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树下

2015-05-30 10:48王开岭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5年19期
关键词:李德裕平泉子孙

“内宫传诏问戎机,载笔金銮夜始归。万户千门皆寂寂,月中清露点朝衣。”

政治家,能把诗写到这个份上的,似不多见。这首《长安秋夜》,对晚唐宰相李德裕来说,不过是一篇劳顿之余的日志,但其中的淡定和气度,足以令天下仕人倾倒了。论功业,他有“万古良相”之誉(李商隐),内清宦祸,外复失地,终遭妒陷,谪落天涯而终。论风雅,他堪称生活上的美学大师,洛阳郊外那栋被唤作李府的“平泉山居”,在中国园林史上,始终是个童话般的传说。李德裕一生最美好的诗文和才情,都献给了这座私园。这是他的乐土,是他心灵休憩的隐地,寄存着他的宁静和素怀,盛放着他对“家”的全部温情和美学理想。

“吾乃剪荆棘,驱狐狸,始立班生之宅,渐成应叟之地。”这首《平泉山居诫子孙记》,一边记述筑巢之辛苦,一边严厉地颁布家训:“鬻吾平泉者,非吾子孙也;以平泉一树一石与人者,非佳子弟也。……《诗》曰:‘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言其父所植也。”

爱惜自家的宅园,疼怜亲植的树石,竟放此狠话,确属罕见。

不否认,此中有自珍自恋的成分。但我想,李德裕真正重视的,恐不在物,亦非财,而是“家”——是“家”之构造的完整性,是与这个“家”的品位相匹配的心性、心质、心境,是对这个“家”的欣赏能力和持有资格。简言之,他看重的,是子孙对美的态度,是祖物之于他们的精神意义——对人生的熏染和塑造。

“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朱熹集传》),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

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还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华秋实、生生不息,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老,俯看儿孙绕膝。

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

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阴凉。

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

幼时,父亲带我回山东的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筑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

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也,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

这样的树,犹若亲属。

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

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

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

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

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事物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

“家”,失去了树阴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

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的最大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细辨……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

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

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

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只是那路人,那淡漠的旁观者。

(本文有删节)

[怦然心动]

作者王开岭,是位一直在文章中追溯古典、保卫生活、怀念人类童年的作家,他一贯“从自然细节开始,从那些曾经来过却告别的风物开始,从那些被人类辜负的生存元素开始”,追索着如今这个纷繁时代里所逝去的精神与情感。此文就是借着对“树”的认领和怀念,抒发了对故乡和家园的深厚情感。作者由古时人们对“树”与“家”的认同,写到今人对树的淡然和陌生,字里行间,对今人遗失掉的家园情结充满了怅惘和遗憾之情。

【文题延伸】消逝的美好;怀念那一种美好;树之情……(平子)

猜你喜欢
李德裕平泉子孙
平泉市万寿菊带农增收致富
平泉市人大常委会多措并举做实联动监督“后半篇文章”
平泉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First Man
大咖衰
刚者李德裕
老人留房给孙辈 引子孙大战
平泉发改局:打好立县富民“三张牌”
谈我演《名相李德裕》
神童就是这么神