼其用,边读边裁,翻口由光边转换成了毛边,整本书呈现出毛边本的装帧形态,阅读伴随着质感变化而完成,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印刷制作工艺是强化凸显书籍质感的有力手段,同时,工艺的应用应掌握一定的度。如果对材料的选择和对材料的处理方式相一致,便是好的设计。
二 质感的传递及其情感表达
1通感与质感传递
人体的感觉器官分工不同却又相互联系,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力是多样化多方式的,每个感觉器官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通共存的。当单个器官在感受物体时,其他感觉也会回应其表现,彼此合作,相互交流,此种表现称为“通感”。通感(synaesthesia)一词源于希腊语,syn意为“一起”、“融合”之意,而aesthesia就是感觉之意,通感也是心理学和语言修辞学中的术语,指在艺术文学创作音乐表演中各感觉器官不分界限的相互沟通交流,比如:颜色可以有温度,声音可以有形象,冷暖可以有重量,气味可以锋芒。
通感即五官感觉的综合感受力,当面对一个艺术作品时,人们会调动五官进行审美行为,口、手、耳、鼻、眼在审美活动中相互作用,发生挪移,产生五种不同的感觉。审美活动中,美感的产生有时还借助于调动人的联想与想象力,各种感觉器官相互交叉,产生特殊美感。
现代书籍设计大家杉浦康平先生提出的“五感”理论与通感相契合,“五感”构成了现代书籍的生命。五种感觉的递进过程就是读书的过程,读者拿到书首先看到的是书籍的封面图文色彩,即视觉感受,打开书的瞬间触感便产生了,翻阅书,纸张发出的沙沙声作用于人的听觉,文字印刷的油墨气味进入到人的嗅觉中,当这些感觉发生后,读者进入到味觉即“品书”。这一系列的审美活动中书籍的质感呈现是多元化的,各感觉器官相互作用。一种感觉的产生会带动其他感官审美,诱导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引发和传递不同的情感交流。
2视觉质感传达的书籍审美
我们对外界事物的形态,大小,表现特征等认识大部分是由视觉传达。视觉质感就是眼睛感受事物,物体通过眼睛所传递给人的质地感觉。有时,我们不需要亲手去触摸物体就能感受到其表现肌理特征。在审美的过程中,我们在不断地积累触觉经验,通过人们不断的感知和体验,形成了对物体触觉的概括,从而植入于我们的记忆中。比如当我们看到羽毛会自然地想到其轻薄柔软的质感,看到木板会知道它是厚实僵硬的。
书籍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载体,也是特殊的商品,销售过程中就具备了视觉传达的功能。书籍置于货架等待人购买的过程中,其外部形态,材质设计等信息都会通过视觉传达给消费者。书籍的视觉质感是指书籍的材质运用,色彩构成,形态等综合构建带给人的一种整体感受。人们看到书的瞬间就体验了书籍的审美,它是人对书籍的一种直接感受。—本好书能够在读者接触阅读过程中给人带来心理愉悦。书籍的材质运用,色彩选择,主题表达等首先都会通过视觉进入到人们的感官感知中。好的书籍设计应该是在视觉上首先就能吸引人们的眼球,让人感受到其內在魅力,建立读者进行细细“品书”的兴趣,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发生情感交流。
3触觉肌理引发的情感交流
触觉质感是指人们通过手和皮肤触摸材料而感知和体验到的材料的感受。广义上的触觉即人手碰触物体而产生的触摸感觉,通过手去感应物体表现的温暖冰冷,细腻粗糙、长短大小。触觉肌理还有其独特的相反两面性,材料所呈现的触觉肌理不仅能产生令人愉悦的舒适感,还会产生令人不悦的不适感。
书籍所选用的材料与书籍最终所呈现出的质感紧密相连。书籍的触感来源于材料的质地肌理和所能触摸到的制作工艺,触觉感受的差异会带来不同的信息传递,以此引发的情感体验也不尽相同。比如温润的碧玉表面会呈现光滑的质感,会给人带来舒适流畅的手感体验,而钢铁表面呈现的斑驳粗糙感,会给人以艰涩的反感,从而与人难以产生喻悦的情感交流。
设计者应对材料的特性全面认识,把控其个性,设计有效的触觉肌理。材料最终呈现的触觉肌理应能让读者“移情”,当读者的触觉感受投射于物体中时,触发人的联想与想象,从而,伴随产生特定情感,发生交流。例如原研哉先生在长岛东奥会的节目单设计中选用特殊的白色松软纸张,将封面文字进行压凹处理,制造出凹凸的质感来映衬其想表现的“雪”,当读者触摸到书籍封面的凹凸手感时自然会联想到雪地里留下的脚印,以及白雪皑皑的场景,唤起人们心中对雪的期待和喜爱之情。
三 质感的引导创新
1准确传达书籍内涵
书籍质感的表现并不是一味地让书籍变得华美精致,而应是用材料质地表现的美感来准确昭示书籍的精气神,让书籍呈现的质感与书籍内涵达到契合。一切设计的目的都应为本体服务即为书籍本身与读者服务,任何工艺材质的运用都不应脱离书籍的内在,应是对其本质直接准确的昭示,以便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地获得传达的信息。当读者体验到身体感官所传递的感觉与文字传达的内容相得益彰时便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和谐。此时,书籍传达的信息与材料质地带给读者的感受便在流畅的交流中完成,这也便是质感设计所表达的正确性引导作用。
2创新书籍形态空间
书籍设计的不断创新发展,材料种类的多样化,制作工艺的科技化使得书籍质感的营造更加丰富有效,同时,也拓宽了设计师的表现空间,促进了书籍形态的创新。设计师们应更加重视对书籍材料的选择与表现,了解材料特性、把握材料设计语言、熟悉工艺制作流程,将艺术与工艺恰当有度地结合起来,努力创新书籍的形态空间。与此同时,书籍质感的呈现不应是单一质感的表达,而应重视不同材料的结合应用,营造多重质感,塑造多维度的书籍空间,立体书的出现为书籍空间形态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吕敬人先生曾这样说过:“好书会因为书的内容主题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然而令读者见到书抚翻品读,聚心会汲的则是书籍设计家为他们创造的享受美感”。不断地创新阅读空间和制造美感是设计师们永恒的使命。
3正确引导读者思考
书籍质感的设计要求设计者用理性的思维来选择恰当的材料与工艺表现特定的质地感觉。书籍质感的设计在完成对书籍内涵的表达使命时,还应能够给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心灵体验与感悟,它应正确地引导读者对书籍生命的思考。读者不仅要从著作者的学识和智慧中汲取营养,同时,设计者的设计语言对书籍生命的表达应能激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引导读者对书籍生命的思考,从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给心灵带来美好的震撼与洗礼。
四 结语
现代书籍设计是集形态,结构,功能,审美为一体的整体设计的构建,它是一种立体化的设计思维过程,更加注重人的阅读体验,互动性的情感交流以及书籍综合美感塑造。材料工艺在创新书籍形态,构建书籍审美空间、增添书籍美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今,对书籍质感的研究还不够饱满,需要设计者们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